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71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包括放置板、两组夹持板、两组第一调节组件、两组定位板、两组第二调节组件、支撑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块,且所述放置板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一电机,两组所述夹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板顶部均设置有气缸,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两组所述夹持板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夹持板、第一调节组件、定位板以及第二调节组件能够保证电缆线在封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电缆线的封装质量,且通过设置转轴、第一齿轮以及转动组件方便了电缆线的封装工作,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封装相关
,具体为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在大面积截面电缆线生产完成以后,需要对其进行收卷封装,随着时代的进步,现阶段针对线缆的绕线封装均是通过封装机器来完成。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现阶段针对电缆封装过程中为了保证电缆的稳定性,均需要使用人工手扶的形式将电缆进行定位工作以保证封装质量,但人工手扶在长时间工作中容易因疲劳降低电缆在封装过程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装置的封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解决了现阶段针对电缆封装过程中为了保证电缆的稳定性,均需要使用人工手扶的形式将电缆进行定位工作以保证封装质量,但人工手扶在长时间工作中容易因疲劳降低电缆在封装过程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装置的封装质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包括放置板、两组夹持板、两组第一调节组件、两组定位板、两组第二调节组件、支撑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块,且所述放置板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一电机,两组所述夹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板顶部均设置有气缸,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两组所述夹持板一一对应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两侧内部,两组所述定位板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夹持板一侧外壁,且两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夹持板顶部内侧,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放置板底部,所述支撑架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顶部与所述放置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一侧。
[0006]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均由调节腔、调节丝杆以及丝杆螺母组成,所述调节腔开设在所述放置板内部,所述调节腔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调节丝杆设置在所述调节腔内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调节腔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调节丝杆一端相连接,且所述调节丝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调节腔一侧内壁相连接,所述丝杆螺母设置在所述调节丝杆外壁。
[0007]优选的,所述丝杆螺母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顶部贯穿开口与夹持板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由滑槽以及滑块组成,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夹持板顶部内侧,所述滑块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部,且所述气缸输出
轴贯穿滑槽顶部内壁与所述滑块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贯穿连接口与所述定位板一端外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第二连接件一侧开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内壁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顶部与所述滑槽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杆底部贯穿导向通孔与所述滑槽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由第二电机以及第二齿轮组成,所述第二电机顶部与所述放置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外壁,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夹持板、第一调节组件、定位板以及第二调节组件,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将需要进行封装的电缆线圈放置到放置块顶部,然后通过打开第一电机,使得夹持板能够分别对电缆线两侧外壁进行抵接,且在夹持板对电缆线两侧外壁抵接完成时,可以通过打开气缸,使得定位板进行下移,当定位板底部与电缆线顶部抵接时关闭气缸即可完成对于电缆线的固定工作,进而使得电缆线能够在夹持板以及定位板的作用下被夹持固定,从而能够保证电缆线在封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电缆线的封装质量。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第一齿轮以及转动组件,使用时,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打开第二电机,使得第二电机能够通过输出轴外壁的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中间位置的转轴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放置板顶部的电缆线进行转动,进而进一步方便了电缆线的封装工作,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夹持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放置板;2、夹持板;3、定位板;4、支撑架;5、放置块;6、第一电机;7、气缸;8、转轴;9、第一齿轮;10、调节腔;11、调节丝杆;12、丝杆螺母;13、第一连接件;14、滑槽;15、滑块;16、第二连接件;17、导向通孔;18、导向杆;19、第二电机;20、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包括放置板1、两组夹持板2、两组第一调节组件、两组定位板3、两组第二调节组件、支撑架4以及转动组件,所述放置板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块5,且所述放置板1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一电机6,两组所述夹持板2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1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板2顶部均设置有气缸7,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两组所述夹持板2一一对应设置,且两组所
述第一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1两侧内部,两组所述定位板3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夹持板2一侧外壁,且两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夹持板2顶部内侧,所述支撑架4设置在所述放置板1底部,所述支撑架4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顶部与所述放置板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9,且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转轴8一侧。
[0022]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均由调节腔10、调节丝杆11以及丝杆螺母12组成,所述调节腔10开设在所述放置板1内部,所述调节腔10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调节丝杆11设置在所述调节腔10内部,所述第一电机6输出轴贯穿调节腔10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调节丝杆11一端相连接,且所述调节丝杆11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调节腔10一侧内壁相连接,所述丝杆螺母12设置在所述调节丝杆11外壁,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组件,方便了使用者对于夹持板2的调节工作。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螺母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3,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3顶部贯穿开口与夹持板2底部固定连接。
[0024]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由滑槽14以及滑块15组成,所述滑槽14开设在所述夹持板2顶部内侧,所述滑块15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滑块15设置在所述滑槽14内部,且所述气缸7输出轴贯穿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包括放置板(1)、两组夹持板(2)、两组第一调节组件、两组定位板(3)、两组第二调节组件、支撑架(4)以及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块(5),且所述放置板(1)两侧外壁均设置有第一电机(6),两组所述夹持板(2)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1)顶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板(2)顶部均设置有气缸(7),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两组所述夹持板(2)一一对应设置,且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板(1)两侧内部,两组所述定位板(3)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夹持板(2)一侧外壁,且两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夹持板(2)顶部内侧,所述支撑架(4)设置在所述放置板(1)底部,所述支撑架(4)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顶部与所述放置板(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9),且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转轴(8)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面积电缆线封装绕线夹臂,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均由调节腔(10)、调节丝杆(11)以及丝杆螺母(12)组成,所述调节腔(10)开设在所述放置板(1)内部,所述调节腔(10)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调节丝杆(11)设置在所述调节腔(10)内部,所述第一电机(6)输出轴贯穿调节腔(10)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调节丝杆(11)一端相连接,且所述调节丝杆(11)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调节腔(10)一侧内壁相连接,所述丝杆螺母(12)设置在所述调节丝杆(11)外壁。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云鹰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