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107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其中包含多个主管路、多个循环管路以及多个控制阀。多个主管路是以并联方式排列以用来抽取流体,且一端连接于共同的入口上,而另一端连接于共同的出口上。每一主管路上装有一单向阀、一泵及一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两端分别接在相对于单向阀前、后位置的前连接点及后连接点上,以及在每一循环管路上装设一控制阀。此管路系统藉由循环管路的作用,使原本停滞于未使用的主管路内部的流体能经由循环管路产生自动循环,避免劣化现象发生,以维持管路内部流体的纯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流体输送系统,特别是有关一种避免于管路内部形成流体停滞以维持输送管路内高纯净度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于半导体制作工序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高纯度气体或是纯水,以进行例如干蚀刻(Dry etching)、溅镀(sputtering)或是各项清洗程序。当此高纯度气体或纯水的品质不稳定时,不仅会降低制作工序良率,甚至可能造成机台损坏。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输送管路中流体的高纯净度,成为各工程人员致力研究的问题。图1所示为传统的使用于输送超纯水(Super pure water)的输送管路系统(Supply pipeline system)的一范例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示,在入口100及出口105之间,并联排列着数条用来抽取超纯水的主管路(Main pipe),其中包括正常使用的主管路A110及主管路B120,以及备用主管路130(Auxiliary main pipe)。每一条主管路中各自还包含一进水阀141、142、143(Inlet value)及一排水阀171、172、173(Exhaust value),用来开启或关闭各主管路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以及控制流进、流出的超纯水流量,一单向阀161、162、163(Check value)用来避免超纯水回流至储水槽中,以及一用来抽取超纯水的泵151、152、153(Pump)。当此输送管路系统于正常运转时,只使用主管路A110及主管路B120,备用主管路130只有当其他主管路发生紧急故障状况或是年度保养时才会使用。当主管路A110的泵151及主管路B120的泵152启动后,水流会经由入口100进入,通过主管路A110及主管路B120,再经由出口105流出。因此,备用主管路130内便会形成无法流动的死水区180,且死水区180内的超纯水若停滞过久,便会发生水质劣化(deteriorated)现象。当想要紧急启动备用主管路130时,若未先将死水区180中清理干净,使得已劣化的超纯水流向出口105,便会严重破坏超纯水水质,进而影响制作工序良率。由此可知,一旦于输送管路系统中的备用主管路内部形成死水区,容易造成超纯水的污染,清理时不仅费时、费工且不容易完全清除干净,使得备用主管路完全失去紧急启用的功能。因此,就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使存在于备用主管路内部的流体能随时保持在循环流动的高纯净度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来避免在未使用的输送管路内部形成停滞且劣化的流体。以保持输送管路中的高纯净度进而维持制作工序生产良率、使得管线在启用前不需再另外进行排气、排水等清洁步骤而大幅节省操作人力及复机时间以及不需额外消耗能源或人力就能够使未使用的管路内部的流体能够随时保持循环流动状态而当正常管路发生紧急故障时,此未使用的管路即可立即发挥输送作用。本专利技术是为一种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其中包含多个主管路、多个循环管路以及多个控制阀。多个主管路是以并联方式排列以用来抽取流体,且一端连接于共同的一入口上,而另一端连接于共同的一出口上。每一主管路上装有一单向阀、一泵及一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两端分别接在相对于单向阀前、后位置的前连接点及后连接点上,使水流不会被单向阀阻挡,而能够经由循环管路回流至管路入口处,以及在每一循环管路上装设一控制阀。此管路系统藉由循环管路的作用,使原本停滞于未使用的主管路内部的流体能生自动循环,避免劣化现象发生,以维持管路内部流体的纯净度。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的技术效果是可以保持输送管路中的高纯净度进而维持制作工序生产良率;使得管线在启用前不需再另外进行排气、排水等清洁步骤而大幅节省操作人力及复机时间;以及不需额外消耗能源或人力就能够使未使用的管路内部的流体能够随时保持循环流动状态而当正常管路发生紧急故障时,此未使用的管路即可立即发挥输送作用。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传统的用来输送超纯水的输送管路系统配置的一范例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该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亦即,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受已提出的实施例的限制,而应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各元件的不同部分并没有依照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寸相比已经被夸张或是简化,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和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应用于超纯水输送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请参照图2所示,在一入口200及一出口205之间,以并联方式排列着主管路A210、主管路B220以及备用主管路230。一般来说,入口200的远端通常连接于超纯水储水槽,或是其他超纯水提供源,而出口205的远端则直接指向各个厂内使用末端,也就是说超纯水在进入入口200的前即已经过纯化处理。入口200部分、主管路A210、主管路B220及备用主管路230的材质大多使用不锈钢管,而出口205部分则大多使用平滑且低污染性的聚氟化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主管路A210、主管路B220及备用主管路230中各自包括一进水阀241、242、243、一泵251、252、253、一单向阀261、262、263,以及一排水阀271、272、273。其中进水阀241、242、243的作用在开启及关闭各主管路的进水口,或作为控制进水口流量之用,而排水阀271、272、273的作用在开启及关闭各控制管路的出水口,或作为控制出水口流量之用。泵251、252、253用于由储存槽中抽取超纯水至各厂内使用末端。单向阀261、262、263的作用在防止于输送管路内发生短循环,以及防止已通过主管路的超纯水回流至储水槽中。接着,在主管路A210上加装一循环管路281、主管路B220上加装一循环管路282,以及备用主管路230上加装一循环管路283。以及将控制阀291(Control value)装设于循环管路281上、控制阀292装设于循环管路282上,以及控制阀293装设于循环管路283上。各个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位于单向阀前方的管路的前连接点261a-263a上(即靠近入口200的一侧),而另一端连接于位在单向阀后方的管路的后连接点261b-263b上(即靠近出口205的一侧),使原本被单向阀261、262、263阻挡而无法回流的超纯水(表示由排水阀端流向进水阀端),可经由此加装的循环管路281、282及283流向进水阀方向。其中循环管路281、282及283可为管径1/4英时的不锈钢管,两端分别以接管或是焊接方式连接在前连接点261a-263a及后连接点261b-263b上。而加装控制阀291、292及293的目的在控制循环管路281、282及283的开启或关闭。接下来说明如何藉由循环管路来形成自动循环的水流。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假设备用主管路230为未使用状态,这表示泵253未启动,而此时控制阀293应保持在开启状态。此时水流经由入口200进入,经由泵251及泵252的作用使水流被抽取至主管路A210及主管路B220中,并各自通过单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包含:多个主管路,是以并联方式排列,该多个主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共同的一入口及一出口上,且每一该主管路中包含一进水阀、一泵、一单向阀及一排水阀;多个循环管路,每一该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每一该单向阀前方 的一前连接点上,而另一端连接于每一该单向阀后方的一后连接点上;及多个控制阀,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装设于该多个循环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包含多个主管路,是以并联方式排列,该多个主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共同的一入口及一出口上,且每一该主管路中包含一进水阀、一泵、一单向阀及一排水阀;多个循环管路,每一该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每一该单向阀前方的一前连接点上,而另一端连接于每一该单向阀后方的一后连接点上;及多个控制阀,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装设于该多个循环管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循环管路是用于循环一流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水阀装设于每一该主管路上靠近该入口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式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阀装设于每一该主管路上靠近该出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矽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