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34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三子像素内的阳极设置成与网格状的电源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这样网格状的电源线上的particle(异物、灰尘等颗粒)就不会刺穿第一源漏金属层和阳极之间的平坦层后与阳极直接接触(电源线与阳极短接),从而避免在后端点亮屏幕时出现亮点不良的问题。良的问题。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显示技术被大量应用到车载领域,车载显示对显示屏的产品良率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车载显示产品在点亮屏幕时出现亮点不良的问题,提高产品良率。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源漏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子像素;
[0005]所述多个子像素分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划分为多个子像素列;所述多个子像素列包括:由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构成的第一子像素列,以及由所述第三子像素构成的第二子像素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列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列交替排列;
[0006]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网格状的电源线,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阳极,所述第三子像素内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0007]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二源漏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一平坦层;
[0008]所述网格状的电源线包括围绕所述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由沿行方向排列的第一网格线和沿列方向排列的第二网格线顺次连接构成;
[0009]所述网格状的电源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网格线交叉设置且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网格线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部中靠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端部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电连接。
[0010]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连接部沿行方向的宽度为2.7μm~3.3μm,所述第二网格线沿列方向的宽度为1.8μm~2.4μm。
[001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网格状的电源线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设置的第二网格,所述第二网格由沿行方向排列的第三网格线和沿列方向排列的第四网格线顺次连接构成;
[0012]所述第三网格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第四网格线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
[0013]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四网格线与所述第一网格线的中心位置电连接,所述第二网格线与所述第三网格线的中心位置电连接,所述第一
网格线与所述第三网格线为沿列方向延伸的一体结构且具有公共部分。
[0014]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三网格线沿行方向的宽度为2.2μm~2.8μm,所述第四网格线沿列方向的宽度为1.8μm~2.4μm。
[0015]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0016]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阳极之间的第二平坦层。
[0017]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0018]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三子像素内的阳极设置成与网格状的电源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这样网格状的电源线上的particle(异物、灰尘等颗粒)就不会刺穿第一源漏金属层和阳极之间的平坦层后与阳极直接接触(电源线与阳极短接),从而避免在后端点亮屏幕时出现亮点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沿AA

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沿CC

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0025]图5为图3中沿CC

方向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0026]图6为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一个子像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大小和形状不反映显示基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30]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被誉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全面屏OLED产品已成为发展主流,OLED产品的电源线(VDD)一般采用双层SD走线,距离阳极最近的SD走线(以下称为第一走线)与阳极一般相互交叠。对于追求高PPI(像素分辨率)的显示产品,例如手机,OLED全屏产品的Anode(阳极)尺寸较小以及第一走线较窄,阳极覆盖的第一走线的面积也小。而对于车载OLED全屏产品上,由于车载显示对像素分辨率的要求没那么高,因此阳极尺寸较大以及第一走线较宽,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车载显示产品中部分膜层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

方向的截面示意同,该车载显示产品包括依次层
叠设置衬底基板1上的第一源漏金属层2、第一平坦层3、第二源漏层(上述所说的第一走线4所在膜层)、第二平坦层5和阳极层6,阳极层6包括不同颜色子像素对应的多个阳极(R、G、B表示),由于车载显示对像素分辨率的要求没那么高,R、G、B排列一般采用R、G在同一列,B单独呈一列,且R、G排列紧密,B排列稀疏,第一走线4为网格状,在pattern设计上,阳极(R、G、B)覆盖的第一走线4的面积也相应变大。由于第一走线4较宽,第一走线4上的particle(异物、灰尘等颗粒)会刺穿第一走线4与阳极(R、G、B)之间的第二平坦层5而与阳极(R、G或B)直接接触,即第一走线4和阳极(R、G(R、G、B)B)短接,导致在后端点亮屏时表现为亮点不良。本案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车载OLED全屏产品有5%的亮点不良,其中亮点不良中的30%可追溯到第一走线4上的particle。因此,车载OLED全屏产品上第一走线上的particle对阳极层影响变大,降低产品良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源漏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分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划分为多个子像素列;所述多个子像素列包括:由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构成的第一子像素列,以及由所述第三子像素构成的第二子像素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列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列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网格状的电源线,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阳极,所述第三子像素内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二源漏金属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一平坦层;所述网格状的电源线包括围绕所述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由沿行方向排列的第一网格线和沿列方向排列的第二网格线顺次连接构成;所述网格状的电源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网格线交叉设置且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网格线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部中靠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端部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行方向的宽度为2.7μm~3.3μm,所述第二网格线沿列方向的宽度为1.8μm~2.4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林董中飞宋亮鲁栋良胡静杨增刚张继川韩文强欧飞侯盼许家豪郭磊杨胜刚廖鹏宇李相喆赵吾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