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立光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64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包括纵梁,所述纵梁顶端套有U形架,所述U形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U形架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承重装置拐角加强装置,通过对顶杆的可调节设置,使用者可根据横梁所需支撑受力的主要部分来调节调节支撑块的位置,解决了传统加强装置在固定后无法调节其位置的缺点,由于承重架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受力位置调节支撑块的支撑位置,因此调节装置必不可少,且传统加强装置均为刚性连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冲击力,本装置在顶杆与横梁支撑点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有效减少了承重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冲击力。冲击力。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支撑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进行中承重架的使用需求非常大,因此承重架在制造时需要和合理且牢固,承重架在使用时主要受力部分在其横梁和纵梁的交接处,所以其拐角处的加强非常重要,传统方法是通过在其拐角处焊接肋板来实现加强,此方法虽有效加强了其支撑性,但在肋板焊接过程中无法合理固定其位置,且顶杆的支撑和横梁的连接为刚性连接没有缓冲减震,在使用时冲击力较大,无法合理支撑所需承重的物体及工作人员的正常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包括纵梁,所述纵梁顶端套有U形架,所述U形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U形架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块,所述U形架内固定嵌入有两个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U形架底端对称螺接有两个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顶端穿过第一燕尾块并与第一燕尾块螺接,所述第二螺杆顶端伸入U形架内并与第一深沟球轴承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两侧均螺接有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另一端伸入U形架内并与纵梁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燕尾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铰接块,每个第一铰接块一侧均插入有第一铰接销,两个第一铰接销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块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套筒外套有滑动连接的滑动环,所述滑动环底端与活动杆顶端贴合,所述滑动环一侧螺接有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一端伸入滑动环内并与套筒侧壁贴合,所述套筒两侧均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压板,每个滑动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对两端均与压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顶端与压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横梁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罩体,所述减震罩体一侧与U形架侧壁固定连接,每个减震罩体内均设置有活动块,所述减震罩体内顶面和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导向杆,每个导向杆均穿过活动块并与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减震罩体与活动块之间设置有减震橡胶,所述减震罩体一侧固定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活动块底端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燕尾块,所述活动块内固定嵌入有第二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燕尾块内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一端伸入活动块内并与第二深沟球轴承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穿过第二燕尾块并与第二燕尾块螺接,所述第一螺杆穿过第二燕尾块的一端穿过滑动槽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燕尾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
动板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块,两个第三铰接块一侧均插入有第二铰接销,两个第二铰接销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底端插入套筒并与套筒滑动连接,所述顶杆底端与滑动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一侧螺接有第三锁紧螺栓,所述第三锁紧螺栓一端伸入套筒内并与顶杆侧壁贴合。
[0006]优选的,所述U形架顶端与横梁底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000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承重装置拐角加强装置,通过对顶杆的可调节设置,使用者可根据横梁所需支撑受力的主要部分来调节调节支撑块的位置,解决了传统加强装置在固定后无法调节其位置的缺点,由于承重架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受力位置调节支撑块的支撑位置,因此调节装置必不可少,且传统加强装置均为刚性连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冲击力,本装置在顶杆与横梁支撑点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有效减少了承重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所述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所述结构右视图;
[0011]图3是本技术所述结构A处放大图。
[0012]图中:纵梁1、U形架2、横梁3、第一燕尾槽4、第一燕尾块5、第一深沟球轴承6、第一锁紧螺栓7、减震罩体8、第一移动块9、第一铰接块10、第一铰接销11、第二铰接块12、套筒13、弹簧14、滑动孔15、压板16、活动杆17、滑动环18、第二锁紧螺栓19、滑动板20、顶杆21、第三锁紧螺栓22、第二铰接销23、第三铰接块24、第二移动板25、导向杆26、第二深沟球轴承27、第一螺杆28、第二燕尾块29、减震橡胶30、滑动槽31、第二螺杆32、第二燕尾槽33、活动块3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包括纵梁1,所述纵梁1顶端套有U形架2,所述U形架2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3,所述U形架2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燕尾槽4,所述第一燕尾槽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块5,所述U形架2内固定嵌入有两个第一深沟球轴承6,所述U形架2底端对称螺接有两个第二螺杆32,所述第二螺杆32顶端穿过第一燕尾块5并与第一燕尾块5螺接,所述第二螺杆32顶端伸入U形架2内并与第一深沟球轴承6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2两侧均螺接有第一锁紧螺栓7,所述第一锁紧螺栓7另一端伸入U形架2内并与纵梁1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燕尾块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9,所述第一移动块9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铰接块10,每个第一铰接块10一侧均插入有第一铰接销11,两个第一铰接销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12,所述第二铰接块1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套筒13外套有滑动连接的滑动环18,所述滑动环18底端与活动杆17顶端贴合,所述滑动环18一侧螺接有第二锁紧螺栓19,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9一端伸入滑动环18内并与套筒13侧壁贴合,所述套筒13两侧均开设有滑动孔15,所述套筒13内滑动连接有压板16,每个滑动孔15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杆17,两个活动杆
17相对两端均与压板1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4顶端与压板16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所述横梁3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罩体8,所述减震罩体8一侧与U形架2侧壁固定连接,每个减震罩体8内均设置有活动块34,所述减震罩体8内顶面和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导向杆26,每个导向杆26均穿过活动块34并与活动块34滑动连接,所述减震罩体8与活动块34之间设置有减震橡胶30,所述减震罩体8一侧固定开设有滑动槽31,所述活动块34底端开设有第二燕尾槽33,所述第二燕尾槽3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燕尾块29,所述活动块34内固定嵌入有第二深沟球轴承27,所述第二燕尾块29内设置有第一螺杆28,所述第一螺杆28一端伸入活动块34内并与第二深沟球轴承27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28另一端穿过第二燕尾块29并与第二燕尾块29螺接,所述第一螺杆28穿过第二燕尾块29的一端穿过滑动槽31并与滑动槽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包括纵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顶端套有U形架(2),所述U形架(2)顶端固定连接有横梁(3),所述U形架(2)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燕尾槽(4),所述第一燕尾槽(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燕尾块(5),所述U形架(2)内固定嵌入有两个第一深沟球轴承(6),所述U形架(2)底端对称螺接有两个第二螺杆(32),所述第二螺杆(32)顶端穿过第一燕尾块(5)并与第一燕尾块(5)螺接,所述第二螺杆(32)顶端伸入U形架(2)内并与第一深沟球轴承(6)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2)两侧均螺接有第一锁紧螺栓(7),所述第一锁紧螺栓(7)另一端伸入U形架(2)内并与纵梁(1)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燕尾块(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块(9),所述第一移动块(9)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铰接块(10),每个第一铰接块(10)一侧均插入有第一铰接销(11),两个第一铰接销(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12),所述第二铰接块(1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套筒(13)外套有滑动连接的滑动环(18),所述滑动环(18)底端与活动杆(17)顶端贴合,所述滑动环(18)一侧螺接有第二锁紧螺栓(19),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9)一端伸入滑动环(18)内并与套筒(13)侧壁贴合,所述套筒(13)两侧均开设有滑动孔(15),所述套筒(13)内滑动连接有压板(16),每个滑动孔(15)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杆(17),两个活动杆(17)相对两端均与压板(16)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4)顶端与压板(16)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所述横梁(3)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罩体(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光魏世轩
申请(专利权)人:王立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