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065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超声波探伤,对全部修复层区域进行探伤,并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附进行探伤;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不平度测量;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金相检验,金相取样方式为平行于熔合线或其切线取样;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硬度检验,采用洛氏硬度检测法,取样方式为垂直于熔合线取样,对于每个试样进行多点的测量。利用该方法对轧辊表面制备的激光熔覆修复层进行检验,能有效判断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质量,保证修复后的轧辊能正常运行使用。保证修复后的轧辊能正常运行使用。保证修复后的轧辊能正常运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轧辊是一种体积大、质量重、加工不便的大型零件,在使用磨损后,高性能修复一直是困扰难题。在过去常采用堆焊修复或直接更换,但是大型零件通常意味着运输不便、风险大、费用高、费工时,堆焊修复耗时也很漫长,在经济效益上不甚理想。激光熔覆是将金属在激光加热熔化后,在特定区域自由熔积成形的方法,工艺简单且效率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对轧辊进行激光熔覆修复。
[0003]由于激光能量很高,熔覆区域温度会剧烈变化,产生复杂的温度梯度。因此,轧辊表面激光熔覆层常存在着未熔合、气孔、夹杂等缺陷,由于局部快速加热和冷却,导致残余拉应力的产生,继而引发裂纹萌生拓展,从而影响成形件性能的稳定可靠性。
[0004]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检验方法,对激光熔覆修复层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确保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轧辊表面制备的激光熔覆修复层进行检验,能有效判断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质量,保证修复后的轧辊能正常运行使用。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采用超声波探伤,对全部修复层区域进行探伤,并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进行探伤,探伤无缺陷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
[0008]S2、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不平度测量,表面不平度极差≤1mm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
[0009]S3、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金相检验,金相取样方式为平行于熔合线或其切线取样;金相观察熔合线为冶金结合白亮带,无未熔合可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
[0010]S4、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硬度检验,采用洛氏硬度检测法,取样方式为垂直于熔合线取样,对于每个试样进行多点的测量,其中,在熔合线原辊面区域一侧2mm范围内、在修复层区域、在原辊面距离熔合线2~5mm区域以及在原辊面距离熔合线≥5mm区域均取多点,每2个点之间的距离≥2.5mm,测得的数值极差≤15HRC,且平均差≤5HRC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0011]其中,S1中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附近20mm内进行探伤。
[0012]进一步的,S2中测量位置为垂直于熔合线的直线上不少于50mm距离,且修复层和原辊面区域占比不得少于30%。
[0013]进一步的,S3中取样点为全熔合线4等分位置取3个试样,每个试样长度尺寸不少
于30mm;如修复区域与原辊面熔合的熔合线≤1000mm,且≥300mm,只取样1个进行检验;如熔合线≤300mm,直接在辊面用腐蚀液擦拭观察有无未熔合即可。
[0014]进一步的,S4中修复层和原辊面区域占比不得少于30%,取样点为全熔合线等分位置取多个试样,每个试样长度≥50mm;如修复区域与原辊面熔合的熔合线≤1000mm,且≥500mm,取样1个进行检验;如熔合线≤500mm,免做此检验;如修复区域面积≤1500mm2免于测量。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
[0016]1、对全部修复层区域进行探伤,确保熔覆层内质量良好,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附近20mm内进行探伤,防止因激光熔覆加热作用造成的原辊面出现缺陷;
[0017]2、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不平度测量,测量位置为垂直于熔合线的直线上不少于50mm距离,且修复层和原辊面区域占比不得少于30%,采用此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具备代表性,能有效表明修复后激光熔覆层与原辊面的不平度。表面不平度极差≤1mm保证了轧制精度;
[0018]3、熔合线的金相检验能够确保激光熔覆层与原辊面的结合良好,是关键的检验方案。对于长熔合线在等分位置取样具备代表性,对于较小的熔合线需要全部检验以保证熔覆质量;
[0019]4、采用洛氏硬度检验能管控激光熔覆层进行修复后,常见熔覆层硬度与原轧辊表面相差较大,原轧辊表面热影响区软化导致硬度下降影响了轧制效果的问题。多点取样使得试验具备代表性,对于熔覆区域小的熔覆层,其对轧制的影响很小,可少做或不做检验,提高效率。
[0020]5、进行洛氏硬度检验时,其取样方法能够保证硬度测量不互相干扰,测得的数值极差≤15HRC,且平均差≤5HRC视为合格,有益于在保证熔覆层质量的同时,防止本身的材质硬度偏差和测量偏差导致的不合格现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中3个试样熔合线金相图;
[0022]图2为实施例3中1个试样熔合线金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4]一种的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采用超声波探伤,对全部修复层区域进行探伤,并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附近20mm内进行探伤,探伤无缺陷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
[0026]S2、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不平度测量,测量位置为垂直于熔合线的直线上不少于50mm距离,且修复层和原辊面区域占比不得少于30%,表面不平度极差≤1mm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
[0027]S3、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金相检验,金相取样方式为平行于熔合线或其切线取样;取样点为全熔合线4等分位置取3个试样,每个试样长度尺寸不少于30mm;如修复区域与原辊面熔合的熔合线≤1000mm,且≥300mm,只取样1个进行检验;如熔合线≤300mm,
直接在辊面用腐蚀液擦拭观察有无未熔合即可,金相观察熔合线为冶金结合白亮带,无未熔合可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
[0028]S4、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硬度检验,采用洛氏硬度检测法,取样方式为垂直于熔合线取样,修复层和原辊面区域占比不得少于30%,取样点为全熔合线等分位置取多个试样,每个试样长度≥50mm;如修复区域与原辊面熔合的熔合线≤1000mm,且≥500mm,取样1个进行检验;如熔合线≤500mm,免做此检验;如修复区域面积≤1500mm2免于测量,对于每个试样进行多点的测量,其中,在熔合线原辊面区域一侧2mm范围内、在修复层区域、在原辊面距离熔合线2~5mm区域以及在原辊面距离熔合线≥5mm区域均取多点,每2个点之间的距离≥2.5mm,测得的数值极差≤15HRC,且平均差≤5HRC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0029]实施例1
[0030]对某钢厂精轧辊表面采用激光熔覆法进行了修复,原轧辊表面硬度为60~70HRC,修复区域熔合线总长约为2000mm,修复区域面积约为250000mm2。
[0031]采用超声波探伤,对全部修复层区域进行探伤,无缺陷;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附近20mm内进行探伤,无缺陷,符合要求。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超声波探伤,对全部修复层区域进行探伤,并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线进行探伤,探伤无缺陷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S2、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不平度测量,表面不平度极差≤1mm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S3、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金相检验,金相取样方式为平行于熔合线或其切线取样;金相观察熔合线为冶金结合白亮带,无未熔合可视为合格进入下一步,否则为不合格;S4、对修复层与原辊面熔合区进行硬度检验,采用洛氏硬度检测法,取样方式为垂直于熔合线取样,对于每个试样进行多点的测量,其中,在熔合线原辊面区域一侧2mm范围内、在修复层区域、在原辊面距离熔合线2~5mm区域以及在原辊面距离熔合线≥5mm区域均取多点,每2个点之间的距离≥2.5mm,测得的数值极差≤15HRC,且平均差≤5HRC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层的检验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益李伟李东晖高燕王发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