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402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1
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它涉及光伏逆变器技术领域。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相连接,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组相连接,蓄电池组分别连接有逆变器与电池管理系统,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负载,负载上连接有电能表,电能表上连接有公共电网,电池管理系统上连接有监控主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蓄电池组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多方式组合,满足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工作电流,磷酸铁锂电池状态可检测诊断,使得控制系统可在预知电池容量和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对电站负荷的调度控制,即使发生故障也在受控范围内,整个系统结构通过光伏控制器根据日照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整个系统装置实用性强。置实用性强。置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分布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然而分布式发电对如何最大化太阳能发电量、如何保证电网安全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一过程光伏逆变器的功能性和稳定性也显得异常关键。分布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0003]传统的光伏储能系统投资很大,蓄电池的成本相当的高,国内外部门储能电站所使用的电池为铅酸电池,在夜间取能蓄电白天高峰释放的频繁作用下,现有的储能电站系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更换,同时在一定作用上不具备满足较高的工作电压与电流,无法对电站负荷进行调度控制,不方便检测与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较大的电能,需要加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漏电流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蓄电池组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多方式组合,满足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工作电流,磷酸铁锂电池状态可检测诊断,使得控制系统可在预知电池容量和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对电站负荷的调度控制,即使发生故障也在受控范围内,整个系统结构通过光伏控制器根据日照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存储,整个系统装置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光伏组件1、光伏控制器2、蓄电池组3、逆变器4、电池管理系统5、监控主机6、负载7,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2相连接,光伏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组3相连接,蓄电池组3分别连接有逆变器4与电池管理系统5,逆变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负载7,负载7上连接有电能表71,电能表71上连接有公共电网72,电池管理系统5上连接有监控主机6。
[0006]所述的蓄电池组3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000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采用数字化通讯协议IEC61850与蓄电池组3信号连接。
[000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采用数字化通讯协议RS485分别与光伏控制器2、逆变器4信号连接。
[0009]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包含单体电池电压均衡保护模块51、电池组保护模块52、数据采集模块53、诊断模块54、热管理模块55、故障诊断与容错模块56、在线容量评估SOC模块
57。
[0010]所述的逆变器4由多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组3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380V市电接入用户低压电网或经升压变压器送入高压电网。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光伏组件1利用太阳能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光伏控制器2的作用下对蓄电池组3进行充电,通过逆变器4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对负载7进行供电,光伏控制器2可根据日照的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3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3存储,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载7需要时,光伏控制器2把蓄电池组3的电能送往负载7,保证了整个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蓄电池组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多方式组合,满足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工作电流,磷酸铁锂电池状态可检测诊断,使得控制系统可在预知电池容量和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对电站负荷的调度控制,即使发生故障也在受控范围内,整个系统结构通过光伏控制器根据日照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存储,整个系统装置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电池管理系统5结构示意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光伏组件1、光伏控制器2、蓄电池组3、逆变器4、电池管理系统5、单体电池电压均衡保护模块51、电池组保护模块52、数据采集模块53、诊断模块54、热管理模块55、故障诊断与容错模块56、在线容量评估SOC模块57、监控主机6、负载7、电能表71、公共电网7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光伏组件1、光伏控制器2、蓄电池组3、逆变器4、电池管理系统5、监控主机6、负载7,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2相连接,光伏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组3相连接,蓄电池组3分别连接有逆变器4与电池管理系统5,逆变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负载7,负载7上连接有电能表71,电能表71上连接有公共电网72,电池管理系统5上连接有监控主机6,所述的蓄电池组3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容易实现多方式组合,满足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大工作电流,电池容量和性能的可检测和可诊断,具有较高的充放电转换效率、易于安装和维护、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采用数字化通讯协议IEC61850与蓄电池组3信号连接,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采用数字化通讯协议RS485分别与光伏控制器2、逆变器4信号连
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包含单体电池电压均衡保护模块51、电池组保护模块52、数据采集模块53、诊断模块54、热管理模块55、故障诊断与容错模块56、在线容量评估SOC模块57,单体电池电压均衡保护模块51是为了修正串联电池组中由于电池单体自身工艺差异引起的电压、或能量的离散性,避免个别单体电池因过充或过放而导致电池性能变差甚至损坏情况的发生,使得所有个体电池电压差异都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电池组保护模块52实现单体电池过压、欠压、过温报警,电池组过充、过放、过流报警保护,切断等操作,数据采集模块53对单体电池电压、单体电池温度(实际为每个电池模组的温度)、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计算得到蓄电池内阻进行实时监测,诊断模块54能根据实时测量蓄电池模块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和单体电池端电压、计算得到的电池内阻等参数,通过分析诊断模型,得出单体电池当前容量或剩余容量(SOC)的诊断,单体电池健康状态(SOH)的诊断、电池组状态评估,以及在放电时当前状态下可持续放电时间的估算,热管理模块55是当蓄电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光伏组件(1)、光伏控制器(2)、蓄电池组(3)、逆变器(4)、电池管理系统(5)、监控主机(6)、负载(7),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2)相连接,光伏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组(3)相连接,蓄电池组(3)分别连接有逆变器(4)与电池管理系统(5),逆变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负载(7),负载(7)上连接有电能表(71),电能表(71)上连接有公共电网(72),电池管理系统(5)上连接有监控主机(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组(3)采用磷酸铁锂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追踪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和
申请(专利权)人:艾伏新能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