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4381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包括盖体、密封圈、锁扣装置、杯体、支撑架及出水装置。盖体为圆柱形盖,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顶端外接有直接式接头,盖体底面设有第一凹槽。杯体底端为半球形,顶端为向外延伸的凸缘,顶端设有第二凹槽,杯体外表面设有刻度线。密封圈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通过锁扣装置将盖体和杯体连接。支撑架包括架体和脚座,杯体安放在架体形成的容纳腔内。杯体的半球形底部开孔后与出水装置密封连接用于控制排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储存和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解决了水泵气体对空排放的问题并能实现排气中水分的观测。观测。观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配件
,具体为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厂中对中低压离心水泵进行排气作业时,由于现场限制,无法加装正式管道,多采用直接对空排气,在启泵排气过程中会连带排出泵内的水,对泵体及周围设备造成污染,严重时会造成轴承室进水,对泵类设备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进行排气作业时,由于使用中低压离心水泵地域不同、季节更迭,对中低压离心水泵没有一个准确规范的排气作业周期,只能凭借作业人员经验进行排气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包括盖体、密封圈、锁扣装置、杯体、支撑架及出水装置,盖体为不锈钢材质,设有贯穿盖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顶端焊接直接式接头,盖体底端设有环形第一凹槽;杯体底端为半球形,顶端为向外延伸的凸缘,杯体顶端设有第二凹槽,杯体外表面设有刻度线;密封圈为橡胶圈,穿设在盖体的第一凹槽和杯体的第二凹槽内;
[0005]锁扣装置包括两件轴套、旋转轴、卡板及勾板,轴套为空心圆柱形金属套,旋转轴为穿设于轴套的金属杆,旋转轴与卡板焊接连接,卡板设有第三凹槽,勾板为两端长短不同的U 形塑料板,通过胶水将勾板和杯体连接,盖体外侧面左右两侧加工为平面后焊接连接两件轴套;
[0006]支撑架包括架体及四件脚座,架体由多件钢筋弯曲焊接加工,上端形成用于盛放杯体的容纳腔,脚座为圆形钢板,通过焊接与架体连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07]出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管、球阀及第二水管,杯体底端开孔后与第一水管密封连接,球阀两端分别密封连接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
[0008]优选地,还包括设在盖体顶端的扰流装置和盖体底端的挡板。
[0009]优选地,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板、四件立柱、固定环及导气管,扰流板为锥形钢板,导气管为空心不锈钢管,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并与盖体焊接连接,固定环为金属圆环与导气管焊接连接,四件立柱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扰流板内表面和固定环顶面。
[0010]优选地,挡板为矩形不锈钢板,通过焊接连接在盖体底面。
[0011]优选地,挡板长度小于杯体内壁直径。
[0012]优选地,还包括设在脚座上的配重块。
[0013]优选地,配重块设有第四凹槽,块体材质为磁铁。
[0014]优选地,杯体材质为透明聚丙烯。
[0015]优选地,第一水管为聚丙烯管。
[0016]优选地,第二水管为PVC管。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解决了对中低压离心水泵进行排气作业时对空排放的问题,为带水带压力的气体排放提供了牢固可靠的容器,为设备持续运行提供保障,也保持了车间干净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置扰流装置,防止气体直接喷出至作业人员,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集水排气的同时,作业人员也能轻松根据排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规划准确合适的排气作业周期。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4是图3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3]图5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盖体;11、第一通孔;12、直接式接头;13、第二通孔;14、第一凹槽;2、密封圈;3、锁扣装置;31、轴套;32、旋转轴;33、卡板;331、第三凹槽;34、勾板;4、杯体;41、第二凹槽;42、刻度线;5、支撑架;51、架体;52、脚座;6、出水装置;61、第一水管;62、球阀;63、第二水管;7、扰流装置;71、扰流板;72、立柱;73、固定环;74、导气管;8、挡板;9、配重块;91、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7]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包括盖体1、密封圈2、锁扣装置3、杯体4、支撑架5及出水装置6。
