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及电力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26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及电力设备,光纤报警装置具体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内设有空腔的容纳盒体;容纳盒体上设置有光纤单元,光纤单元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内;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光纤触发组件,光纤触发组件上还连接有复位单元;容纳盒体外设置有阻挡部;阻挡部和容纳盒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内,与光纤触发组件连接;限位组件的另一端穿过阻挡部,并固定连接有外部连接单元;阻挡部远离容纳盒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报警触发单元;报警触发单元与外部连接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在上述面临入侵的情况时,光纤触发组件能够对光纤单元进行了固定间隔的两次敲击,即生成辨识度极高的两个振动信号,具有成本低且报警效率高的优点。报警效率高的优点。报警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及电力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盗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及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变电站、通讯基站等民生设备而言,电缆沟是其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电缆沟中的电缆不仅仅用作电力传输,还用于继电保护、自动控制、通信、测量和计量等功能,是各类设备的神经中枢。因此,一旦发生针对电缆沟的非法入侵行为,会使得其中的电缆发生故障,该故障不仅难以排查且排查耗时长,还可能使继电保护或控制回路失效,造成事故扩大甚至损坏主设备,长时间不能恢复生产。当前的排查方式依赖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很难有效制止因无序、野蛮施工等外部因素导致的电缆故障和恶性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因此,需要一种实时分布式智能化电缆安全监测预警技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消除盲区。
[0003]当前,许多城市尝试采用红外线对射、电子井盖等方式来实现电缆与电缆沟的防盗,但无论红外线对射或是电子井盖,只能在用供电端的井下安装,不能对全地下沟道实施监测。并且,对于红外线对射方案而言,存在环境可靠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南方,其雨季长,环境潮湿,红外系统寿命远低于设计值。对于电子井盖方案(即在井盖内增加手机通讯芯片和加速度计来对井盖的移动进行监控)而言,只能监控井盖的状态,难以兼顾电缆沟本身的异常情况,对于城市动辄上百万的井盖而言,该类电子和芯片结合的技术,价格过高,环境适应性差,尤其在潮湿地域存在易腐蚀、供电困难等问题,而且需频繁更换,系统寿命短,后期维护费用高。
[0004]为了克服红外线对射、电子井盖等方案的高成本的缺点,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光纤的防盗报警方法,其核心是将铠装光纤沿电缆沟埋设,当入侵者打开井盖产生振动时,光纤通过振动信号进行入侵判断。但是,该种方法容易受到电缆沟的内部空气及保护光纤的保护套等介质的影响,还容易受到电缆沟内的秋天振动信号影响,进而导致无法准确地发出入侵警报,往往需要入侵者很接近防护物或已经触及到光纤才发出警报,报警效率低。
[0005]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报警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报警装置不能同时兼容成本低且报警效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及电力设备,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报警装置不能同时兼容成本低且报警效率高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内设有空腔的容纳盒体;所述容纳盒体的一侧壁设置有光纤单元,所述光纤单元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
[0009]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光纤触发组件,用于敲击所述光纤单元以进行报警;所述光纤触发组件上还连接有复位单元;
[0010]所述容纳盒体外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和所述容纳盒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与所述光纤触发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光纤触发组件自转;所述限位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阻挡部,并固定连接有外部连接单元;
[0011]所述阻挡部远离所述容纳盒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报警触发单元;所述报警触发单元与所述外部连接单元可拆卸地连接;
[0012]当所述外部连接单元朝远离所述阻挡部的一方向被拖动时,所述限位组件带动所述光纤触发组件沿第一自转方向转动,直至所述光纤触发组件的敲击部位抵触所述光纤单元,完成第一次敲击;
[0013]当完成第一次敲击后,所述复位单元带动所述光纤触发组件沿与所述第一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直至所述光纤触发组件的敲击部位再次抵触所述光纤单元,完成第二次敲击。
[0014]可选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外的限位环;
[0015]所述限位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纤触发组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线缠绕于所述光纤触发组件上;
[0016]所述限位环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穿过所述阻挡部并与所述外部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阻挡部对应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孔;
[0018]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外部连接单元之间连接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设置于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外部连接单元之间,且不能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0019]可选地,所述光纤触发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旋转轴;
[0020]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敲击旋转器,所述复位单元为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敲击旋转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0021]所述第一连接线缠绕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敲击旋转器上。
[0022]可选地,所述敲击旋转器包括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敲击中心部,所述敲击中心部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一敲击部和第二敲击部。
[0023]可选地,所述外部连接单元为磁铁块。
[0024]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主安装架;所述主安装架上凸设所述阻挡部并通过螺栓安装所述容纳盒体。
[0025]一种电力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光纤报警装置。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及电力设备,在面临入侵情况时,报警触发单元会被拖动,因此,外部连接单元会沿远离阻挡部的方向被拖动,从而带动限位组件移动,从而带动光纤触发组件沿第一自转方向转动,使光纤触发组件第一次敲击光纤单元;而外部连接单元被拖动一定的距离后,限位组件与阻挡部抵接,从而为外部连接单元提供反作用力,此时,外部连接单元因该反作用力不再被拖动,进而在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复位单元带动光纤触发组件沿与第一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光纤触发组件对光纤单元进行第二次敲击。在上述面临入侵的情况时,光纤触发组件对光纤单元进行了固定间隔的两次敲击,即生成辨识度极高的两个振动信号,并传递至光纤单元,从而在入侵的早期便能实现报警,
确保了报警效率,并且相较于红外系统、电子井盖等方案成本更低,具有成本低且报警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报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报警装置的第一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10),所述底座(10)包括一内设有空腔(11)的容纳盒体(16);所述容纳盒体(16)的一侧壁设置有光纤单元(40),所述光纤单元(4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11)内;所述空腔(11)内转动连接有光纤触发组件(20),用于敲击所述光纤单元(40)以进行报警;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上还连接有复位单元;所述容纳盒体(16)外设置有阻挡部(151);所述阻挡部(151)和所述容纳盒体(16)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30);所述限位组件(3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11)内,与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自转;所述限位组件(3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阻挡部(151),并固定连接有外部连接单元(50);所述阻挡部(151)远离所述容纳盒体(16)的一侧还设置有报警触发单元(60);所述报警触发单元(60)与所述外部连接单元(50)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外部连接单元(50)朝远离所述阻挡部(151)的一方向被拖动时,所述限位组件(30)带动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沿第一自转方向转动,直至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的敲击部位抵触所述光纤单元(40),完成第一次敲击;当完成第一次敲击后,所述复位单元带动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沿与所述第一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直至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的敲击部位再次抵触所述光纤单元(40),完成第二次敲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30)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腔(11)外的限位环(31);所述限位环(3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线(32),所述第一连接线(32)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纤触发组件(20)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线(32)缠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立胜宋耀华张宏李长江黄祖煜梅晓白劲斌王博威蔡超法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