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流换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88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流换热组件,该节流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桥、第二换热部、节流元件、传感元件,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桥包括两个朝向第一换热部用于连通的孔和或槽,桥包括至少两个能与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或槽,桥还设置有安装部,传感元件配合安装于安装部,传感元件的传感头位于桥的内部空间,传感头所在的空间为从第一换热部的一个孔道到第二换热部的孔道的流道或是流道的部分,这样传感元件可以方便感应或检测流经的流体如冷媒的参数,且通过桥可以相对方便地实现两个换热部之间流体的连通,不同的系统需求时可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实现,使系统管路简单,接口之间能减少管路的设置,且系统连接简单方便。单方便。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流换热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流换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有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不少于两个换热器,如板式蒸发器,另外还包括节流元件,这些零部件通过管路连接并与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并固定,由于系统中零部件较多,系统的管路连接也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供一种在系统连接时连接相对简单的节流换热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节流换热组件,所述节流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桥、第二换热部、节流组件,所述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所述第一换热部、桥、第二换热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换热部具有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至少两个流体流道,两个流体流道之间不连通;所述节流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或者所述节流组件与所述桥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
[0005]所述节流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具有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部具有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桥包括两个朝向或靠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或槽;所述桥包括至少两个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所述桥的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的口部朝向或靠近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桥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节流换热组件包括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元件配合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传感元件的传感头穿过所述安装部,所述传感头位于所述桥的一个孔和或槽,所述传感头所在的孔和或槽为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个孔道到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个孔道的流道或流道的部分。
[0006]本文中的通过流道连通包括通过单个零部件具有的流道连通,也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结合形成的流道连通。用于连通的孔和或槽包括多种情况:用于连通的孔、用于连通的槽、孔和槽结合、孔与孔结合、槽和槽结合及更多的结合;与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也是同样可能是孔与第二换热部连通、槽与第二换热部连通或孔和槽等结合与第二换热部连通;与第三接口连通的孔和或槽也同样如此。连通也包括直接连通与间接连通的情况。桥包括两个朝向或靠近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或槽,桥包括至少两个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朝向或靠近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或槽不排除也能用于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如果是通孔形式,即可同时朝向第一换热部,也可朝向第二换热部并与第二换热部连通。两者通过管路或什么连通在本文中并不是封闭的描述,指的是这两者是连通的,也包括两者之间还具有其他部件如节流元件、分离器、控制阀、单向阀、换热器等等多种可能。
[0007]通过桥的设置可以相对方便地实现两个换热部之间流体的连通,不同的系统需求
可通过改变桥的结构实现,使系统管路简单,接口之间能减少管路的设置,且系统连接简单方便,通过在桥上设置安装部安装传感元件,并使传感头位于第一换热部到第二换热部的流道,这样传感元件可以方便感应或检测流经的流体如冷媒的相关参数。
附图说明
[0008]图1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节流换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09]图3为图1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10]图4为图3所示组件的A-A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0011]图5为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12]图6为该组件的桥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7为图6所示桥的主视图及B-B方向与C-C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0014]图8、图9为该组件的连接件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10、图11为上述组件的桥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12与图13为节流换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14为图12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15为图12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桥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16为图15所示桥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17为图12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连接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18与图19为节流换热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0为图18、图19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桥的示意图;
[0023]图21为图18、图19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22为图18、图19所示节流换热组件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3、图24为图22所示连接件的连接块的正、反两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6]图25为节流换热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6为图25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8]图27为图25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桥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28为图27所示桥的主视图及E-E方向与D-D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0030]图29为节流换热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30为图29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31为图29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桥的示意图;
[0033]图32为图31所示桥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及G-G方向与F-F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0034]图33为节流换热组件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34为图33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36]图35为图33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桥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36为图35所示桥的主视及后视的示意图;
[0038]图37为图33所示节流换热组件的连接件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39]图中:10第一换热部,100配合部,101第一接口部,102第二接口部,103第一孔道,104、104

