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25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具体涉及蚯蚓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储料箱,位于主体的一侧顶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存储;防料机构,位于储料箱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料机构,此机构可实现防止养料在上料前撒落,通过按压销块进入连接卡块的内部对弹簧挤压,同时拉动旋钮通过伸缩杆延伸,并使得连接卡块脱离旋钮,然后旋转旋钮使得伸缩杆带动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并带动第一转杆旋转,此时第一转杆通过旋转,使得另一组的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旋转,同时螺纹杆在第二伞齿轮的带动下,使得移动滑块带动防料布移动靠近第一转杆,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防止养料在上料前因震动撒落。止养料在上料前因震动撒落。止养料在上料前因震动撒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


[0001]本技术涉及蚯蚓养殖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

技术介绍

[0002]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0003]而在对蚯蚓养殖的过程中,时长需要为蚯蚓养殖土壤中增添养料,然而现有装置在对其养殖土壤进行上料前,移动时的震动使得养料机器容易从出料口撒落,这使得成本增大,同时现有装置在上料时基本是将养料撒落至土壤上,这导致上料不均,使得部分土壤因养料的过多或过少导致过肥或过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通过防料机构和撒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包括:
[0006]主体;
[0007]储料箱,位于主体的一侧顶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存储;
[0008]防料机构,位于储料箱的内部,用于在上料前防止养料的撒落;
[0009]撒料机构,位于储料箱的一端,且贯穿至储料箱的底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均匀散落。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料机构包括防料布、第一转杆、第一伞齿轮、伸缩杆、旋钮、销块、连接卡块、弹簧、第二伞齿轮、螺纹杆以及移动滑块,所述旋钮位于储料箱远离主体的一侧下端,所述伸缩杆固定在旋钮靠近储料箱的一端中心位置处,且贯穿至储料箱的内部,所述连接卡块位于伸缩杆的正上方,且贯穿至旋钮远离储料箱的一端,所述销块位于连接卡块的顶端,且位于旋钮远离储料箱的一侧,所述弹簧位于销块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卡块的内部,一个所述第一伞齿轮固定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固定在第一伞齿轮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中心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一伞齿轮固定在第一转杆远离伸缩杆的一端,所述防料布位于储料箱的内部,且与第一转杆套接,两个所述第二伞齿轮位于储料箱的内部,且分别位于第一伞齿轮的一侧,所述螺纹杆固定在第二伞齿轮远离第一伞齿轮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移动滑块位于储料箱的内部,且与螺纹杆相互套接,并与防料布固定连接。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撒料机构包括电机、第一输料齿轮、第二输料齿
轮、连接转杆、连接转盘、第二转杆、凸轮、撒料板以及涡杆,所述电机安装在主体的一侧下端,且位于第一转杆的一侧下方,所述第一输料齿轮位于主体的内部,且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料齿轮位于第一输料齿轮的一侧,所述涡杆位于主体的内部,且分别与第一输料齿轮、第二输料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转杆安装在第二输料齿轮远离涡杆的一侧下端,所述连接转盘位于第二输料齿轮的正下方,且与连接转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固定在连接转盘远离连接转杆的一端中心位置处,且贯穿至主体远离电机的一端,所述凸轮固定在第二转杆远离连接转盘的一端,所述撒料板位于凸轮的上表面,且与主体转动连接。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料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储料箱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储料箱与第一转杆、移动滑块相接位置设置有与其外壁相互匹配的移动滑槽。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与连接卡块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外壁相互盘的连接卡槽,所述销块与弹簧相接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连接卡块与销块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外壁相互匹配的升降滑槽。
[00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与电机、第二转杆、涡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主体与第一输料齿轮、第二输料齿轮、连接转盘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外壁相互匹配的转动槽。
[00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转杆与第二输料齿轮、连接转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储料箱与撒料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7]1、通过设置防料机构,此机构可实现防止养料在上料前撒落,通过按压销块进入连接卡块的内部对弹簧挤压,同时拉动旋钮通过伸缩杆延伸,并使得连接卡块脱离旋钮,然后旋转旋钮使得伸缩杆带动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并带动第一转杆旋转,此时第一转杆通过旋转,使得另一组的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旋转,同时螺纹杆在第二伞齿轮的带动下,使得移动滑块带动防料布移动靠近第一转杆,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防止养料在上料前因震动撒落;
[0018]2、通过设置撒料机构,此机构可实现对养料的均匀撒落,通过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输料齿轮与第二输料齿轮啮合旋转,此时涡杆在第一输料齿轮、第二输料齿轮的带动下,将养料输送至出料口,此时连接转杆通过转轴在第二输料齿轮的带动下,带动连接转盘通过第二转杆使得凸轮旋转,同时撒料板通过铰链在凸轮的旋转带动下,进行震动翻转,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将养料进行均匀撒落至蚯蚓地上,有利于防止蚯蚓地过肥或过干。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防料机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撒料机构爆炸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为:1、主体;2、防料机构;201、防料布;202、第一转杆;203、第一伞齿轮;204、伸缩杆;205、旋钮;206、销块;207、连接卡块;208、弹簧;209、第二伞齿轮;2010、螺纹杆;2011、移动滑块;3、撒料机构;301、电机;302、第一输料齿轮;303、第二输料齿轮;304、连接转杆;305、连接转盘;306、第二转杆;307、凸轮;308、撒料板;309、涡杆;4、储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附图1

