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的有机发光元件,其至少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电极,形成于该基板之上; 一红色发光材,一绿色发光材,一蓝色发光材,形成于该第一电极之上; 一第二电极,形成于该红、绿、蓝色发光材之上;以及 至少一个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形成于该红、绿、蓝色发光材之至少其中一者的出光方向的路径上,用以降低在其后的该发光材所发出的光的亮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有机发光元件,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的有机发光元件,可降低特定发光材的亮度,而达到所需的白平衡。
技术介绍
图1显示传统上有机发光元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OLED或polymer light emitting device;PLED)的剖面示意图。此有机发光元件包括一基板100;一第一电极(透明阳极)200,形成于基板100之上;一有机发光层300,形成于阳极200之上;以及一第二电极(反射式阴极)400,形成于有机发光层300之上。其中有机发光层300包括有一红色发光材(R)301、一绿色发光材(G)302、以及一蓝色发光材(B)303。由于R,G,B三色发光材的材料特性不一致,因此发光强度和亮度(brightness)都不同,而造成三色色调(chromaticity)表现不一致,因而导致全彩显示时,白平衡或色平衡会有偏差。为了调整白平衡,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改变三色发光材的面积,或者利用TFT的设计来调整对于三色个别发光材的输入电流,藉以控制三色个别发光的比例,以达到所需的白平衡。然而,要控制三种发光材有不同的面积,必须使用三个不同的光罩,以符合蒸镀RGB材料时所需要的不同面积。再者,TFT驱动的准确均匀性并不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可将三色发光材的色调调到所需的标准值,而达到所需的白平衡。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外加滤光片,来调整个别发光材的亮度,藉此调整发光材的色调,以达到所需的白平衡。本专利技术不需对于三色发光材作电路调整,如此可简化电路设计。本专利技术也不需设计不同面积的三色发光材,如此可减少开光罩的费用。为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的有机发光元件,其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形成于基板之上;一红色发光材,一绿色发光材,一蓝色发光材,形成于第一电极之上;一第二电极,形成于红、绿、蓝色发光材之上;以及一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形成于红、绿、蓝色发光材之至少一者的出光方向的路径上,用以降低在其后的发光材所发出的光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传统上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 100-基板,200-第一电极,300-有机发光层,301-红色发光材,302-绿色发光材,303-蓝色发光材,400-第二电极,500-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1-第一滤光片,502-第二滤光片,503-第三滤光片,504-第四滤光片,600-透明封装盖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有机发光元件包括有一基板100;一第一电极200,形成于基板100之上;一有机发光层300,形成于第一电极200之上;一第二电极400,形成于有机发光层300之上;以及一可降低亮度(brightness)的滤光片500,形成于基板100的外侧。其中有机发光层300包括一红色发光材(R)301,一绿色发光材(G)302,和一蓝色发光材(B)303。第一电极200可为透明阳极,第二电极400可为反射式阴极。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多加了一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此滤光片500是设置于红、绿、蓝色发光材301、302、303之至少一者的出光方向的路径上,用以降低在其后的发光材所发出的光的亮度。例如图2所示,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是设置在基板100的外侧,在绿色发光材302的出光方向L-1的路径上。如此,绿色发光材302所发出的光可透过透明阳极200和基板100,再透过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而出光。在绿色发光材302比红、蓝色发光材301和303的亮度都强的情形下,则可使用图2的构造,如此,滤光片500可将绿色发光材302的亮度降低至所需亮度,使红、绿、蓝三色发光材的色调(chromaticity)趋于一致,而可达到所需的白平衡。图3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有机发光元件包括一基板100;一第一电极200,形成于基板100之上;一有机发光层300,形成于第一电极200之上;一第二电极400,形成于有机发光层300之上;以及一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形成于第二电极400之上。其中有机发光层300包括一红色发光材301,一绿色发光材302,和一蓝色发光材303。第一电极200可为反射式阳极,第二电极400可为透明阴极。如图3所示,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是亦设置于透明阴极400之上,在绿色发光材302的出光方向L-2的路径上。如此,绿色发光材302所发出的光可透过透明阴极400,再透过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而出光。在绿色发光材302比红、蓝色发光材301和303的亮度都强的情形下,可使用图3的构造,如此,滤光片500可将绿色发光材302的亮度降低到所需亮度,使红、绿、蓝三色发光材的色调趋于一致,而可达到所需的白平衡。图4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有机发光元件包括有一基板100;一第一电极200,形成于基板100之上;一有机发光层300,形成于第一电极200之上;一第二电极400,形成于有机发光层300之上;以及可降低亮度的第一和第二滤光片501和502。其中有机发光层300包括一红色发光材301,一绿色发光材302,和一蓝色发光材303。第一电极200可为透明阳极,第二电极400可为透明阴极。如此,有机发光层300所发出的光可透过透明阳极200和透明阴极400而出光(双面发光)。如图4所示,此有机发光元件中包括两个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第一滤光片501是设置在基板100的外侧,在绿色发光材302的出光方向L-1的路径上;而第二滤光片502则设置在透明阴极400之上,在绿色发光材302的出光方向L-2的路径上。如此,在出光方向L1的路径上,绿色发光材302所发出的光可透过透明阳极200和基板100,再透过第一滤光片501而出光;而在出光方向L2的路径上,绿色发光材302所发出的光可透过透明阴极400,再透过第二滤光片502而出光。因此,第一,第二滤光片501和502可分别将绿色发光材302在两个出光方向上的亮度降至所需亮度,使红、绿、蓝三色发光材的色调趋于一致,而可达到所需的白平衡。图5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有机发光元件亦包括有一基板100;一第一电极200,形成于基板100之上;一有机发光层300,形成于第一电极200之上;一第二电极400,形成于有机发光层300之上;一透明封装盖板600,形成于第二电极400之上;以及一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形成于透明封装盖板600之上。其中有机发光层300包括一红色发光材301,一绿色发光材302,和一蓝色发光材303。第一电极200可为反射式阳极,第二电极400可为透明阴极。如图5所示,可降低亮度的滤光片500是设置于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秋芬,李俊谊,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