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及模底砖技术

技术编号:320241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下注法铸造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水在铸模中偏斜的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还提供一种模底砖。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包括漏斗砖、注管砖、中心砖、流钢砖、流钢尾砖、模底砖和铸模,漏斗砖依次与注管砖、中心砖、流钢砖、流钢尾砖、模底砖和铸模连通形成浇注通路,将模底砖本体上的出液孔设置在模底砖本体的侧壁上,出液孔与进液孔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出液孔位于铸模的底面上侧。模底砖,包括模底砖本体、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连通,出液孔设置在模底砖本体的侧壁上,进液孔和出液孔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及模底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
,尤其是下注法铸造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模铸是一种传统特钢企业常用的冶炼工艺,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特钢锻件的生产。在传统的浇注系统中,为了保证钢锭的质量一般采用下注法进行浇注,其模底砖中设有单个垂直向上的直通道,在浇铸期间,钢水在流出模底砖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偏斜,若浇铸速度控制不合理时容易造成钢水在铸模7中造成大回旋,造成保护渣卷入钢中;另外钢水还容易形成起浪,使得钢水被二次氧化,影响钢锭洁净度。另外,在浇铸的整个过程中,铸模7中心钢水温度与靠近铸模7的钢水温度梯度大,增大钢锭的偏析,尤其大定型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水在铸模中偏斜的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还提供一种模底砖。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包括漏斗砖、注管砖、中心砖、流钢砖、流钢尾砖、模底砖和铸模,漏斗砖依次与注管砖、中心砖、流钢砖、流钢尾砖、模底砖和铸模连通形成浇注通路,将模底砖本体上的出液孔设置在模底砖本体的侧壁上,出液孔与进液孔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出液孔位于铸模的底面上侧。
[0005]进一步的是,出液孔与进液孔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0006]模底砖,包括模底砖本体、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孔连通,出液孔设置在模底砖本体的侧壁上,进液孔和出液孔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
[0007]进一步的是,进液孔和出液孔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0008]进一步的是,进液孔和出液孔的连接处设有圆倒角。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钢水从模底砖的侧向流入铸模内,可实现钢水在铸模7内充型为平稳均匀上升,钢液的液面各处的高度一致且均匀上升,因此可采用全流浇注,提高生产效率;
[0010]与常规直道模底砖相比,钢水充型时从激烈的垂直向上变为平稳侧流,形成平稳向上的流场,避免形成大“回还”;
[0011]与常规直道模底砖相比,侧向平稳的钢水先与铸模7接触,经过一次次热交换再向上和中心流,形成小“回还”,有利于钢锭整个截面温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模底砖的结构剖视图;
[0013]图2是浇注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浇注通路与铸模连通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模底砖与铸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模底砖本体1、进液孔101、出液孔102、流钢尾砖2、流钢砖3、中心砖4、注管砖5、漏斗砖6、铸模7。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包括漏斗砖6、注管砖5、中心砖4、流钢砖3、流钢尾砖2、模底砖和铸模7,漏斗砖6依次与注管砖5、中心砖4、流钢砖3、流钢尾砖2、模底砖和铸模7连通形成浇注通路,将模底砖本体1上的出液孔102设置在模底砖本体1的侧壁上,出液孔102与进液孔101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夹角角度优选30、45、90度,出液孔102位于铸模7的底面上侧。
[0019]浇钢前,首先在锭盘上定位好铸模7的位置,将模底砖垂直按装在铸模7的底孔中,侧向开口部分伸入铸模7内,但不超过铸模7的底部沉积锥高度,然后按顺序将漏斗砖,注管砖5、中心砖4、流钢砖3、流钢尾砖2安装好;然后在锭盘上准确安装铸模7,准备工作就绪。浇钢时,钢水先接触漏斗砖6,靠钢水自重往下冲,钢水在中心砖4均匀分流到各个横浇道,从流钢尾砖2流向模底砖,最后进入铸模7充型。在整个浇注过程中,钢水一直先向铸模7的侧面流出,与铸模7进行热交换后再流向中心,形成小“回还”,而且钢水呈平稳上升,这样就避免直道砖浇注时,钢水从中心向上冲后再向四周流动,形成大“回还”,进而容易卷渣和形成“渣眼”,造成钢水二次氧化,影响钢锭纯净度,同时,钢水先由外到中心,减小整个钢锭截面的温度差,有利于减小偏析,获得内外质量优良的钢锭。
[0020]为了使得钢液出液均匀,出液孔102与进液孔101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0021]模底砖,包括模底砖本体1、进液孔101和出液孔102,进液孔101和出液孔102连通,出液孔102设置在模底砖本体1的侧壁上,进液孔101和出液孔102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
[0022]为了使得钢液出液均匀,进液孔101和出液孔102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0023]为了避免钢液在进液孔101向出液孔102流动时产生激烈碰撞,进而使得钢液温度下降,进液孔101和出液孔102的连接处设有圆倒角。圆倒角能够对钢液起到缓冲作用,使得钢液在流向发生转变时不产生激烈碰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包括漏斗砖(6)、注管砖(5)、中心砖(4)、流钢砖(3)、流钢尾砖(2)、模底砖和铸模(7),漏斗砖(6)依次与注管砖(5)、中心砖(4)、流钢砖(3)、流钢尾砖(2)、模底砖和铸模(7)连通形成浇注通路,其特征在于:将模底砖本体(1)上的出液孔(102)设置在模底砖本体(1)的侧壁上,出液孔(102)与进液孔(101)的轴线的夹角大于零度,出液孔(102)位于铸模(7)的底面上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准稳态模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林发驹吴铖川杜思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