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29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包括光源模组和灯体,在灯体侧壁设有安装孔,光源模组通过与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灯体的侧壁并与灯体垂直设置;在灯体内设有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灯体旋转连接的反光镜,反光镜与光源模组的出射光方向呈一定夹角,从而将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反射后从灯体的出光面射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光源模组和灯体垂直设置,在需要增大灯具功率,从而需要增加灯具散热性能时,只需把光源模组的散热器横向加长即可,不会增加灯具的整体高度,进而达到降低灯具高度的目的;同时,在需要调节灯具的照射角度时,只需要调节反光镜的角度即可,简单便捷。单便捷。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

技术介绍

[0002]LED灯具广泛应用于酒店、家居、商业综合体、学校、商铺、博物馆、写字楼等场所。不同的使用环境对LED灯的安装高度需求不同,对LED灯的发光方式也有不同要求。对于常规的LED嵌入式射灯,其特性需要既要有精准的光束角,又要一定的防眩角,而要得到防眩角,LED光源、光学透镜等发光部件需要深藏,因此常规的LED灯具经过几个部件叠加之后高度会变得比较高。当遇到环境的安装高度较低时,如建筑的层高较低、或有空调管、通风管的位置时,常规的LED射灯就会受到一定的环境限制,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层高普遍较矮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安装。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降低整灯功率使得散热器做得更薄或者减少防眩角把装饰罩做薄,这都可以很好的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如功率无法做大,或防眩效果不满足需求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整灯高度较高,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层高普遍较矮的问题,以及为了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降低整灯功率使得散热器做得更薄或者减少防眩角把装饰罩做薄的问题,提供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
[0004]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包括光源模组和灯体,在所述灯体侧壁设有安装孔,所述光源模组通过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灯体的侧壁并与所述灯体垂直设置;在所述灯体内设有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灯体旋转连接的反光镜,所述反光镜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射光方向呈一定夹角,从而将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射光反射后从所述灯体的出光面射出。
[000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灯体内的一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镜相对两侧的一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反光镜旋转连接,所述反光镜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灯体旋转连接。
[0006]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反光镜的相对两侧延伸出卡柱,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反光镜的连接端设有与所述卡柱相匹配的卡孔,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卡孔中并与所述卡孔阻尼连接。
[000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镜为金属电镀或塑胶电镀。
[000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散热器前端空腔内的光源模块以及与所述光源模块同心设置的第一光学元件,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轴线与所述反光镜的旋转轴垂直相交,所述散热器的前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灯体的安装孔可拆卸的连接。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安装孔向外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前端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匹配的第四连接部,所述散热器通过相匹配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拆卸的安装。
[0011]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体包括灯具外壳、第二光学元件以及安装面环,所述安装面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灯具外壳的出光面,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通过第四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面环内。
[0012]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灯具外壳内的第五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环上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环内的第七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上的第八连接部,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通过所述第七连接部和第八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面环卡扣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将光源模组和灯体垂直设置,即将光源模组横置,在需要增大灯具功率,从而需要增加灯具散热性能时,只需把光源模组的散热器横向加长即可,不会增加灯具的整体高度,进而达到降低灯具高度的目的;同时,在需要调节灯具的照射角度时,由于灯具出光角度会随着反光镜的角度变化而改变照射位置,且反光镜可以摆角,故此,只需要调节反光镜的角度即可,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爆炸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出光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出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4]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如图1

4所示:包括光源模组1和灯体2,在灯
体2侧壁设有安装孔211,光源模组1通过与安装孔211相匹配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灯体2的侧壁并与灯体2垂直设置;在灯体2内设有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灯体2旋转连接的反光镜3,反光镜3与光源模组1的出射光方向呈一定夹角,从而将光源模组1的出射光反射后从灯体2的出光面射出。
[0027]在本技术中,通过将光源模组1和灯体2垂直设置,即将光源模组1横置,在需要增大灯具功率,从而需要增加灯具散热性能时,只需把光源模组1的散热器11横向加长即可,不会增加灯具的整体高度,进而达到降低灯具高度的目的;同时,在需要调节灯具的照射角度时,由于灯具出光角度会随着反光镜3的角度变化而改变照射位置,且反光镜3可以摆角,故此,只需要调节反光镜3的角度即可,简单便捷。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灯体2内的一组第一连接部212以及设置在反光镜3相对两侧的一组第二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二连接部31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同时,在在反光镜3的相对两侧延伸出卡柱,在第二连接部31的与反光镜3的连接端设有与卡柱相匹配的卡孔2121,卡柱嵌入卡孔2121中并与卡孔2121阻尼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31与反光镜3之间旋转连接,进一步实现,反光镜3通过第二连接部31和第一连接部212与灯体2旋转连接。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组(1)和灯体(2),在所述灯体(2)侧壁设有安装孔(211),所述光源模组(1)通过与所述安装孔(211)相匹配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灯体(2)的侧壁并与所述灯体(2)垂直设置;在所述灯体(2)内设有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灯体(2)旋转连接的反光镜(3),所述反光镜(3)与所述光源模组(1)的出射光方向呈一定夹角,从而将所述光源模组(1)的出射光反射后从所述灯体(2)的出光面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灯体(2)内的一组第一连接部(212)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镜(3)相对两侧的一组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反光镜(3)旋转连接,所述反光镜(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31)和第一连接部(212)与所述灯体(2)旋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光镜(3)的相对两侧延伸出卡柱,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与所述反光镜(3)的连接端设有与所述卡柱相匹配的卡孔(2121),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卡孔(2121)中并与所述卡孔(2121)阻尼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3)为金属电镀或塑胶电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深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1)包括散热器(11)、安装在所述散热器(11)前端空腔内的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财赖文威赖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巴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