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连接器主体,连接器主体上设有线缆,壳体的下端设有电路板,壳体上设有拐槽、内凹槽,壳体的两端设有气流孔,内凹槽内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上开设有导流孔,电路板上设有通孔,拐槽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壳体的外壁固定设置,通孔内设有粘接层,粘接层内设有内螺纹套,安装板上插设有紧固螺丝。可针对壳体内的连接器主体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导流并向上方以及外侧散出,提高了壳体内连接器主体的散热性,极大的保证了线缆连接器的正常工作,实现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定锁紧,保证了线缆连接器下端的每个端子与相对应导电孔的稳定接触连接。相对应导电孔的稳定接触连接。相对应导电孔的稳定接触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缆连接器主要适用于传输设备局各类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电传输设备内部联接和配线架之间的信号传输,用于传输数据、音频、视频等通讯设备。
[0003]在公告号CN210838366U中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头、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借由多个线缆相互对应连接,多个线缆容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中,且每一个线缆两端各包括一个缆线连接头,缆线连接头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电路板包括多个导电孔,每一个导电孔是相应配置一个端子组中的一个端子,每一个端子组包括四个端子,每一个端子以压接方式相应插入每一个导电孔中形成电性连接。
[0004]可是,上述线缆连接器,其不可以针对壳体内的连接器主体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导流并向上方以及外侧散出,壳体内连接器主体的散热性较差进而会影响到线缆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0005]上述线缆连接器,其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锁紧稳固性较低,从而会降低线缆连接器下端的每个端子与相对应导电孔的稳定接触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内连接器主体的散热性较差进而会影响到线缆连接器的正常工作、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锁紧稳固性较低从而会降低线缆连接器下端的每个端子与相对应导电孔的稳定接触连接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有线缆,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电路板,所述壳体上设有拐槽、内凹槽,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气流孔,所述内凹槽内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拐槽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壳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本新型所使用到的结构件,除特殊说明,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质轻,强度高,易焊接加工。
[0008]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设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内设有内螺纹套,所述安装板上插设有紧固螺丝,粘接层为环氧树脂胶粘填充层,其是由环氧树脂基料、固化剂、稀释剂、促进剂和填料配制而成的工程胶粘填充物,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以将金属材质的内螺纹套稳固粘接于塑料材质的电路板的通孔内壁上,而且环氧树脂胶粘填充层本体具有绝缘性,保证金属材质的内螺纹套与通孔内壁之间的绝缘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拐槽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设于壳体的四个拐角处,方便对紧固螺丝的拆装。
[0010]优选的,所述内凹槽为两个并分别设于壳体的前后端面上,所述散热片分为两组
并分别横向排列设于两个内凹槽中,每组散热片的数量为十六个,提高了壳体内连接器主体的散热性,进而极大的保证了线缆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0011]优选的,所述气流孔和导流孔分别为竖向排列的四个并且彼此横向对齐贯通,配合热空气向上自然流动的原理,外部空气也会通过横向匹配贯通对齐的气流孔以及导流孔进行将散热片之间的热量进行加速散出。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穿孔,所述内螺纹套内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紧固螺丝穿过穿孔并与内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和紧固螺丝均为四个并分别设于每个拐槽内,保证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定锁紧。
[0013]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俯视面不高于内凹槽的俯视外槽面,避免散热片突出到壳体以外,进而保证壳体表面的平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在壳体的前后外壁上设置的内凹槽,并在内凹槽内设置具有导流孔的多个横向排列的散热片结构,然后在壳体侧壁上与导流孔相匹配贯通对齐的气流孔,可针对壳体内的连接器主体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导流并向上方以及外侧散出,整体提高了壳体内连接器主体的散热性,进而极大的保证了线缆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0016]通过在壳体的四个角落处设置的九十度拐槽结构,并在拐槽内设置安装板,在电路板上设置具有粘接层的内螺纹套,并具有穿孔的安装板通过紧固螺丝与内螺纹套稳定锁固,进而极大的实现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定锁紧,从而保证了线缆连接器下端的每个端子与相对应导电孔的稳定接触连接。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1]图中:1壳体、11拐槽、12气流孔、2连接器主体、21线缆、3内凹槽、4散热片、41导流孔、5安装板、51穿孔、6电路板、61通孔、62粘接层、7内螺纹套、71内螺纹槽、8紧固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图4,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连接器主体2,连接器主体2上设有线缆21,壳体1的下端设有电路板6,上述相关结构均为公告号CN210838366U中公开的线缆连接器的组件结构。
[0023]请参阅图1、图2、图4,壳体1上设有内凹槽3,壳体1的两端设有气流孔12,内凹槽3中焊接有散热片4,内凹槽3为两个并分别设于壳体1的前后端面上,散热片4分为两组并分别横向排列设于两个内凹槽3中,每组散热片4的数量为十六个,散热片4上开设有导流孔41,气流孔12和导流孔41分别为竖向排列的四个并且彼此横向对齐贯通,可加速热量的流动散出。
[0024]请参阅图1、图2、图3,壳体1上设有拐槽11,拐槽11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开设于壳体1的四个拐角处,电路板6上设有通孔61,拐槽11内设有安装板5,安装板5与壳体1的外壁
固定焊接,通孔61内填充粘接有粘接层62,粘接层62与内螺纹套7的外壁面固定粘接,安装板5上插设有紧固螺丝8,内螺纹套7和紧固螺丝8均为四个并分别设于每个拐槽11内,安装板5上设有穿孔51,内螺纹套7内设有内螺纹槽71,紧固螺丝8穿过穿孔51并与内螺纹槽71螺纹连接,紧固螺丝8为金属材质螺丝,其与内螺纹槽71配合锁紧连接,可保证壳体1与电路板6之间的稳定安装。
[0025]请参阅图4,散热片4的俯视面不高于内凹槽3的俯视外槽面,避免散热片4突出到壳体1以外,进而保证壳体1表面的平齐。
[0026]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壳体1内的连接器主体2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通过壳体1的前后端壁面传递到设置于内凹槽3中的每一块散热片4上并被散出,同时,配合热空气向上自然流动的原理,外部空气也会通过横向匹配贯通对齐的气流孔12以及导流孔41进行将散热片4之间的热量进行加速散出,整体提高了壳体1内连接器主体2的散热性,进而极大的保证了线缆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0027]在安装时,先在电路板6的四个拐角处钻出通孔61,并填充相应的粘接层62,然后将内螺纹套7插入到粘接层62内待冷凝稳固粘接为止,然后,将具有连接器主体2的壳体1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连接器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2)上设有线缆(21),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有电路板(6),所述壳体(1)上设有拐槽(11)、内凹槽(3),所述壳体(1)的两端设有气流孔(12),所述内凹槽(3)内设置有散热片(4),所述散热片(4)上开设有导流孔(41),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通孔(61),所述拐槽(11)内设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与壳体(1)的外壁固定设置,所述通孔(61)内设有粘接层(62),所述粘接层(62)内设有内螺纹套(7),所述安装板(5)上插设有紧固螺丝(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上设有穿孔(51),所述内螺纹套(7)内设有内螺纹槽(71),所述紧固螺丝(8)穿过穿孔(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联盛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