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507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包括均与BMS、整车供电单元信号连接的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分别经过主负常开继电器K2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经过主正常开继电器K1后电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预充继电器K3和预充电阻R1组成串联电路后,再与主正常开继电器K1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动力电池包发生故障后,能够启动脱开功能,保证车辆可以具备能量供给系统,可以低功率行驶至维修站。功率行驶至维修站。功率行驶至维修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动力电池应用过程中,动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当动力电池包发生故障后,包含不限于采样线故障、温度传感器通讯失败、单体电芯电压过低故障等会导致电池包停止放电,导致整车失去动力;车辆只能等待救援车到来进行救援;如果电池包不停止放电,则不能判断出当前电芯的状态,继续放电存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以解决动力电池包发生故障后,整车失去动力,车辆只能等待救援车到来进行救援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包括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BMS、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的一端均信号连接至BMS,另一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分别经过主负常开继电器K2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经过后驱熔断器FUSE2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经过主正常开继电器K1后电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预充继电器K3和预充电阻R1组成串联电路后,再与主正常开继电器K1并联。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脱开单元包括电池模组总成Module1、电池模组总成Module2、模组常闭继电器S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电池模组总成Module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1串联后组成第一模组串联电路,一端连接至主正常开继电器K1的第一端,另一端经过霍尔传感器Sensor后连接至主负常开继电器K2的第一端,电池模组总成Module2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串联后组成第二模组串联电路,第二模组串联电路与第一模组串联电路并联;模组常闭继电器S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的第一端均信号连接至BMS,第二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前电机脱开单元包括电机M1和前驱常闭继电器S4,电机M1一端经过后驱熔断器FUSE2电连接至主正常开继电器K1的第二端,另一端经过前驱常闭继电器S4电路连接至主负常开继电器K2的第二端,前驱常闭继电器S4、电机M1的第一端均信号连接至BMS,第二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电机脱开单元包括电机M1、主熔断器FUSE1和后驱常闭继电器S3,电机M1的一端经过主熔断器FUSE1连接至主正常开继电器K1的第二端,另一端经过后驱常闭继电器S3连接至主负常开继电器K2的第二端,电机M1、和后驱常闭继电器S3的第一端
均信号连接至BMS,第二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M1、电机M2与BMS的连接路线均为互锁路线。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11](1)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再动力电池包发生无法行车的故障时,可以启用脱开模式,低功率行驶完剩余行程以及可以保证客户行驶至4s店进行检修,避免路上等待救援浪费时间。
[0012](2)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动力电池包发生故障后,能够启动脱开功能,保证车辆可以具备能量供给系统,可以低功率行驶至维修站,不至于只能停在路边,等待救援。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的脱开模式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名词解释:
[0021]VCU:纯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车载通信装置。
[0022]BMS:电池管理系统。
[0023]HV Battery

高压电池包。
[0024]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BMS、整车供电单元、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
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的一端均信号连接至BMS,另一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分别经过主负常开继电器K2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经过后驱熔断器FUSE2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经过主正常开继电器K1后电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预充继电器K3和预充电阻R1组成串联电路后,再与主正常开继电器K1并联。本申请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在动力电池包发生故障后,能够启动脱开功能,保证车辆可以具备能量供给系统,可以低功率行驶至维修站,不至于只能停在路边,等待救援。
[0025]电池脱开单元包括电池模组总成Module1、电池模组总成Module2、模组常闭继电器S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电池模组总成Module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1串联后组成第一模组串联电路,一端连接至主正常开继电器K1的第一端,另一端经过霍尔传感器Sensor后连接至主负常开继电器K2的第一端,电池模组总成Module2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串联后组成第二模组串联电路,第二模组串联电路与第一模组串联电路并联;模组常闭继电器S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的第一端均信号连接至BMS,第二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BMS、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前电机脱开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电池脱开单元、主正常开继电器K1、主负常开继电器K2、预充继电器K3的一端均信号连接至BMS,另一端均信号连接至整车供电单元,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分别经过主负常开继电器K2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一端,后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分别经过后驱熔断器FUSE2电连接至前电机脱开单元的第二端、经过主正常开继电器K1后电连接至电池脱开单元,预充继电器K3和预充电阻R1组成串联电路后,再与主正常开继电器K1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脱开行驶功能的动力电池包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脱开单元包括电池模组总成Module1、电池模组总成Module2、模组常闭继电器S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2,电池模组总成Module1和模组常闭继电器S1串联后组成第一模组串联电路,一端连接至主正常开继电器K1的第一端,另一端经过霍尔传感器Sensor后连接至主负常开继电器K2的第一端,电池模组总成Module2和模组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闯张京京于学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