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19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咬合桩和第二咬合桩,多个所述第一咬合桩和多个所述第二咬合桩交替咬合连接成咬合桩;所述咬合桩上部设置有冠梁,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环向设置有钢筋笼箍筋,垂直所述钢筋笼箍筋纵向设置有钢筋笼纵向钢筋;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还纵向设置有注浆管,用于向所述咬合桩内注浆补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咬合桩结构简单、受力科学合理,施工便捷,施工成本低,不增加施工周期,施工质量安全可靠。通过局部均匀布筋方式,调整钢筋笼纵向受力筋的间距,使咬合桩配筋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受力特点,解决因咬合桩设计原因、施工工艺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咬合桩咬合宽度不足造成基坑渗漏难题。成基坑渗漏难题。成基坑渗漏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随之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深基坑支护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在一些城市地下存在卵(砾)石和建筑垃圾,多数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咬合桩,咬合桩因施工工艺、设计或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桩身咬合宽度不足,造成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给施工带来施工不便,甚至重大安全隐患。目前,多少工程是在发现隐患采取坑外钻孔注浆堵漏方法进行补救,是一种事后应急措施,会给地下空间施工带来众多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复杂卵(砾)石地下水丰富地层的咬合桩施工。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咬合桩和第二咬合桩,多个所述第一咬合桩和多个所述第二咬合桩交替咬合连接成咬合桩;
[0005]所述咬合桩上部设置有冠梁,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环向设置有钢筋笼箍筋,垂直所述钢筋笼箍筋纵向设置有钢筋笼纵向钢筋;
[0006]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还纵向设置有注浆管,用于向所述咬合桩内注浆补漏。
[0007]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沿所述第一咬合桩靠近基坑内的一侧设置有多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沿所述第一咬合桩靠近所述基坑外的一侧设置有多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靠近基坑内一侧的设置区域大于所述基坑外的一侧的设置区域。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咬合桩未设置有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处纵向设置有构造钢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桩和所述第二咬合桩的交界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桩和所述第二咬合桩的交界处的所述构造钢筋上;
[0013]所述注浆管至少设置有一根。
[0014]进一步的,所述构造钢筋和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延伸至所述冠梁内;
[0015]所述注浆管伸出所述冠梁上方。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的施工方法,步
骤为:
[0017]导墙施工:在场地平整和测量放线完成后,进行导墙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所述导墙的工作,并在所述导墙上预留所述咬合桩的定位孔;
[0018]旋挖钻进:采用旋挖钻泥浆护壁或全套管护壁工艺进行成孔,所述第一咬合桩和所述第二咬合桩分两序跳孔工艺施工,所述第一咬合桩待相邻所述第二咬合桩混凝土初凝前切割成孔;
[0019]钢筋笼制作:所述钢筋笼包括沿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环向设置的钢筋笼箍筋和垂直所述钢筋笼箍筋纵向设置的钢筋笼纵向钢筋,采用局部均匀布筋方式进行所述钢筋笼加工,在所述第一咬合桩和所述第二咬合桩的结合处设置有所述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管口上端进行临时封堵保护;
[0020]钢筋笼吊装:所述注浆管随所述钢筋笼整体吊装,所述钢筋笼吊入所述定位孔内并安装固定,进行二次清孔,减少桩底沉渣;
[0021]混凝土灌注:浇筑所述第二咬合桩,所述第一咬合桩在相邻所述第二咬合桩的混凝土初凝前切割成孔,所述第二咬合桩缓凝一定时间后浇筑所述第一咬合桩;
[0022]管内注水开塞:在所述第二咬合桩浇筑完成后5

7天内进行注水开塞;
[0023]支撑结构施工:对所述咬合桩进行完成性检验,检验质量,进行所述冠梁的施工,将所述注浆管接高,使其顶部高出所述冠梁上表面,所述注浆管接长完成上端加保护帽封堵;
[0024]基坑分层开挖:经基坑开挖条件验收达到标准,进行基坑分层开挖,过程中对基坑的水位和变形情况进行观测;
[0025]注浆补强: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所述基坑外水位异常,停止开挖排查隐患,对于漏水部位通过所述注浆管进行注浆封堵。
