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84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42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包和连接两个耳包的头梁;耳包包括壳体、触控板、接收线圈和电路板,触控板连接在壳体的外侧,接收线圈位于触控板的面向壳体内部的一侧,触控板和接收线圈分别和电路板电连接,接收线圈被配置为和接近触控板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感应充电;触控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触控单元,导电层覆盖在第一基板上形成触控单元,多个触控单元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线连接,每个触控单元内开设有镂空间隙,一个触控单元内的镂空间隙的面积占据一个触控单元面积的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头戴式耳机具有优质的音质效果,同时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几乎不会对用户的耳道、耳膜等造成伤害,因而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耳机的充电方式为,在耳机上设置充电插孔,充电器的插头插入该插孔内从而对头戴式耳机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需要插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无线充电装置及耳机充电系统,可以实现对头戴式耳机的无线充电。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包和连接两个所述耳包的头梁;所述耳包包括壳体、触控板、接收线圈和电路板,所述触控板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接收线圈位于所述触控板的面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触控板和所述接收线圈分别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被配置为和接近所述触控板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感应充电;所述触控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触控单元,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触控单元,多个触控单元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线连接,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内开设有镂空间隙,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述镂空间隙的面积占据一个所述触控单元面积的20%-80%。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头戴式耳机,在耳包的触控板的内侧设置接收线圈,且触控板上的触控单元由具有镂空间隙的导电层形成,触控单元可以起到触控作用,同时,该镂空间隙可以允许磁场线通过,可以降低触控板内的金属层对磁场线的屏蔽作用,使得接收线圈和放置在触控板外侧的无线充电装置之间可以实现感应充电。采用接收线圈实现无线感应充电,无需插拔,可简化充电操作,且使空间更为简约美观。并且,相比于通过头梁内的接收线圈进行充电的方案,具有充电连接的稳定性高的优点。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线圈包括第二基板和线圈走线,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线圈走线为印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导电线。
[0007]设置柔性电路板作为接收线圈的载体时,一方面,可以减少接收线圈的厚度,使接收线圈占据耳包的空间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耳包整体的体积;另一方面,柔性电路板的弯折性良好,接收线圈可以通过将第二基板弯折以和壳体内的电路板连接,有利于接收线圈的排线布置。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为同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单元和所述线圈走线分别设置在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两个表面上。
[0009]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可以采用同一个基板,即双面柔性电路板,从而可以进一步
提高耳包内空间的利用率,避免增加设置接收线圈导致耳包的厚度和体积增大。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镂空间隙设置为长条形,多个长条形的所述镂空间隙均匀设置,长条形的所述镂空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触控单元的边长或直径的1/10。
[0011]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触控单元在满足触控功能和触控灵敏性的基础上,降低触控板内的导电层对磁场线的屏蔽作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述镂空间隙形成网格形、米字形或回字形。
[0013]镂空间隙的形状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形状规则的镂空间隙有利于触控单元的成形。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为上述的头戴式耳机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为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和两个充电支臂,两个所述充电支臂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架底座的两端,所述充电支臂内设置有发射线圈,所述充电支臂被配置为连接在所述耳包具有触控板的一侧,以使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耳包内的接收线圈进行感应充电。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为具有底座和两个充电支臂的充电支架的形式,充电支臂内设置有发射线圈,充电支臂连接在耳包具有触控板的一侧,可以与头戴式耳机内的接收线圈配合实现无线充电,无需插拔,可简化充电操作,且使空间更为简约美观。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铰接机构和锁紧机构,两个所述充电支臂分别通过所述铰接机构转动连接至所述支架底座的两端,两个所述充电支臂可转动至分别贴合在所述支架底座的两个表面上的折叠状态,及与所述支架底座呈夹角设置以连接耳包的打开状态。
[0017]设置铰接机构使得充电支臂相对于支架底座的角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于不同型号的头戴式耳机,并且充电支臂可折叠,可以缩小充电支架的体积,方便收纳,便于携带和使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充电支臂通过所述锁紧机构和所述铰接机构与所述支架底座连接,所述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铰接机构以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支臂和所述支架底座。
[0019]设置锁紧机构,可以固定充电支臂和支架底座之间的角度,有利于充电支臂和耳包的可靠连接,避免头戴式耳机的重力导致充电支臂相对于支架底座的角度发生改变,影响到充电连接的可靠性。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支架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磁铁、卡扣或限位槽,所述限位结构用于连接所述充电支臂和所述耳包并使所述充电支臂贴合所述触控板设置。
[0021]限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充电支臂和触控板的快速对准,并可以保证耳包和充电支臂在充电过程中处于紧密贴合状态,以保证无线充电连接的稳定性。
[0022]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为上述的头戴式耳机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为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包括盒体和开设在盒体内部的容置腔,所述
容置腔用来容纳头戴式耳机的耳包,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被配置为面对所述耳包的触控板设置,以使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耳包内的接收线圈进行感应充电。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其盒体内设置有收容耳包的容置腔,盒体内还设置有发射线圈,可以和耳包内的接收线圈配合实现无线充电,通过耳包的触控板一侧对头戴式耳机进行充电,相比于通过头梁内的接收线圈进行充电的方案,具有充电连接的稳定性高、盒体起到充电和收纳双重作用的优点。
[0024]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和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充电系统,包括头戴式耳机和无线充电装置,头戴式耳机的耳包的触控板的内侧设置接收线圈,且触控板上的触控单元由具有镂空间隙的导电层形成,触控单元可以起到触控作用,同时,该镂空间隙可以允许磁场线通过,可以降低触控板内的金属层对磁场线的屏蔽作用,使得设置在耳包内的接收线圈和连接在触控板外侧的无线充电装置内的发射线圈之间可以实现感应充电,采用接收线圈实现无线感应充电,无需插拔,可简化充电操作,且使空间更为简约美观,并且相比于通过头梁内的接收线圈对头戴式耳机进行充电的方案,具有充电连接的稳定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耳包和连接两个所述耳包的头梁;所述耳包包括壳体、触控板、接收线圈和电路板,所述触控板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接收线圈位于所述触控板的面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触控板和所述接收线圈分别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被配置为和接近所述触控板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感应充电;所述触控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触控单元,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触控单元,多个触控单元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线连接,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内设置有镂空间隙,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述镂空间隙的面积占据这个所述触控单元面积的2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包括第二基板和线圈走线,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线圈走线为印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导电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为同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单元和所述线圈走线分别设置在一个柔性电路板的两个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镂空间隙设置为长条形,多个长条形的所述镂空间隙均匀设置,长条形的所述镂空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触控单元的边长或直径的1/10。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述镂空间隙形成网格形、米字形或回字形。6.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设置为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和两个充电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二贝裴昌盛张文铿胡世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