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包括剪力墙、主体框架、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支撑梁、斜拉杆及定位件;第一固定部预埋在建筑第n层楼的剪力墙内;第二固定部预埋在建筑第n+1层楼的剪力墙内;支撑梁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且另一端朝远离剪力墙的方向延伸;斜拉杆一端设置在建筑第n层楼的支撑梁上且另一端连接建筑第n+1层楼的第二固定部;靠近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的定位件朝向剪力墙的一端与剪力墙的墙面相连接;采用预埋方式分别在相邻楼层的剪力墙上设置支撑梁及斜拉杆的固定点位,且使斜拉杆拉住支撑梁末端,从而使脚手架的主体框架能够稳固的安装在相邻的支撑梁之间,且无需穿凿墙体。且无需穿凿墙体。且无需穿凿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
[0001]本技术涉及脚手架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脚手架在进行装配时,通过需要在剪力墙外墙上外架悬挑工字钢,一般会采用外挑方式装配,即将悬挑工字钢伸入室内末端锚固再设置保险钢丝绳软拉,且当悬挑工字钢跨度较大时还要额外架设下斜撑。
[0003]但现有的脚手架装配方法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0004]1、将悬挑工字钢的锚固端通过锚固件固定在剪力墙上时,通常需要穿凿墙体,会对墙体造成破坏;且在完工之后需要封堵墙上的穿凿孔,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消耗工时多;
[0005]2、现有的脚手架难以适应外墙存在阳台或飘窗等外凸的结构,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及施工会受到这些外凸结构的阻碍,导致架设脚手架时需要绕开阳台或飘窗,提高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无需穿凿墙体,适用于阳台或飘窗等凸出部位的建筑施工脚手架。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包括若干建筑层楼的剪力墙及设置在剪力墙外侧的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支撑梁、斜拉杆及定位件;第一固定部预埋在建筑第n层楼的剪力墙内,n为正整数;第二固定部预埋在建筑第n+1层楼的剪力墙内;支撑梁设置在剪力墙外侧,支撑梁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且另一端朝远离剪力墙的方向延伸,相邻的支撑梁之间设置主体框架;斜拉杆设置在剪力墙外侧,斜拉杆一端设置在建筑第n层楼的支撑梁上,斜拉杆另一端连接建筑第n+1层楼的第二固定部;若干定位件沿主体框架延伸方向均匀设置在主体框架上,靠近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的定位件朝向剪力墙的一端与剪力墙的墙面相连接。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二固定部包括预埋件与紧固件,预埋件预埋在剪力墙内,紧固件一端与预埋件相连接,紧固件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过剪力墙外墙面向外延伸,紧固件延伸出剪力墙的一端与斜拉杆端部相连接。
[000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建筑第n层楼与第n+1层楼的剪力墙分别设置有向建筑外延伸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阳台或飘窗;第一固定部与支撑梁均设置在第一突出部远离第二突出部的一侧;第二固定部包括预埋件与紧固件,预埋件预埋在第二突出部内,紧固件一端与预埋件相连接,紧固件另一端沿铅垂线方向延伸并穿过第二突出部伸入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紧固件延伸出第二突出部的一端与斜拉杆端部相连接。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斜拉杆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
[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轴杆,支撑梁上沿梁体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轴杆穿置在通孔内,轴杆两端贯穿通孔并向外延伸,轴杆的其中一端与斜拉杆朝向支撑梁的一端铰连接,斜拉杆另一端与紧固件延伸出剪力墙的一端铰连接。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斜拉杆与剪力墙外墙面的夹角不大于45度。
[0013]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垫块,垫块设置在轴杆上且位于支撑梁与斜拉杆端部之间,斜拉杆端部与垫块通过紧固螺栓紧固在支撑梁上。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支撑梁为工字钢,支撑梁两侧具有端板,垫块为方形管钢,垫块抵持在两个端板之间。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主体框架沿铅垂线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紧固在相邻的支撑梁的端板上。