第二孔道,105、105

连通口,110节流元件,
[0040]20桥,200桥的第一配合部,200

桥的第二配合部,202、202

导流孔,203、203

第一
槽,2031缺口,2032孔,204、204

导通部,2041孔,2042槽,2045第一壁面,2046第二壁面,205第二槽,206、206

通孔,207第一安装部,2080槽,2081、2081

孔,2082斜孔,2084孔,209第二安装部,211第三接口部,212、213肩部,215第一壁部,216第二壁部,217凸部,2171第一侧面,2172第二侧面,218第二凸部,221固定孔,222槽,223、224通孔,250传感元件,2501传感头,262孔,263第三槽,264导流槽,2640过渡部,2641第一部,2642第二部,265第四槽,266孔,
[0041]30第二换热部,300、300

配合部,301第三孔道、302第四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流换热组件,所述节流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10)、桥(20)、第二换热部(30)、节流组件(110),所述桥(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0)与所述第二换热部(30)之间,所述第一换热部、桥、第二换热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换热部具有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至少两个流体流道,两个流体流道之间不连通;所述节流组件(110)与所述第一换热部(10)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或者所述节流组件(110)与所述桥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所述节流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第三接口(53);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第一接口部(101)、第二接口部(102);所述第一接口部(101)具有所述第一接口(51)、所述第二接口部(102)具有所述第二接口(52);所述桥包括两个朝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或槽;所述桥包括至少两个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所述桥的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的口部朝向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桥还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07),所述节流换热组件包括传感元件(250),所述传感元件(25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07),所述传感头(2501)位于所述桥的一个孔和或槽,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孔道(10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孔道(303)通过所述传感头(2501)所在的孔和或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110)与所述第一换热部(10)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所述节流换热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节流换热组件还包括第四接口(54)、第五接口(55)、第六接口(56),所述连接件具有所述第四接口(54)、所述第五接口(55)、所述第六接口(56);所述桥的两个朝向或靠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和或槽的其中一个与所述节流元件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孔道(103)连通;所述桥的两个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能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个孔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包括第二安装部(209),所述节流元件(110)与所述桥固定设置或限位设置,所述节流元件固定或限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09);所述桥的两个朝向或靠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和或槽包括孔(2091),所述孔(209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孔(2091)与所述节流元件的出口连通,所述节流元件的出口通过所述孔(2091)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孔道(104)连通,所述桥的两个朝向或靠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用于连通的孔和或槽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孔道(103)连通;所述桥的两个能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通的孔和或槽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孔道(303)连通,另一个与所述节流元件进口连通,并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个孔道(302)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孔道(10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孔道(303)通过所述桥连通或通过流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流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不大于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安装部(209)至少有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桥(20)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相对侧具有对应的用于流通的孔(2084),所述孔(2084)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孔道(103)的位置相对应或连通;所述桥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相对的一侧还具有槽(2080),所述桥包括贯通的孔(2081、2081

);所述槽(2080)的一侧具有所述孔(2081、2081

),或所述槽的一侧与所述孔(2081、2081

)连通,在所述槽(2080)的另一侧,还具有一个斜孔(2082),所述斜孔(2082)连通所述安装部(209)的孔与所述槽(2080),所述安装部(209)的孔通过所述斜孔(2082)、槽(2080)与孔(2081、2081

)连通;所述传感头(2501)位于
所述桥的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孔道(103)连通或相对并连通,所述通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孔道(303)连通或相对并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流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包括第三接口部,所述桥在朝向所述第二换热部侧设置有导流孔(202、202

),所述导流孔(202、202

)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导流孔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设置,所述导流孔(202、202

)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桥的厚度的三分之一小于桥的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导流孔(202、202

)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三孔道(301)连通或相对并连通;所述桥还包括通孔(206)、第一槽(203)、第二槽(205)、导通部(204),所述导通部(204)包括孔(2041)与槽(2042),所述第一槽(203)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部相对侧,所述第二槽(205)、所述导通部(204)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八D七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