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504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包括挡水板、挡墙和轨道组成的开合溢流结构,该开合溢流结构通过钢索连接的浮球阀控制,浮球阀漂浮于水体水位线上,当水体水位线小于等于常水位时,通过浮球阀控制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处于关闭状态;当景观水体的水位线逐渐升高,浮球阀随水位线逐渐上升,通过浮球阀控制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逐渐开启;通过所述溢流装置实现不同水位时溢流口的自动开合。口的自动开合。口的自动开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景观水体溢流装置常用溢流堰的方式,溢流堰为塔板上液体溢出的结构,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又可分为出口堰及入口堰。溢流堰大多设置弓形堰,一般堰长可取为塔径的0.6~0.8倍。出口堰一般用平堰,当流量很小时可采用齿形堰,堰的高度根据不同的板型以及液体负荷而定。入口堰主要是为了减少液体在入口处冲出而影响塔板液体的流动。该方式能很好的解决洪涝问题,但是景观效果差,硬质区域面积大,造成后期维护费用高并且影响美观;同时由于溢流堰为开口排水结构,容易引起安全隐患,造成行人通过时不慎跌入开口排水结构上设置的溢流井内。
[0003]申请号为CN200820177304.5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设有挡水墙的溢流坝包括与拦河坝、溢流坝、泄洪闸,其特征在于:在溢流坝体上部中央沿溢流坝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立柱,立柱两侧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柔质隔水垫,两立柱的插槽内插接有挡水板,板体上部与泄洪闸上部相平。水电站在平、枯水期利用本技术可较大增加水电站蓄水库容,提高水头高度增加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可增加水电站用电峰谷时的调节容量和时间,用电低谷时少开发电机,增加蓄水,提高水头高度,而用电高峰时即可多开发电机组,又可延长用电高峰时间,峰谷时段电价差很大,发电经济效益增加不少。全年平、枯水期一般占全年时间的2/3以上,该技术可大大提高水电站经济效益。但是该申请是通过调节用电的容量和时间,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其工作方式仍然需要大量能源的使用,同时溢流坝的硬质区域面积大,后期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包括挡水板、挡墙和轨道组成的开合溢流结构,该开合溢流结构通过钢索连接的浮球阀控制,浮球阀漂浮于水体水位线上,水体水位线小于等于常水位时,通过浮球阀控制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处于关闭状态,从迎水面看过去,就是一面普通的挡墙;
[0005]当下雨时,景观水体的水位线逐渐升高,浮球阀随水位线逐渐上升,通过浮球阀控制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逐渐开启,挡水板随着浮球阀控制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逐渐进入轨道仓内,当水位线上升至最高洪水位线时,挡水板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时完全看不见挡水板,这时溢流口处于最大溢流状态,当停止下雨时,随着水位下降,浮球阀控制挡水板逐渐关闭,挡水板从轨道仓内出来。当水位线下降至常水位及以下时,挡水板完全关闭,停止溢流。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包括设置在堰体上的挡
墙,所述挡墙间设置有自动溢流装置,自动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连接有漂浮在水位线上的浮球阀,水位线上升或下降,浮球阀牵引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位移,使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相向合拢或反向分开。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浮球阀通过钢索连接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浮球阀末端设置有齿轮,浮球阀升降齿轮转动,齿轮牵引钢索,使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位移开启或关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一挡水板的长度相同为L1,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长度相同为L2,所述L1大于L2的长度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宽度为H1架设在两侧挡墙上,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反向位移开启形成溢流口,溢流口前侧挡墙宽度为H2,背侧挡墙宽度为H3,所述H2大于H3的宽度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线上升,浮球阀牵引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反向位移开启形成溢流口,溢流口和两侧挡墙形成水体溢流通道,所述水体溢流通道牵引溢流水体连接泄洪井。
[0012]进一步地,两侧挡墙高度相同,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横向连接架设在两侧挡墙上水平高度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钢索将浮球阀与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连接,浮球阀随水位线升降,使钢索形成30

90度的连接角度。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结合挡墙完成溢流的功能,平时挡水板关闭,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景观效果。还能避免行人不慎跌入溢流井道内。
[0016]具体如下:
[0017]1.本技术处于关闭状态能够完全与周边景观融合,提高景观观赏性;
[0018]2.本技术能自动随水位线的上升逐渐开启,同时该自动溢流装置随水位线上升和下降自动调节;
[0019]3.本技术占地面积小,后期维护费用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自动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1

挡墙,2

第一轨道,3

第二轨道,4

第一挡水板,5

第二挡水板,6

浮球阀,7

钢索,8

泄洪井,L1

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长度,L2

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长度,H1

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宽度,H2

溢流口前侧挡墙宽度,H3

溢流口背侧挡墙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据为优选方案,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包括设置在堰体上的挡墙,所述挡墙间设置有自动溢流装置,自动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连接有漂浮在水位线上的浮球阀,水位线上升或下降,浮球阀牵引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位移,使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相向合拢或反向分开。进一步地,所述浮球阀通过钢索连接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浮球阀末端设置有齿轮,浮球阀升降齿轮转动,齿轮牵引钢索,使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位移开启或关闭。
[0026]本实施例中,浮球阀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常水位线上,遇降水量激增情况下,水位线达到洪水位线上,随着景观水体的水位逐渐升高,浮球阀随水位线的上升而逐渐上升,由于浮球阀可以通过钢索牵引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在轨道上作往复位移,所以浮球阀在水位线上升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包括设置在堰体上的挡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间设置有自动溢流装置,自动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所述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连接有漂浮在水位线上的浮球阀(6),水位线上升或下降,浮球阀(6)牵引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在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上位移,使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相向合拢或反向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阀(6)通过钢索(7)连接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浮球阀(6)末端设置有齿轮,浮球阀(6)升降齿轮转动,齿轮牵引钢索(7),使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位移开启或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大型水体的自动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4)和第二挡水板(5)的长度相同为L1,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的长度相同为L2,所述L1大于L2的长度设置。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志斌杨建萍章林李文军王嘉琪王涵艺鲍泽辰李传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