[0016]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采用预埋方式分别在相邻楼层的剪力墙上设置支撑梁及斜拉杆的固定点位,且使斜拉杆拉住支撑梁末端,从而使脚手架的主体框架能够稳固的安装在相邻的支撑梁之间,且无需穿凿墙体;同时通过使定位件与墙面固接,进一步保障了主体框架的稳固性。
[0018](2)通过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梁及斜拉杆的配合来支撑与固定主体框架,能够适应于在阳台或飘窗的外凸部位安装脚手架,提高了脚手架的泛用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脚手架的侧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脚手架装配在阳台或飘窗时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脚手架的部分正剖图。
[0023]图中:1、剪力墙;11、第一突出部;12、第二突出部;2、主体框架;3、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41、预埋件;42、紧固件;5、支撑梁;51、通孔;52、端板;6、斜拉杆;7、定位件;8、轴杆;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包括若干建筑层楼的剪力墙1及设置在剪力墙1外侧的主体框架2,还包括第一固定部3、第二固定部4、支撑梁5、斜拉杆6、定位件7、轴杆8及垫块9。
[0026]其中,第一固定部3预埋在建筑第n层楼的剪力墙1内,n为正整数;第二固定部4预埋在建筑第n+1层楼的剪力墙1内。采用预埋的方式设置两个分别用于装配支撑梁5与斜拉
杆6的固定部,无需在装配脚手架前,穿凿剪力墙1的墙面来留出安装固定部的空间,从而避免了后续需要填补空洞的额外作业,缩短了工期,且对剪力墙1墙面的后续维护时,也能够重复使用。另外,固定部还可以设在圈梁或围梁上。
[0027]支撑梁5设置在剪力墙1外侧,支撑梁5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相连接且另一端朝远离剪力墙1的方向延伸,相邻的支撑梁5之间设置主体框架2,用于支撑起整个脚手架的整个主体框架2。
[0028]斜拉杆6设置在剪力墙1外侧,斜拉杆6一端设置在建筑第n层楼的支撑梁5上,斜拉杆6另一端连接建筑第n+1层楼的第二固定部4,通过斜拉的方式拉住支撑梁5的外端,起到承力的作用,相比于钢丝绳更稳固且安全性更高。其中优选的,斜拉杆6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楼层层高,且更便于安装与拆卸。
[0029]若干定位件7沿主体框架2延伸方向均匀设置在主体框架2上,靠近第一固定部3或第二固定部4的定位件7朝向剪力墙1的一端与剪力墙1的墙面相连接,定位件7起到了进一步固定主体框架2的作用,同时能够分担支撑梁5或斜拉杆6的受力,提高了脚手架的稳固性。一般来说,会在定位件7的位置安装操作人员行走的踏板。
[0030]对于通常情况下的剪力墙1,第二固定部4包括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包括若干建筑层楼的剪力墙(1)及设置在剪力墙(1)外侧的主体框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部(3)、第二固定部(4)、支撑梁(5)、斜拉杆(6)及定位件(7);所述第一固定部(3)预埋在建筑第n层楼的剪力墙(1)内,n为正整数;所述第二固定部(4)预埋在建筑第n+1层楼的剪力墙(1)内;所述支撑梁(5)设置在剪力墙(1)外侧,所述支撑梁(5)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相连接且另一端朝远离剪力墙(1)的方向延伸,相邻的所述支撑梁(5)之间设置主体框架(2);所述斜拉杆(6)设置在剪力墙(1)外侧,所述斜拉杆(6)一端设置在建筑第n层楼的支撑梁(5)上,所述斜拉杆(6)另一端连接建筑第n+1层楼的第二固定部(4);若干所述定位件(7)沿主体框架(2)延伸方向均匀设置在主体框架(2)上,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3)或第二固定部(4)的定位件(7)朝向剪力墙(1)的一端与剪力墙(1)的墙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4)包括预埋件(41)与紧固件(42),所述预埋件(41)预埋在剪力墙(1)内,所述紧固件(42)一端与预埋件(41)相连接,所述紧固件(42)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穿过剪力墙(1)外墙面向外延伸,所述紧固件(42)延伸出剪力墙(1)的一端与斜拉杆(6)端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第n层楼与第n+1层楼的剪力墙(1)分别设置有向建筑外延伸的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所述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阳台或飘窗;所述第一固定部(3)与支撑梁(5)均设置在第一突出部(11)远离第二突出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林,郑荣新,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志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