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霜结构和空调器。其中,除霜结构,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室内;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具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朝向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的除霜结构,通过风机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并经送风管将室内的空气吹向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可实现对室外机换热器盘管的除霜,以避免管路冻裂,节省耗电量,提高空调器的运行效率,并且,空调器可在冬天持续制热,无需换向进行除霜运行,而通过空调器室内制热效果下,可增强该除霜结构的除霜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且直接使用室内的热空气进行除霜,可节省用电量。可节省用电量。可节省用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霜结构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除霜结构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空调器通过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满足了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需求。
[0003]目前,空调器在冬天制热,室外机的冷凝器会进行吸热,这样,空调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外机的冷凝器产生结霜现象,可能导致管路冻裂的情况,并且耗电量增加,空调器的运行效率降低。这样,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室外机的冷凝器除霜,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需要换向进行除霜运行。
[0004]但是,在空调器进行除霜时,空调器无法持续不断的制热,致使室内制热效果差,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除霜结构和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进行除霜时,空调器无法持续不断的制热,致使室内制热效果差,用户体验不佳的缺陷,实现提高用户体验。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除霜结构,包括:
[0007]风机,所述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室内;
[0008]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具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朝向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布置。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霜结构,所述风机包括机壳、叶轮以及电机,所述机壳内具有空腔,所述机壳一侧的侧壁具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壳另一侧的侧壁,所述叶轮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布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叶轮的中心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霜结构,所述风机的侧边设有出风连接段,所述出风连接段远离所述风机的端部具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连接段与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可拆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霜结构,所述出风连接段端部的外侧壁具有卡柱,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具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侧壁具有卡嵌槽,所述出风连接段的端部插接于所述连接头内,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卡嵌槽内,实现所述出风连接段与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可拆连接。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除霜结构;
[0013]所述风机与所述室内机相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室外机内,且所
述送风口朝向所述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布置。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和骨架,所述壳体围设于所述骨架外,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孔,所述风机内置所述壳体内,并固定于所述骨架上,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孔相对布置。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风机的侧壁设有出风连接段,所述出风连接段远离所述风机的端部具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连接段伸出于所述壳体。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室内机为挂式机体,所述壳体具有供排水管穿过的侧孔,所述侧孔与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所述出风连接段的端部伸出于所述侧孔。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风机的侧边设有多个防共振件,所述骨架上设有多个壳体盖板,多个所述壳体盖板与多个所述防共振件一一对应,所述壳体盖板抵托于所述防共振件。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进风孔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0019]本技术提供的除霜结构和空调器,通过风机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并经送风管将室内的空气吹向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可实现对室外机换热器盘管的除霜,以避免管路冻裂,节省耗电量,提高空调器的运行效率,并且,空调器可在冬天持续制热,无需换向进行除霜运行,而通过空调器室内制热效果下,可增强该除霜结构的除霜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室内机和室外机换向运行的除霜结构而言,本申请给出的除霜结构,提高了用户体验,且直接使用室内的热空气进行除霜,可节省用电量。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除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除霜结构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除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1:风机;
ꢀꢀꢀꢀꢀꢀꢀꢀꢀꢀꢀ
11a:进风口;
ꢀꢀꢀꢀꢀꢀꢀꢀ
11b:出风口;
[0027]111:机壳;
ꢀꢀꢀꢀꢀꢀꢀꢀꢀꢀ
112:叶轮;
ꢀꢀꢀꢀꢀꢀꢀꢀꢀꢀ
113:出风连接段;
[0028]114:卡柱;
ꢀꢀꢀꢀꢀꢀꢀꢀꢀꢀ
115:固定段;
ꢀꢀꢀꢀꢀꢀꢀꢀ
116:防共振件;
[0029]117:壳体盖板;
ꢀꢀꢀꢀꢀꢀ
20:室内机;
ꢀꢀꢀꢀꢀꢀꢀꢀꢀ
20a:进风孔;
[0030]20b: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
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下面结合图1
‑
图4描述本技术的除霜结构和空调器。
[0033]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其中,该除霜结构,包括:
[0034]风机11,所述风机11具有进风口11a和出风口11b,所述进风口11a位于室内;
[0035]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1b相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具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朝向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布置。
[0036]此处给出的风机11是通过进风口11a吸入空气,从出风口11b排出,实现送风。在冬天时,室内的气温是高于室外的,将风机11的进风口11a设于室内,可将室内温度较高的空气吸入,并通过送风管送至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处,以实现除霜。
[0037]送风管是一根用作送风管道,优选为隔热管,由于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最先会从底部往上结霜,为了对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进行除霜在一实施例中,该送风管的送风口可设于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的底部,以使热风朝上吹向换热器盘管,实现除霜,进一步的,该送风管的端部是封闭布置,送风管上设置多个送风口,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室内;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具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朝向室外机的换热器盘管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机壳、叶轮以及电机,所述机壳内具有空腔,所述机壳一侧的侧壁具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壳另一侧的侧壁,所述叶轮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布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叶轮的中心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侧边设有出风连接段,所述出风连接段远离所述风机的端部具有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连接段与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可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连接段端部的外侧壁具有卡柱,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具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侧壁具有卡嵌槽,所述出风连接段的端部插接于所述连接头内,所述卡柱嵌入所述卡嵌槽内,实现所述出风连接段与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可拆连接。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玲,徐永伟,周小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