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62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2
本申请涉及一种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绝缘筒体,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第一导电层覆盖于绝缘筒体的内表面。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间隔覆盖于绝缘筒体的外表面。电容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电容组件设置于绝缘筒体的外表面。第一电极板与第二导电层电电连接。第二电极板与第三导电层电连接。第一导电端盖设置于绝缘筒体的一端,第一导电端盖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连接。因此,陷波器组件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实现直接电磁耦合而无需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节省空间,降低结构复杂度。降低结构复杂度。降低结构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磁共振系统(MRI)中,病床与射频线圈的连接需要使用混装线。混装线一般是由一根或多根射频线组成。实际的扫描过程中,为了配合病床移动的需求,混装线需要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射频线很长,射频信号在传输的时候,就会产生共模信号,共模信号会对最终的图像质量产生很差的影响。为了抑制产生的共模信号,一般会采取在每隔20cm~25cm的距离就会安装一个陷波器。
[0003]陷波器主要是由电容、电感形成的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传统的陷波器为绕线型,该结构将同轴线缠绕制成电感,并将电感中插入铜芯,电感两头再串联多个电容器,从而形成一个LC并联谐振回路。在陷波器工作的时候,调节电感中心的铜芯,使得由同轴线缆缠绕而成的电感产生谐振,在谐振频率处产生高阻,从而阻断共模电流。
[0004]目前常用的可移动性陷波器可以满足较小体积和重量的要求,同时满足可移动性。所述可移动性陷波器工作时,需要将同轴线缆与陷波器自身进行电隔离。在可移动陷波器与同轴线缆间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达到电隔离的目的。但是在在可移动陷波器与同轴线缆间填充电隔离材料使得产品的体积增加,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小且制作工艺简单的陷波器组件及射频传输线缆组件。
[0006]一种陷波器组件,适用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包括:
[0007]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
[0008]第一导电层,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内表面;
[0009]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
[0010]电容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
[0011]第一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
[0012]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0013]第二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包围形成所述容纳腔。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线性凹槽,所述线性凹槽沿着所
述绝缘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体的表面开设有环向凹槽,所述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向凹槽。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向凹槽内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电容组件沿着所述绝缘筒体的周向等间隔布置。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螺孔连接。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内壁的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为涂覆于所述绝缘筒体外壁的导电层。
[0023]一种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包括传输线缆和至少一个陷波器组件,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
[0024]导电筒体,包括绝缘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筒体上的多个导电层,所述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多个所述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
[0025]电容组件,设在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且电气连接间隔的至少两个所述导电层;
[0026]导电端盖,设置在所述导电筒体的至少一端,且与所述导电筒体电气连接;
[0027]所述导电端盖供所述传输线缆穿过以经由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陷波器组件的外部。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盖与所述传输线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焊点。
[00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陷波器组件包括绝缘筒体、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电容组件、第一导电端盖和第二导电端盖。所述绝缘筒体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供同轴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盖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盖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电端盖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用于供所述传输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上可以均开设通孔。所述传输线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套在所述传输线缆外。在所述第一导电端盖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盖的所述通孔处设置焊点能够直接与所述传输线缆电连接。因此,所述陷波器组件与同轴线缆无需填充电隔离材料,能够节省空间,降低结构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陷波器组件的爆炸图。
[003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陷波器组件的剖视图。
[003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陷波器组件的立体图。
[0034]附图标号说明:
[0035]陷波器组件10、绝缘筒体110、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一导电层120、第二导电层130、第三导电层140、电容组件150、第一电极板151、第二电极板152、第一导电端盖160、第二导电端盖161、容纳腔170、支撑件180、线性凹槽190、环向凹槽200、绝缘层210、螺孔300和传输线缆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陷波器组件,适用于射频传输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筒体(110),包围形成容纳腔(170);第一导电层(120),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内表面;第二导电层(130)和第三导电层(140),间隔覆盖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电容组件(150),包括第一电极板(151)和第二电极板(152),所述电容组件(15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板(151)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3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板(152)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第一导电端盖(160),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30)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端盖(161),设置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0)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40)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包围形成所述容纳腔(17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外表面设置线性凹槽(190),所述线性凹槽(190)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轴线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110)的表面开设有环向凹槽(200),多个所述电容组件(150)沿着所述绝缘筒体(110)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向凹槽(200)。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张春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