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08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水槽,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水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软管,所述横梁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上下移动机构,所述上下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组连接管道。该换热管气密性检测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且通过气体在水槽内部产生的气泡即可知晓换热管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更加的准确。更加的准确。更加的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管生产相关
,具体为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管道多用于锅炉、空调或冰箱等的散热系统中,均要对其进行气密性的检测,以确认有无泄露的现象,故而在换热管道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进而需要用到气密性检测装置。
[0003]现有的技术在对换热管气密性进行检测时,一般采用人工进行检测,该检测方式操作复杂,在实际操作时工作人员会有极大的劳动强度,并且在检测时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在对换热管气密性进行检测时,检测方式操作复杂,在实际操作时工作人员会有极大的劳动强度,并且在检测时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水槽,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水槽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软管,所述横梁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上下移动机构,所述上下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通过禁箍机构与换热管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的底部同时设置有禁箍机构,且所述换热管的底部与木塞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电机壳体、伺服电机和驱动轴,所述电机壳体设置在箱体的外侧,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贯穿连接柱并与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有转动轮、齿牙板和限制环,所述转动轮设置在连接柱的内部且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的侧面连接有齿牙板,所述齿牙板和限制环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齿牙板内部贯穿连接有软管并与连接底板底部连接管道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和换热管与隔板分割的水槽的数量一致。
[0010]优选的,所述禁箍机构包括有禁箍轮、连接体、螺纹槽和螺纹杆,所述禁箍轮的内部连接有换热管和连接管道,所述禁箍轮的顶部连接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槽和螺纹杆构成螺纹结构,所述禁箍轮的与换热管和连接管道相配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由动力机构内部伺服电机
进行驱动的上下移动机构,使得在通过禁箍机构内部禁箍轮、连接体、螺纹槽和螺纹杆进行固定和的换热管可通过驱动轴带动上下移动机构内部转动轮和齿牙板进行移动,使得换热管进入水槽的内部,此时启动风机对换热管进行气密性检测,该检测操作自动化,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气密性的检测更加的准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软管和齿牙板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齿牙板和换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禁箍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箱体;2、水槽;3、动力机构;301、电机壳体;302、伺服电机;303、驱动轴;4、隔板;5、横梁;6、风机;7、软管;8、连接柱;9、上下移动机构;901、转动轮;902、齿牙板;903、限制环;10、连接底板;11、连接管道;12、禁箍机构;1201、禁箍轮;1202、连接体;1203、螺纹槽;1204、螺纹杆;13、换热管;14、木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水槽2,该水槽2可对换热管13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箱体1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机构3,水槽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将水槽2分为多个部分,使得每个部分的水槽2内部只有一个换热管13进行检测,保证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横梁5,横梁5的顶部设置有风机6,该风机6的型号为TE

14080

K1,风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软管7,通过风机6提供风力通过软管7对换热管13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横梁5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8,连接柱8的内部设置有由动力机构3驱动的上下移动机构9,上下移动机构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10,连接底板10的底部设置有多组连接管道11,连接管道11通过禁箍机构12与换热管13固定连接,换热管13的底部同时设置有禁箍机构12,且换热管13的底部与木塞14固定连接,将换热管13的底部开口密封,便于后续气密性的检测。
[0021]动力机构3包括有电机壳体301、伺服电机302和驱动轴303,电机壳体301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电机壳体301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302,该伺服电机302的型号为YE2

132S

4,伺服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303,驱动轴303贯穿连接柱8并与箱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302可带动驱动轴303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后续上下移动机构9内部齿牙板902进行上下移动。
[0022]上下移动机构9包括有转动轮901、齿牙板902和限制环903,转动轮901设置在连接柱8的内部且与驱动轴303固定连接,转动轮901的侧面连接有齿牙板902,齿牙板902和限制环903滑动连接;通过驱动轴303带动转动轮901进行同步旋转,进而带动齿牙板902在连接
柱8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限制环903可对齿牙板902的移动进行限制,避免齿牙板902从连接柱8的内部滑落。
[0023]齿牙板902内部贯穿连接有软管7并与连接底板10底部连接管道11连接;使得在齿牙板902进行移动时软管7同步进行移动,进而是的气体可顺利进入换热管13的内部。
[0024]连接管道11和换热管13与隔板4分割的水槽2的数量一致;使得在换热管13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更加的准确,避免多个换热管13在一个水槽2内部进行检测,其结果不够准确。
[0025]禁箍机构12包括有禁箍轮1201、连接体1202、螺纹槽1203和螺纹杆1204,禁箍轮1201的内部连接有换热管13和连接管道11,禁箍轮1201的顶部连接有连接体1202,连接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水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设置有动力机构(3),所述水槽(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横梁(5),所述横梁(5)的顶部设置有风机(6),所述风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软管(7),所述横梁(5)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内部设置有由动力机构(3)驱动的上下移动机构(9),所述上下移动机构(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10),所述连接底板(10)的底部设置有多组连接管道(11),所述连接管道(11)通过禁箍机构(12)与换热管(13)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13)的底部同时设置有禁箍机构(12),且所述换热管(13)的底部与木塞(1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有电机壳体(301)、伺服电机(302)和驱动轴(303),所述电机壳体(301)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所述电机壳体(301)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302),所述伺服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303),所述驱动轴(303)贯穿连接柱(8)并与箱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生产工艺用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机构(9)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兴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俊云金属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