5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包括:
[0027]主体1;
[0028]储料箱4,位于主体1的一侧顶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存储;
[0029]防料机构2,位于储料箱4的内部,用于在上料前防止养料的撒落;
[0030]撒料机构3,位于储料箱4的一端,且贯穿至储料箱4的底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均匀散落。
[0031]进一步的,防料机构2包括防料布201、第一转杆202、第一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储料箱(4),位于主体(1)的一侧顶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存储;防料机构(2),位于储料箱(4)的内部,用于在上料前防止养料的撒落;撒料机构(3),位于储料箱(4)的一端,且贯穿至储料箱(4)的底端,用于对养料进行均匀散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料机构(2)包括防料布(201)、第一转杆(202)、第一伞齿轮(203)、伸缩杆(204)、旋钮(205)、销块(206)、连接卡块(207)、弹簧(208)、第二伞齿轮(209)、螺纹杆(2010)以及移动滑块(2011),所述旋钮(205)位于储料箱(4)远离主体(1)的一侧下端,所述伸缩杆(204)固定在旋钮(205)靠近储料箱(4)的一端中心位置处,且贯穿至储料箱(4)的内部,所述连接卡块(207)位于伸缩杆(204)的正上方,且贯穿至旋钮(205)远离储料箱(4)的一端,所述销块(206)位于连接卡块(207)的顶端,且位于旋钮(205)远离储料箱(4)的一侧,所述弹簧(208)位于销块(206)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卡块(207)的内部,一个所述第一伞齿轮(203)固定在伸缩杆(204)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杆(202)固定在第一伞齿轮(203)远离伸缩杆(204)的一端中心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一伞齿轮(203)固定在第一转杆(202)远离伸缩杆(204)的一端,所述防料布(201)位于储料箱(4)的内部,且与第一转杆(202)套接,两个所述第二伞齿轮(209)位于储料箱(4)的内部,且分别位于第一伞齿轮(203)的一侧,所述螺纹杆(2010)固定在第二伞齿轮(209)远离第一伞齿轮(203)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移动滑块(2011)位于储料箱(4)的内部,且与螺纹杆(2010)相互套接,并与防料布(20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养殖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撒料机构(3)包括电机(301)、第一输料齿轮(302)、第二输料齿轮(303)、连接转杆(304)、连接转盘(305)、第二转杆(306)、凸轮(307)、撒料板(308)以及涡杆(309),所述电机(301)安装在主体(1)的一侧下端,且位于第一转杆(202)的一侧下方,所述第一输料齿轮(302)位于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恒广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