[0028]盖体1为不锈钢材质,设有贯穿盖体1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顶端焊接直接式接头12,盖体1底端设有环形第一凹槽14。直接式接头1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直接式接头12通过软管(图中未示)与中低压离心水泵出气口(图中未示)连接。排气时,气体从第二通孔13进入,从第一通孔11排出。
[0029]密封圈2为橡胶圈,设在盖体1的第一凹槽14和杯体4的第二凹槽41内。
[0030]锁扣装置3包括两件轴套31、旋转轴32、卡板33及勾板34。轴套31为空心圆柱形金属套,旋转轴32为穿设于轴套31的金属杆,旋转轴32与卡板33焊接连接,卡板33设有第三凹槽331,勾板34为两端长短不同的U 形塑料板,通过胶水将勾板34和杯体4连接,盖体1外侧面左右两侧加工为平面后焊接连接两件轴套31。盖体1和杯体4通过勾板34勾住卡板33的第三凹槽331,继而挤压密封圈2实现对气体的密封。
[0031]杯体4的材质为透明聚丙烯,底端为半球形,顶端为向外延伸的凸缘,杯体4顶端设
有第二凹槽41,杯体4外表面设有刻度线42。通过半球形的底端,排出气体中的水分能集中流出。通过杯体4的透明材料和刻度线42,作业人员能对排出气体中的水分含量直观地观察。
[0032]支撑架5包括架体51及四件脚座52。架体51由多件钢筋弯曲焊接加工,上端形成用于盛放杯体4的容纳腔,脚座52为圆形钢板,通过焊接与架体51连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33]出水装置6包括第一水管61、球阀62及第二水管63。第一水管61为聚丙烯管,杯体4底端开孔后与第一水管61密封连接。第二水管63为PVC管。球阀62两端分别密封连接第一水管61另一端和第二水管63,第二水管63另一端置于车间排水口。通过调节球阀62开关实现对杯体4内水分的排出或储存。
[0034]可选地,上述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设在盖体1顶端的扰流装置7和盖体1底端的挡板8。
[0035]扰流装置7包括扰流板71、四件立柱72、固定环73及导气管74。扰流板71为锥形钢板。导气管74为空心不锈钢管,与第一通孔11同轴设置并与盖体1焊接连接。固定环73为金属圆环与导气管74焊接连接。立柱72为金属杆,四件立柱72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扰流板71内表面和固定环73顶面。扰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密封圈(2)、锁扣装置(3)、杯体(4)、支撑架(5)及出水装置(6),盖体(1)为不锈钢材质,设有贯穿盖体(1)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顶端焊接直接式接头(12),盖体(1)底端设有环形第一凹槽(14);杯体(4)底端为半球形,顶端为向外延伸的凸缘,杯体(4)顶端设有第二凹槽(41),杯体(4)外表面设有刻度线(42);密封圈(2)为橡胶圈,穿设在盖体(1)的第一凹槽(14)和杯体(4)的第二凹槽(41)内;锁扣装置(3)包括两件轴套(31)、旋转轴(32)、卡板(33)及勾板(34),轴套(31)为空心圆柱形金属套,旋转轴(32)为穿设于轴套(31)的金属杆,旋转轴(32)与卡板(33)焊接连接,卡板(33)设有第三凹槽(331),勾板(34)为两端长短不同的U 形塑料板,通过胶水将勾板(34)和杯体(4)连接,盖体(1)外表侧面左右两侧加工为平面后焊接连接两件轴套(31);支撑架(5)包括架体(51)及四件脚座(52),架体(51)由多件钢筋弯曲焊接加工,上端形成用于盛放杯体(4)的容纳腔,脚座(52)为圆形钢板,通过焊接与架体(51)连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出水装置(6)包括第一水管(61)、球阀(62)及第二水管(63),杯体(4)底端开孔后与第一水管(61)密封连接,球阀(62)两端分别密封连接第一水管(61)和第二水管(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与中低压离心水泵连接的水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李安国于智州刘志刚李涛陈克安郭庆忠赵建生李厚亭石金鑫王岗孙雁徐琳王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