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72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包括拦石墙、拦石墙与陡峻斜坡间的柔性填料体和可对柔性填料体中的集水进行排泄的泄水管,拦石墙的拦石面连接有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进行牵拉,牵拉件位于柔性填料体上;该结构通过设置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进行牵拉,从而使拦石墙的墙身重心向斜坡侧偏移,增加了拦石墙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从而可减小拦石墙的截面尺寸、减少墙身圬工量、降低工程处治费用。降低工程处治费用。降低工程处治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危岩体发育地段的拦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危岩落石灾害是我国山区三大地质灾害之一。危岩落石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地震、降雨及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以倾倒、滑落、坠落、滚动的形式脱离母体,岩块经自由落体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威胁下方居民房屋、公路行车等安全。危岩落石在我国山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的地区,同时,工程建设中边坡开挖等工程活动也是危岩落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边坡随意爆破施工,或者坡体由软硬岩互层边坡构成时,工程开挖形成的坡面凹凸不平,形成人造危岩。自然或者人工开挖坡面中,突出的岩体通常发育有构造节理或者风化节理,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分离面逐渐扩展。一旦拉应力超过连接处岩石的抗拉强度,拉张裂缝就会迅速向下发展,最终导致突出的岩体突然崩落。而危岩源下部地形多变,危岩特征、落石轨迹、能量大小等无法精确量化,加大了崩塌的预防和治理难度,尤其是公路上缘,更是影响行车安全。
[0003]目前,危岩落石的处治主要有主动防护体系和被动防护体系,主动防护体系主要是增强危岩体的稳定性,阻止其发生崩落,如支撑、锚索锚固、填充嵌补、清除危岩及主动防护网等措施,支撑和填充嵌补是通过在危岩落石底部修筑混凝土、浆砌片石等支撑体,从而抵抗重力作用下危岩体的失稳趋势,该方式适用于有支撑条件的情况;锚索锚固则是利用锚索,将有失稳可能的危岩体进行锚固,通过锚固力为岩体提供抗滑力和抗倾覆力矩,从而达到稳定,但是在陡崖上施作锚固工程,经济技术上较为困难,且锚索的钻孔、注浆等施工扰动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危岩体的稳定;清除危岩则是对有施工条件的危岩体进行直接清除,较为直接、简单的方式;主动防护网是通过钢丝网、锚固系统对不稳定的危岩体提供支撑力,由于防护网的受力有限,主动防护网较使用于小型、浅表层危岩体的防治。总之,主动防护体系措施首先需要找出所有可能崩落的危岩体,适用于大型、勘察明确的危岩体治理。
[0004]被动防护体系则是在于发生落石后进行有效的拦截,保护被威胁对象使其不致产生危害,传统的被动防护体系主要是刚性拦石墙和被动防护网,如落石槽、拦石墙、拦石栅栏和被动网等,通过直接拦截危岩落石、抗击危岩落石的冲击力,传统的拦石墙施作简单、可就地取材,施作快捷,从而保护被威胁对象,但是传统的刚性拦石墙依靠自身重力来平衡落石的冲击力,由于需要提供较大的抗倾覆力,自身的圬工截面较大,在通过墙背填土增加系统抗冲击性能时,截面尺寸剧增,基础开挖较宽使得难度、危险度增加,占地面积大,限制条件多,反而造成不经济等问题,且有效拦截高度较低,对二次弹跳的小型危岩落石无法有效处理,从而产生次生灾害。被动防护网则是通过柔性网和支撑系统,通过自身变形、转动和位移,对危岩落石进行缓冲消能拦截,但是柔性网的抗冲击能力有限,一般仅适用于小型落石分布段落,对于稍大的危岩落石,其较大的冲击能将损坏柔性网。
[0005]鉴于此,为满足多类型危岩落石防治要求,降低经济技术难度,减少处治费用,提高拦截效果,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确保危岩落石得到有效的处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可增加拦石墙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从而可减小拦石墙的截面尺寸、减少墙身圬工量、降低工程处治费用。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包括拦石墙、拦石墙与陡峻斜坡间的柔性填料体和可对柔性填料体中的集水进行排泄的泄水管,所述拦石墙的拦石面连接有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进行牵拉,所述牵拉件位于柔性填料体上。
[0009]进一步,所述牵拉件为卸荷板或锚固绳,所述锚固绳自由端锚固在陡峻斜坡上。
[0010]进一步,所述卸荷板顶面上及卸荷板上方拦石墙的拦石面上均设有缓冲层。
[0011]进一步,所述拦石墙及卸荷板均为混凝土体,混凝土体卸荷板与混凝土体拦石墙连接处内设有可增加两者连接强度的钢筋网。
[0012]进一步,所述拦石墙拦石面背面设置坡率1:n1,n1可取0.1~0.3,卸荷板以上拦石面垂直、以下拦石面设置坡率1:n2,n2可取

0.3~

0.2。
[0013]进一步,所述柔性填料体上部与陡峻斜坡间形成倒梯形缓冲槽。
[0014]进一步,所述拦石墙墙顶间隔设有支撑柱,支撑柱支撑拦石钢绳网。
[0015]进一步,支撑柱顶部间连接有上支撑钢绳,拦石墙拦石面上部连接有沿拦石墙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支撑钢绳,所述钢绳网上下侧分别通过缝合绳缝合在上支撑钢绳、下支撑钢绳上。
[0016]更进一步,所述上支撑钢绳和下支撑钢绳上分别设有减压环。
[0017]再进一步,所述泄水管设置在陡峻斜坡下部对应的拦石墙上且拦石面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泄水管为多根且呈上下两排布置,上下两排相交错。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的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通过设置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进行牵拉,从而使拦石墙的墙身重心向斜坡侧偏移,增加了拦石墙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从而可减小拦石墙的截面尺寸、减少墙身圬工量、降低工程处治费用。
[0020]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右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

2所示,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包括拦石墙1、拦石墙1与陡峻斜坡12间的柔性填料体2和可对柔性填料体2中的集水进行排泄的泄水管21,拦石墙1在截面内为到T型,柔性填料体2为沙土,泄水管21可排泄斜坡面汇水及墙体后缘下渗雨水,拦石墙1的拦石面连接有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1进行牵拉,牵拉件位于柔性填料体2上。
[0026]该结构通过设置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进行牵拉,从而使拦石墙的墙身重心向斜坡侧偏移,增加了拦石墙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从而可减小拦石墙的截面尺寸、减少墙身圬工量、降低工程处治费用。
[0027]牵拉件为卸荷板22或锚固绳,锚固绳自由端锚固在陡峻斜坡12上。
[0028]卸荷板22顶面上及卸荷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包括拦石墙(1)、拦石墙(1)与陡峻斜坡(12)间的柔性填料体(2)和可对柔性填料体(2)中的集水进行排泄的泄水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墙(1)的拦石面连接有牵拉件,当牵拉件上有落石时牵拉件对拦石墙(1)进行牵拉,所述牵拉件位于柔性填料体(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为卸荷板(22)或锚固绳,所述锚固绳自由端锚固在陡峻斜坡(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22)顶面上及卸荷板(22)上方拦石墙(1)的拦石面上均设有缓冲层(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墙(1)及卸荷板(22)均为混凝土体,混凝土体卸荷板(22)与混凝土体拦石墙(1)连接处内设有可增加两者连接强度的钢筋网(23)。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墙(1)拦石面背面设置坡率1:n1,n1可取0.1~0.3,卸荷板(22)以上拦石面垂直、以下拦石面设置坡率1:n2,n2可取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勇张国发张玉广邹启民马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