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453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该定位结构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间隙还设置有用于输送待运输物的输送件;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游;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待运输物的一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待运输物的锁定与解锁;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沿所述输送件的输送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待运输物的另一端相互配合时,实现待运输的锁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计,保证定位结构的定位精度,提升了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
,尤其涉及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工厂中,常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产品的组装,为保证组装效率,常采用机械手与流水线上运输的物体相互配合,实现物体的组装与运输。但是,针对于现有生产线,存在如下问题:
[0003]1、流水线上运输的物体定位不准确,导致机械手与流水线的配合精度较低;
[0004]2、针对于不同规格的产品,现有流水线的通配性较低,需要针对性的调整定位才能实现组装和抓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通过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流水线的定位精度提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运输系统,能够实现流水线的适用性提升,提高生产效率。
[0006]第一方面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间隙还设置有用于输送待运输物的输送件;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游;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待运输物的一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待运输物的锁定与解锁;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沿所述输送件的输送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待运输物的另一端相互配合时,实现待运输的锁定。r/>[0008]在本方案中,所述定位结构沿运输件的输送方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位于所述间隙中一端,该端可伸缩,实现该端相对于第一板体的侧面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实现待运输物的锁定与解锁;在采用本定位结构实现生产线上待运输物的定位时,将待运输物放置于输送件上,待运输物随着所述输送件运动,实现待运输物的运动;当待运输物随着所述运输件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待运输物的一端与所述伸缩限位杆相互接触,实现待运输物相对位置的限定;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游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输送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二限位件与待运输物另一端的相互配合,保证待运输物的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设置第一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件,实现待运输物在生产线的两端定位,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伸缩限位杆、连接板、限位套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伸缩限位杆伸缩的气缸,所述伸缩限位杆与待运输物的一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待运输物
的锁定与解锁;所述气缸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限位套筒套设于所述伸缩限位杆外部,所述伸缩限位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伸缩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结构设计,在所述定位装置使用时,保证所述伸缩限位杆的结构强度,在待运输物接触与所述伸缩限位杆接触时,避免所述伸缩限位杆受力折断,且通过限位套筒的结构设计,可进一步保证气缸的使用寿命,避免气缸收到沿运输方向的力,影响气缸的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气缸、所述伸缩限位杆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通过连接位置设定,可实现气缸伸缩方向的转向,实现所述定位结构的紧凑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限位件,可实现不同规格的待运输物的定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件还包括摆动杆、活动板、弹性件,所述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摆动杆与所述活动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摆动杆的两端之间,所述摆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摆动杆位于所述间隙中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下游;通过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结构设计,在保证所述摆动杆沿所述输送件运动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弹性件实现摆动杆与所述活动板的连接,实现定位限位杆的让位与复位,在保证待运输物通过摆动杆的同时,可通过摆动杆与待运输物的另一端相互配合,实现待运输物的进一步限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杆为多个;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其中任意一个所述摆动杆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其中任意另一个所述摆动杆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通过设置多个摆动杆,可实现不同规格的待运输物的定位。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件用于推动待运输物沿垂直与所述第一板体的方向运动,实现待运输物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待运输物的定位,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实现待运输物沿垂直于运输方向的定位,实现待运输物的双向定位,进一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限位件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三限位件,通过多个第三限位件实现待运输物不同位置的定位,进一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0016]第二方面
[00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运输系统,包括上述定位结构、治具座,所述输送件驱动所述治具座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运动,所述治具座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运输物的仿形座。
[0018]进一步的,所述治具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伸缩限位杆以及所述摆动杆相互配合的耐磨块,通过耐磨块的结构设计,可有限的避免在治具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多次配合后产生机械疲劳,影响定位的精确性。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涉及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通过定位装置
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分别与待运输物两端相互配合,保证定位精度;
[0021]2、本技术涉及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通过第一限位件的结构设计,可保证定位结构的紧凑性以及第一限位件的使用寿命;
[0022]3、本技术涉及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通过第三限位件的结构设计以及数量设计,可实现待运输物沿垂直于待运输物运动方向的定位,实现待运输物不同方向的定位,进一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且可实现待运输物沿垂直于待运输物运动方向的多点定位,进一步保证定位准确性;
[0023]4、本技术涉及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通过多个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的设计,可实现不同规格的待运输物的定位,提升定位结构的适用性;
[0024]5、本技术涉及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及运输系统,通过治具座的耐磨块设计,进一步保证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00)以及第二板体(200),所述第一板体(100)以及所述第二板体(2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100)以及所述第二板体(200)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用于输送待运输物的输送件;所述第二板体(200)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10)以及第二限位件(220),所述第二限位件(220)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0)的上游;所述第一限位件(210)与待运输物的一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待运输物的锁定与解锁;所述第二限位件(220)可沿所述输送件的输送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限位件(220)与待运输物的另一端相互配合时,实现待运输的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0)包括伸缩限位杆(211)、连接板(213)、限位套筒(21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伸缩限位杆(211)伸缩的气缸(212),所述伸缩限位杆(211)与待运输物的一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待运输物的锁定与解锁;所述气缸(212)与所述连接板(213)连接,所述限位套筒(214)套设于所述伸缩限位杆(211)外部,所述伸缩限位杆(211)的一端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伸缩限位杆(21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13)分别与所述气缸(212)、所述伸缩限位杆(211)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连接板(213)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210)沿所述输送件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表智慧生产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20)还包括摆动杆(221)、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海堂李勇周莙焱权亚强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