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包括外管、腔体、连接板、连接柱以及夹持组件,所述外管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表面呈等距离环形固定连接有四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板、连接柱以及外管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腔体内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组夹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电缆进行分组固定,从而避免其相互交叉叠放,降低维修难度,并且通过分组固定能够提高其散热效率,同时为电缆提供一定的移动范围,降低其端部在使用过程中受风力影响而折断的几率,提高电缆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管
,具体为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
技术介绍
[0002]CPVC电力管通常用作电缆保护管,该产品具有高强度、柔韧性好、耐高温、耐腐蚀、阻燃、绝缘性能良好、无污染、不易老化、质轻、施工方便等特点,其各项性能指标经国家级、省检测、鉴定和认证,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内的同类产品水平。产品性能大优于传统的石棉电缆排管及普通PVC管材,是传统电力电缆护套管的理想替代品。
[0003]关于《关于电缆接头弯曲时的相位稳定性分析》一文中提到:电缆接头弯曲—相位稳定性是考量电缆在弯曲时的相位变化。在应用操作过程中的变形将会影响到插入相位。减小弯折半径或提升弯折角度都会提升相位的变化。同样,弯折频次的增多也会造成相位发生变化的增多。而增多电缆直径/弯曲直径之比则会减小相位的变动。相位变化和频率通常呈线性关系。低密度介质电缆的相位稳定性会非常明显好于实心介质电缆;
[0004]传统式的电缆和接头相互之间有个硬接触点,很容易导致电缆开裂,这也是绝大多数测试工程师在应用传统测试电缆测试过程中最头痛的现象,而这并不是简单选用热缩套管就可以处理的,是因为这类硬接触点的开裂往往是测试电缆在反复折弯后,张力通过电缆传导到硬接触点,引起硬接触点老化而开裂。
[0005]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力管其内穿设的电缆较多,这些电缆相互交叉叠放在一起,会导致在对电缆进行维修作业时不易于找到目标电缆,为维修作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通过电线杆架在空中的电缆,维修时需要高空作业,维修难度更大,并且电缆的端部在与其他部件器件相连接时由于被管道固定,位置受限会发生弯折,进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容易损伤,降低使用寿命;
[0006]并且电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且产生的热量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而电缆相互交叉叠放不利于管道内部的散热,因此会降低电缆使用安全性。
[0007]为此,提出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电缆进行分组固定,从而避免其相互交叉叠放,降低维修难度,并且通过分组固定能够提高其散热效率,同时为电缆提供一定的移动范围,降低其端部在使用过程中受风力影响而折断的几率,提高电缆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包括外管、腔体、连接板、连接柱以及夹持组件,所述外管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外表面呈等距离环形固定连接有四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板、连接柱以及外管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腔体内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组夹持组件;
[0010]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板一、夹持板二、连接块、T型块以及弹簧,所述连接柱内表面位于腔体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一,且活动槽一内部嵌入式活动连接有球形块,所述球形块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端贯穿至腔体的内部与夹持板一固定连接,所述腔体内表面的一侧与活动槽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二,且活动槽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槽二的内部活动连接有T型块,且T型块与活动槽二结构相匹配,所述T型块远离活动槽二的一端贯穿至腔体的内部并与夹持板二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电缆进行分组固定,从而避免其相互交叉叠放,降低维修难度,并且通过分组固定能够提高其散热效率,同时为电缆提供一定的移动范围,降低其端部在使用过程中受风力影响而折断的几率,提高电缆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0012]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依次将多组电缆贯穿至与其相对应的夹持板一与夹持板二之间,夹持板二在电缆作用下挤压下推动T型块向挤压弹簧的方向在活动槽二的内部移动,因此能够保证能夹持板一与夹持板二的内表面与电缆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且当电缆的端部向一侧弯折时,受到电缆的拉力作用夹持板一与夹持板二分别带动球形块与T型块随着电缆同步转动,因此能够避免电缆向一侧倾斜时受到夹持板一、夹持板二限制而发生弯折,影响电力的传输。
[0013]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一的两侧外表面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且夹持板二的外表面与夹持板一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一的外表面靠近固定板二的一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固定板一的一端贯穿固定板二并与固定板二活动连接,所固定板二的内部与固定杆的连接处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4]通过设置限位块与固定杆,能够有效的限制夹持板二与夹持板一之间的间隙,避免由于两者间隙过大而降低电缆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使夹持板一与夹持板二受到电缆作用时同步转动,保证电缆固定的牢固性。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外表面位于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的位置套接有螺纹气囊,且螺纹气囊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一、固定板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气囊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出气孔。
[0016]通过在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固定连接螺纹气囊,能够在电缆使用过程中,提高其表面以及腔体内部的散热效果,降低电缆表面的温度,提高电缆的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当电缆受到外界风力影响轻微摆动时,夹持板二受到电缆的拉扯带动起表面的固定板二沿固定杆拉伸或者挤压螺纹气囊,如此反复,因此螺纹气囊外表面开设的出气孔反复进气、出气,从而加快腔体以及电缆周围的空气流动速率,提高电缆的散热效率。
[0017]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一与夹持板二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凸起,若干组所述凸起的呈等距离环形分布于夹持板一、夹持板二的内部,且凸起的厚度为0.5CM,所述凸起的材质为防静电硅胶。
[0018]通过设置防静电硅胶材质的凸起,降低电缆与夹持组件的接触面积,为电缆与夹持板一、夹持板二提供充足的散热空间,并且避免电缆在受到外界影响摆动与夹持板一、夹持板二产生摩擦而产生静电的几率,保证电缆的正常传输,提高电缆的传输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0019]优选的,若干组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且防静电层的材质为防静电陶瓷材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灰尘会进入腔体的内部,而灰尘颗粒以及其他物质在腔体内部飘浮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因此通过设置防静电层,能够有效降低腔体内部产生的静电对装置的影响,从而提高外管的使用寿命。
[0021]优选的,位于同一组腔体内部的相邻的两组夹持组件中的两组夹持板一以及两组夹持板二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片,且弹性片的材质为防静电硅胶。
[0022]通过在两组夹持组件之间设置弹性片,能够在保证夹持组件随着电缆在一定范围能转动的同时,降低在安装过程中,电缆卡入两组夹持组件的空隙的几率,提高安装效率。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包括外管(1)、腔体(2)、连接板(3)、连接柱(4)以及夹持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4),且连接柱(4)的外表面呈等距离环形固定连接有四组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一端与连接柱(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管(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板(3)、连接柱(4)以及外管(1)之间形成腔体(2),所述腔体(2)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腔体(2)内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组夹持组件(5);所述夹持组件(5)包括夹持板一(51)、夹持板二(52)、连接块(53)、T型块(54)以及弹簧(55),所述连接柱(4)内表面位于腔体(2)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一(21),且活动槽一(21)内部嵌入式活动连接有球形块(22),所述球形块(22)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3),且连接块(53)的一端贯穿至腔体(2)的内部与夹持板一(51)固定连接,所述腔体(2)内表面的一侧与活动槽一(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二(23),且活动槽二(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55),所述活动槽二(2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T型块(54),且T型块(54)与活动槽二(23)结构相匹配,所述T型块(54)远离活动槽二(23)的一端贯穿至腔体(2)的内部并与夹持板二(5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VC高压电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一(51)的两侧外表面远离连接块(5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56),且夹持板二(52)的外表面与夹持板一(51)对应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卫阳,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丁卫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