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保护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41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保护开关,属于电器元件技术领域,该控制保护开关包括底座,底座的前端固定有保护开关主体,保护开关主体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凹状保护壳,保护开关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凹状保护壳之间连接以实现其作上下直线运动,保护开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卡扣腔室,底座的上侧设有凹状把手,卡扣腔室的上内壁开设有两个与凹状把手相匹配的插孔;通过凹状保护壳在保护开关主体的表面进行上下滑动,从而保护保护开关主体不易被碰撞到,不易对保护开关主体的内部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同时不会轻易碰撞到保护开关主体,不会打开保护开关主体,能够对保护开关主体起到更好地保护。主体起到更好地保护。主体起到更好地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保护开关


[0001]本技术属于电器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保护开关。

技术介绍

[0002]控制保护开关产品采用模块化的单一产品结构型式,集成了传统的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过载(或过流、断相)保护继电器、起动器、隔离器等的主要功能,具有远距离自动控制和就地直接人力控制功能,具有面板指示及机电信号报警功能,具有过压欠压保护功能,具有断相缺相保护功能,具有协调配合的时间-电流保护特性(具有反时限、定时限和瞬时三段保护特性)。根据需要选配功能模块或附件,即可实现对各类电动机负载、配电负载的控制与保护。
[0003]现有的控制保护开关一般都是只有主体,其表面没有保护壳,在其安装完成后,由于不经意的碰撞容易造成其损坏或碰到其开关导致其关闭,从而导致其无法对其他电器进行控制与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保护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保护开关一般都是只有主体,其表面没有保护壳,在其安装完成后,由于不经意的碰撞容易造成其损坏或碰到其开关导致其关闭,从而导致其无法对其他电器进行控制与保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控制保护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固定有保护开关主体,所述保护开关主体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凹状保护壳,所述保护开关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凹状保护壳之间连接以实现其作上下直线运动,所述保护开关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卡扣腔室,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凹状把手,所述卡扣腔室的上内壁开设有两个与凹状把手相匹配的插孔,所述凹状把手的下端左右两部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插孔内,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凹状把手固定,所述卡扣腔室的下内壁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足有两侧均设一组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与凹状保护壳之间连接以实现将其固定于保护开关主体的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卡扣机构均包括卡槽、挤压块、滑块、挤压槽、固定杆、第二弹簧和空心卡块,所述固定杆和第二弹簧均固定于固定板的右端,且第二弹簧套设于固定杆的圆周表面,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固定杆的圆周表面,且滑块的左端与第二弹簧的右端固定,所述挤压槽开设于滑块的上端,且挤压槽靠近挤压块的内壁设为倾斜面,所述挤压块与凹状把手的下端固定,且挤压块位于挤压槽内壁倾斜面的正上方,所述挤压块活动插接于挤压槽内,所述卡槽开设于卡扣腔室的右内壁,且卡扣腔室的一侧延伸至凹状保护壳的右内壁,所述空心卡块与滑块的右端固定,且空心卡块滑动连接于滑块的表面和卡槽内,所述空心卡块靠近凹状保护壳的端部设为圆弧状。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挤压块的宽度大于底座上端插孔开口处的
宽度,所述第一弹簧内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凹状把手和底座相靠近的端部固定,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方形框架,所述凹状把手位于方形框架内。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滑块的下端均开设有支撑槽,所述卡扣腔室的下内壁固定有两个支撑块,且两个支撑块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槽内,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的下端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限位机构均包括T形块和T形槽,所述T形块固定于凹状保护壳的左内壁,所述T形槽开设于底座的左端,所述T形块滑动连接于T形槽内,且T形块与T形槽相匹配。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前端四角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且四个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方案中通过凹状保护壳在保护开关主体的表面进行上下滑动,从而保护保护开关主体不易被碰撞到,不易对保护开关主体的内部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同时不会轻易碰撞到保护开关主体,不会打开保护开关主体,能够对保护开关主体起到更好地保护。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中的爆炸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的立体图。
[0018]图中:1、底座;2、螺栓;3、保护开关主体;4、凹状保护壳;6、T形槽;7、T形块;8、卡槽;9、凹状把手;10、第一弹簧;12、方形框架;14、挤压块;15、滑块;16、挤压槽;17、固定杆;18、第二弹簧;19、支撑块;20、固定板;21、卡扣腔室;22、空心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2]一种控制保护开关,包括底座1,底座1的前端固定有保护开关主体3,保护开关主体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凹状保护壳4,保护开关主体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凹状保护壳4之间连接以实现其作上下直线运动,保护开关主体3的内部开设有卡扣腔室21,底座1的上侧设有凹状把手9,卡扣腔室21的上内壁开设有两个与凹状把手9相匹配的插孔,凹状把手9的下端左右两部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插孔内,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上端与凹状把手9固定,卡扣腔室21的下内壁固定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的足有两侧均设一组卡扣机构,卡扣机构与凹状保护壳4之间连接以实现将其固定于
保护开关主体3的表面。
[002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本装置中通过向下按压凹状把手9,通过凹状把手9带动挤压块14向下移动同时挤压第一弹簧10,由于挤压槽16的内壁设为倾斜面,使得挤压块14向下移动的时候挤压挤压槽16的倾斜面并最终挤入挤压槽16内,此时使得两个滑块15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的并挤压两个第二弹簧18,同时滑块15带动两个空心卡块22移动,使得两个空心卡块22分别脱离两个卡槽8,此时两个凹状保护壳4由于空心卡块22的限位,通过自身的重力向下移动,通过设有的限位机构,使得凹状保护壳4无法掉落,使得保护开关主体3露出,进行使用,此时松开凹状把手9,凹状把手9通过第一弹簧10自身的弹性复位,同时通过第二弹簧18自身的弹性使得空心卡块22复位,当使用完成后,向上滑动凹状保护壳4,由于空心卡块22的下端设为圆弧状,使得凹状保护壳4向上滑动使得空心卡块22被挤压向卡扣腔室21内移动,同时通过滑块15挤压第二弹簧18,使得第二弹簧18具有弹性,当凹状保护壳4上的卡槽8与空心卡块22位置相匹配时,此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保护开关,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端固定有保护开关主体(3),所述保护开关主体(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凹状保护壳(4),所述保护开关主体(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凹状保护壳(4)之间连接以实现其作上下直线运动,所述保护开关主体(3)的内部开设有卡扣腔室(21),所述底座(1)的上侧设有凹状把手(9),所述卡扣腔室(21)的上内壁开设有两个与凹状把手(9)相匹配的插孔,所述凹状把手(9)的下端左右两部分别活动插接于两个插孔内,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上端与凹状把手(9)固定,所述卡扣腔室(21)的下内壁固定有固定板(20),所述固定板(20)的左右两侧均设一组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与凹状保护壳(4)之间连接以实现将其固定于保护开关主体(3)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卡扣机构均包括卡槽(8)、挤压块(14)、滑块(15)、挤压槽(16)、固定杆(17)、第二弹簧(18)和空心卡块(22),所述固定杆(17)和第二弹簧(18)均固定于固定板(20)的右端,且第二弹簧(18)套设于固定杆(17)的圆周表面,所述滑块(15)滑动连接于固定杆(17)的圆周表面,且滑块(15)的左端与第二弹簧(18)的右端固定,所述挤压槽(16)开设于滑块(15)的上端,且挤压槽(16)靠近挤压块(14)的内壁设为倾斜面,所述挤压块(14)与凹状把手(9)的下端固定,且挤压块(1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科合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