[0026]进一步的,所述导墙施工步骤中:所述导墙的定位孔直径D比所述咬合桩直径d大30~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0027]所述混凝土灌注步骤中:所述第二咬合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浇筑,所述第一咬合桩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所述超缓凝混凝土缓凝时间不小于60h;
[0028]所述支撑结构施工步骤中: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出所述冠梁上表面至少100mm。
[002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该咬合桩结构设计简单、受力科学合理,施工便捷,用于复杂卵(砾)石地下水丰富地层的咬合桩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不增加施工周期,施工质量安全可靠。
[0031]通过局部均匀布筋方式,调整钢筋笼纵向受力筋的间距,使咬合桩配筋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受力特点,解决因咬合桩设计原因、施工工艺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咬合桩咬合宽度不足造成基坑渗漏难题。
[0032]运用注浆管代替构造钢筋,即能达到构造要求,亦可满足注浆作用,不增加材料使用量。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咬合桩施工导墙平面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咬合桩施工导墙剖面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咬合桩配筋平面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咬合桩配筋立面图。
[0037]图中:
[0038]1、混凝土导墙
ꢀꢀꢀꢀꢀꢀꢀꢀꢀ
2、导墙钢筋
ꢀꢀꢀꢀꢀꢀꢀꢀ
3、咬合桩
[0039]3‑
1、荤桩
ꢀꢀꢀꢀꢀꢀꢀꢀꢀꢀꢀꢀꢀ3‑
2、素桩
ꢀꢀꢀꢀꢀꢀꢀꢀꢀꢀ
4、钢筋笼纵向钢筋
[0040]5、钢筋笼箍筋
ꢀꢀꢀꢀꢀꢀꢀꢀꢀ
6、注浆管
ꢀꢀꢀꢀꢀꢀꢀꢀꢀꢀ
7、混凝土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2]在基坑围护结构的咬合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咬合桩荤桩桩体在基坑施工阶段坑内、外两侧受力不同,坑内多数是受拉区、坑内多数为受压区。根据受力特点不同,调整钢笼钢筋间距。受拉区配筋多于受压区,受拉区和受压区之外区域配筋适当减少,满足构造要求即可,在荤素桩咬合坑外交界处,用注浆管代替纵向构造钢筋,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渗漏部位,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补强封闭,达到防止渗漏的效果。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

4所示中,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包括:第一咬合桩和第二咬合桩,多个第一咬合桩和多个第二咬合桩交替咬合连接成咬合桩3;其中咬合桩3上部还设置有混凝土冠梁7,咬合桩3和混凝土冠梁7均为浇筑件,第一咬合桩内部环向绑扎有钢筋笼箍筋5,垂直钢筋笼箍筋5的纵向设置有钢筋笼纵向钢筋4,钢筋笼箍筋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咬合桩和第二咬合桩,多个所述第一咬合桩和多个所述第二咬合桩交替咬合连接成咬合桩;所述咬合桩上部设置有冠梁,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环向设置有钢筋笼箍筋,垂直所述钢筋笼箍筋纵向设置有钢筋笼纵向钢筋;所述第一咬合桩内部还纵向设置有注浆管,用于向所述咬合桩内注浆补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沿所述第一咬合桩靠近基坑内的一侧设置有多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沿所述第一咬合桩靠近所述基坑外的一侧设置有多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靠近基坑内一侧的设置区域大于所述基坑外的一侧的设置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桩未设置有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处纵向设置有构造钢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桩和所述第二咬合桩的交界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桩和所述第二咬合桩的交界处的所述构造钢筋上;所述注浆管至少设置有一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钢筋和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延伸至所述冠梁内;所述注浆管伸出所述冠梁上方。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补强功能的咬合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导墙施工:在场地平整和测量放线完成后,进行导墙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所述导墙的工作,并在所述导墙上预留所述咬合桩的定位孔;旋挖钻进: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太岗付成王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