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及驾驶室室内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430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及驾驶室室内空调,包括换气总成、顶部敞口的外壳组件和连接外壳组件顶部的上封板,换气总成连接外壳组件内部前端,换气总成包括旋转轴组件、风门和控制旋转轴组件转动的弹簧,旋转轴组件包括旋转轴、旋转轴把手和设有固定孔的附属支架,旋转轴与旋转轴把手通过附属支架连接,旋转轴转动连接外壳组件两端侧壁,风门套设在旋转轴上,弹簧一端连接上封板,另一端勾连附属支架上的固定孔。外壳组件底部还设有连接座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风门开关布局适用性差、切换困难,且装置整体布局相对固定的问题。对固定的问题。对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及驾驶室室内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属于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机械领域驾驶室内的空调装置一般都带有内外气循环装置,内循环即对驾驶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有利于驾驶室内部制冷和制热温度的保持,外循环即对驾驶室外部的空气进行循环,保证驾驶室内部空气的新鲜度。
[0003]在一些小型工程机械驾驶室内部,内外气空气循环装置一般集成在蒸发器内部通过电控方式对风门进行开关,实现内外气的循环。电控式虽然操作方便,但设置和布局较为复杂,且只在装置位置固定的状态下适用,当位置变动时,需重新进行布线。而传统的机械式控制方式又较为笨重,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完成风门的切换。集成式的布置在后期维护时也会很不方便,需整体分离后在进行维护。此外集成式的布置还对安装位置进行了限制,对于一些狭小空间而言很难布置集成式内外气循环的蒸发器,且固定位置后装置的循环风效果也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风门开关布局适用性差、切换困难,且装置整体布局相对固定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包括换气总成、顶部敞口的外壳组件和连接外壳组件顶部的上封板,换气总成连接外壳组件内部前端,换气总成包括旋转轴组件、风门和控制旋转轴组件转动的弹簧,旋转轴组件包括旋转轴、旋转轴把手和设有固定孔的附属支架,旋转轴与旋转轴把手通过附属支架连接,旋转轴转动连接外壳组件两端侧壁,风门套设在旋转轴上,弹簧一端连接上封板,另一端勾连附属支架上的固定孔。
[0007]优选地,前述上封板设有进风口,上封板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弹簧一端连接固定轴。
[0008]优选地,前述外壳组件底部还设有固定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的连接座板。
[0009]优选地,前述外壳组件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右挡板、左挡板、底部设有连接座板的风道底连接板和连接前挡板的风道外连接板,风道外连接板、左挡板、后挡板、右挡板依次焊接组成外壳组件的四周侧壁,风道底连接板连接外壳组件底部,前挡板设有与风道外连接板配合的通孔。
[0010]优选地,前述右挡板、左挡板上分别设有润滑衬套,润滑衬套同轴心布置,旋转轴连接润滑衬套。
[0011]优选地,前述右挡板和左挡板内侧设有耳板,耳板上开有螺纹孔,上封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耳板。
[0012]优选地,前述还包括滤芯和安置滤芯的下主体,下主体固定连接外壳组件内部。
[0013]优选地,前述下主体倾斜放置,下主体包括滤芯上挡板、滤芯下挡板,滤芯上挡板、滤芯下挡板两端分别连接右挡板和左挡板的内侧面。
[0014]优选地,前述左挡板上设有放置孔,放置孔与下主体平行。
[0015]一种驾驶室室内空调,包括前述任一项的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
[0016]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旋转轴和弹簧装置可实现内外气循环状态的切换和自动回位功能,不会存在内气和外气同时打开的状态,同时手动切换时较为省力,改变整体装置位置是无需重新布局;
[0018]2、连接板底面设有连接座板,可以在驾驶室内部合适位置布置增强循环风效果,不受蒸发器布置位置影响,也可以应用到不带空调但需要内外气循环更换的场景;
[0019]3、斜置的下主体可扩大过滤面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内外气循环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内外气循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外气循环状态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内气循环状态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内外气循环装置工作图。
[0025]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

风道外连接板;2

上封板;21

固定轴;3

润滑衬套;4

旋转轴;41

旋转轴把手;42

附属支架;5

弹簧;6

滤芯挡板;7

前挡板;8

风道底连接板;81

连接座板;9

风门;10

后挡板;11

右挡板;111

出风口;12

左挡板;13

滤芯上挡板;14

滤芯下挡板;15

滤芯;16

外部风道;17

内部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顶部敞开式的外壳组件和换气总成。换气总成包括旋转轴组件、风门9、弹簧5,旋转轴组件包括旋转轴4、旋转轴把手41和附属支架42。旋转轴4和旋转轴把手41之间通过附属支架42连接。风门9前后两侧粘贴海绵,防止关闭风口时碰撞损伤,顶端连接旋转轴4。上封板2固定连接外壳组件顶端,弹簧5两端分别连接固定轴21,和旋转轴附属支架42上的固定孔。
[0028]具体地,外壳组件由风道外连接板1、前挡板7、风道底连接板8、后挡板10、右挡板11和左挡板12焊接而成。右挡板11上设有出风口111。前挡板7中心设有通孔,与风道外连接板1配合,圆环状的风道外连接板1可以连接外部风道。风道外连接板1、左挡板12、后挡板10、右挡板11依次组成矩形外壳组件的四周侧壁。风道底连接板8设置在外壳组件底部,与外壳组件的四周侧壁分别相连。外壳组件的形状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其他形状。风道底连接板8底端设有连接座板81,通过连接座板81可将整体装置固定在相应位置,且拆卸/移动装置较为方便。右挡板11和左挡板12朝内一侧均设有耳板,耳板上开有螺纹孔。右
挡板11和左挡板12前侧均设有安装孔。
[0029]在右挡板11和左挡板12前侧的安装孔中各安装有润滑衬套3,风门9顶端套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安装在右挡板11和左挡板12的润滑轴套3中,旋转轴4通过旋转轴把手41带动绕润滑轴套3旋转,从而带动风门9转动,上封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右挡板11和左挡板12的耳板上,上封板2前端开有条形状的进风口,后端裁剪成插片状与后挡板10上的插口配合使用。上封板2左前端设有固定轴21,弹簧5一端连接固定轴21,一端勾连旋转轴附属支架42上的固定孔。焊接而成的循环风切换装置总成如图2所示。
[0030]通过旋转轴把手41手动旋转可控制风门9分别遮挡外气进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气总成、顶部敞口的外壳组件和连接外壳组件顶部的上封板(2),所述换气总成连接外壳组件内部前端,所述换气总成包括旋转轴组件、风门(9)和控制旋转轴组件转动的弹簧(5),所述旋转轴组件包括旋转轴(4)、旋转轴把手(41)和设有固定孔的附属支架(42),旋转轴(4)与旋转轴把手(41)通过附属支架(42)连接,所述旋转轴(4)转动连接外壳组件两端侧壁,所述风门(9)套设在旋转轴(4)上,所述弹簧(5)一端连接上封板(2),另一端勾连附属支架(42)上的固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2)设有进风口,所述上封板(2)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1),所述弹簧(5)一端连接固定轴(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底部还设有固定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的连接座板(81)。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内外循环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挡板(7)、后挡板(10)、右挡板(11)、左挡板(12)、设有连接座板(81)的风道底连接板(8)和连接前挡板(7)的风道外连接板(1),所述风道外连接板(1)、左挡板(12)、后挡板(10)、右挡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浩单昆王震吴锦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