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52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胚胎监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监测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源模块、偏振片模块、调制片模块、聚光镜模块、物镜模块和相机模块,胚胎样品处于所述聚光镜模块和物镜模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个监测组件即可实现大量胚胎的监测,通过驱动结构带动整个监测组件移动能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监测胚胎的数量,提高监测效率,能克服传统方案中显微镜装置固定、需人工移动胚胎的弊端,规避了胚胎受污染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无人工干扰、自动监测多个胚胎的功能。个胚胎的功能。个胚胎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胚胎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体外胚胎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胚胎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胚胎体外培养技术逐渐成熟,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传统光学显微镜监测胚胎发育,记录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情况,或捕捉胚胎发育后期可能出现的动态影像。当前,利用传统显微镜对胚胎进行监测时,显微镜的工作位置相对固定。需要人工操作移动胚胎,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造成胚胎污染,会降低胚胎存活率;此外,单位时间内,利用传统显微镜监测胚胎的数量相对有限,导致整个胚胎监测过程的工作效率不高。
[0003]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更可靠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胚胎监测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胚胎监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监测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
[0006]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源模块、偏振片模块、调制片模块、聚光镜模块、物镜模块和相机模块,所述调制片模块包括调制片平移板以及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调制片平移板上的若干调制片,所述物镜模块包括物镜平移板以及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物镜平移板上的若干物镜;
[000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制片平移板进行X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物镜平移板进行X方向和Z方向的直线运动;
[0008]胚胎样品处于所述聚光镜模块和物镜模块之间,所述光源模块发出的特定波长光依次经过所述偏振片模块、调制片、聚光镜模块后照射到所述胚胎样品上,透过所述胚胎样品的光经所述物镜收集后传输至所述相机模块中进行成像。
[0009]优选的是,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部的光源安装座、连接在所述光源安装座上开设的安装通孔上的光源、开设在所述光源安装座上与所述安装通孔连通的定位槽、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的第一反射镜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镜连接在所述光源安装座上的压片。
[0010]优选的是,所述偏振片模块包括偏振片安装座以及通过偏振片压环安装在所述偏振片安装座上的偏振片,所述偏振片上连接有偏振片连接块,所述偏振片连接块上设置有定位轴肩,所述偏振片压环和偏振片安装座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轴肩配合的定位台阶。
[0011]优选的是,所述调制片平移板上沿X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调制片的安装槽,所述调制片平移板上还连接有第一驱动转接板;
[001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
装板上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杆以及配合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转接板连接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直线导轨与所述调制片平移板可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聚光镜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聚光镜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光镜安装座上的聚光镜。
[0014]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升降模块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模块上的平移模块,所述物镜模块设置在所述平移模块上,所述平移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物镜模块进行X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升降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平移模块进行Z方向的直线运动。
[0015]优选的是,所述升降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丝杆、配合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上的第二丝杆螺母以及通过第二直线导轨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驱动转接板,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驱动转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转接板可在所述第二电机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板沿Z方向直线滑动;
[0016]所述平移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转接板上的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三丝杆、配合套设在所述第三丝杆上且与所述物镜平移板连接的第三丝杆螺母,所述物镜平移板通过第三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二驱动转接板可滑动连接,所述物镜平移板可在所述第三电机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驱动转接板沿X方向直线滑动。
[0017]优选的是,所述相机模块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二反射镜、筒镜、缩小镜以及相机,所述第二反射镜处于所述物镜模块下方,所述物镜收集的光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再依次经过所述筒镜、缩小镜后到达所述相机。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胚胎培养和监测系统还包括底板、用于将所述工作平台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过渡板、用于驱动所述过渡板进行Y方向的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过渡板进行X方向的直线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
[0019]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通过第四直线导轨与所述过渡板可滑动连接的转接座、设置在所述转接座上的第四电机、与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连接的第四丝杆、配合套设在所述第四丝杆上且与所述过渡板连接的第四丝杆螺母,所述工作平台固接在所述过渡板上,所述过渡板可在所述第四电机作用下相对所述转接座沿Y方向直线滑动;
[0020]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转接座可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五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五电机、与所述第五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五丝杆、配合套设在所述第五丝杆上且与所述转接座连接的第五丝杆螺母,所述转接座可在所述第五电机作用下相对所述底板沿X方向直线滑动。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通过单个监测装置即可实现胚胎的高通量监测,通过驱动结构带动整个监测组件移动能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监测胚胎细胞的数量,提高监测效率,能克服传统方案中显微镜装置固定、需人工移动胚胎的弊端,降低了胚胎受污染的概率;本技术实现了无人工干扰,自动监测多个胚胎细胞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胚胎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光源模块的爆炸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偏振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偏振片模块的爆炸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调制片模块和第一驱动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的调制片与调制片平移板的分解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的聚光镜模块的爆炸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的物镜模块和第二驱动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的物镜模块和第二驱动机构配合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的相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的工作平台与第三驱动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技术的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技术应用于大量胚胎样品监测的一种实施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胚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监测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源模块、偏振片模块、调制片模块、聚光镜模块、物镜模块和相机模块,所述调制片模块包括调制片平移板以及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调制片平移板上的若干调制片,所述物镜模块包括物镜平移板以及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物镜平移板上的若干物镜;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制片平移板进行X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物镜平移板进行X方向和Z方向的直线运动;胚胎样品处于所述聚光镜模块和物镜模块之间,所述光源模块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所述偏振片模块、调制片、聚光镜模块后照射到所述胚胎样品上,透过所述胚胎样品的光经所述物镜收集后传输至所述相机模块中进行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部的光源安装座、连接在所述光源安装座上开设的安装通孔上的光源、开设在所述光源安装座上的与所述安装通孔连通的定位槽、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的第一反射镜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镜连接在所述光源安装座上的压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胚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模块包括偏振片安装座以及通过偏振片压环安装在所述偏振片安装座上的偏振片,所述偏振片上连接有偏振片连接块,所述偏振片连接块上设置有定位轴肩,所述偏振片压环和偏振片安装座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轴肩配合的定位台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胚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片平移板上沿X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调制片的安装槽,所述调制片平移板上还连接有第一驱动转接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杆以及配合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转接板连接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一直线导轨与所述调制片平移板可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胚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镜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聚光镜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聚光镜安装座上的聚光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胚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升降模块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模块上的平移模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肖振宇曾维俊闫雪松孙海旋周旻超张哲钱俊杨语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