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02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包括:伞形胎膜,其上部为弧形结构,伞形胎膜的上部用于支撑砖块;主杆,其上端与伞形胎膜的下部中心位置连接,且主杆与伞形胎膜相互垂直设置;支撑杆,主杆的中部套设有旋转扣件,旋转扣件与支撑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作业平台,支撑杆的下端与作业平台的上侧面连接,支撑杆与作业平台的上侧面垂直相交。上述支撑结构组装成本低,设计旋转扣件及顶撑丝杆的调节顶紧装置,能有效保障斜管上半圆砌体施工质量,避免砌体环缝、放射缝厚度超标;伞形支撑体系与作业平台在施工中相互配合顶撑,达到整体稳定的效果,确保砌筑作业时,作业平台不晃动,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炉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高炉产生的高炉煤气含有大量灰尘,必须将高炉煤气中的灰尘除去后成为净化煤气方可使用,下降管是连接高炉炉体和除尘器装置之一。下降管内衬一般采用喷涂料内衬或砌砖内衬。设计为砌砖内衬时,施工条件相对复杂,安全措施要求高,特别是下降管属于大型斜管,其上半圆砌体施工难度大、危险性大,很难确保质量,砌体环缝、放射缝厚度超标是投产后砌体脱落的关键因素。
[0003]以3200m3高炉为例,下降管上部绝对高程为92.000m,下部绝对高程为45.000m,下降管角度为45
°‑
60
°
,直径为3.3m,长度为67米,内衬砖量为127t。传统方法是采用竹片对每一块砌体顶撑,而对于大型斜管,施工平台能够顶撑的空间有限,而且这种方式可靠性不高,在施工时稍有晃动,就会造成砖块掉落,砸伤作业人员。因此,需要研发专门的施工方法,确保上半圆砌体施工安全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旨在解决在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施工时,提高其安全性的问题。
[0005]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包括:
[0006]伞形胎膜,其上部为弧形结构,所述伞形胎膜的上部用于支撑砖块;
[0007]主杆,其上端与所述伞形胎膜的下部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主杆与所述伞形胎膜相互垂直设置;
[0008]支撑杆,所述主杆的中部套设有旋转扣件,所述旋转扣件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
[0009]作业平台,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垂直相交;其中,
[0010]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杆并排设置,且保持预设间距,所述挡板用于当所述主杆带动所述伞形胎膜在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上转动时,与所述主杆的下端接触,以限制所述主杆的转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伞形胎膜包括支撑骨架和弧形钢板,若干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杆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钢板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弧形钢板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砖块接触,并对其进行支撑。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杆的下端穿设有一顶撑丝杆,所述顶撑丝杆与所述主杆螺纹连接,所述顶撑丝杆用于与所述挡板接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为一三角型框架结构,其上侧面设置有一支撑斜面,所述
支撑杆和挡板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撑斜面上,且所述支撑杆和挡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斜面垂直相交。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靠近砌砖行进方向的一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挡板的高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斜面上设置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斜面靠近斜管下侧面的一端。
[0017]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的后方设置一运砖小车,所述运砖小车与所述卷扬机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的前端与一手拉葫芦连接,所述手拉葫芦与未砌砖的斜管固定连接,所述手拉葫芦用于驱动所述作业平台前进。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斜面的下侧设置有底板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支撑斜面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斜管的下底面接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组装成本低,所有构件均是常见的施工材料;设计旋转扣件及顶撑丝杆的调节顶紧装置,能有效保障斜管上半圆砌体施工质量,避免砌体环缝、放射缝厚度超标;伞形支撑体系与作业平台在施工中相互配合顶撑,达到整体稳定的效果,确保砌筑作业时,作业平台不晃动,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结合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包括伞形胎膜1、主杆4、支撑杆6和作业平台。
[0027]具体而言,伞形胎膜1的上部为弧形结构,所述伞形胎膜1的上部用于支撑砖块。主杆4的上端与所述伞形胎膜1的下部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主杆4与所述伞形胎膜1相互垂直设置。主杆4优选为钢管。
[0028]具体而言,所述伞形胎膜1包括支撑骨架3和弧形钢板2,若干所述支撑骨架3的一端与所述主杆4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钢板2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弧形钢板2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砖块接触,并对其进行支撑。具体的,支撑骨架3以放射状与主杆4的上端连接,并与弧形钢板2的内侧面连接,优选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0029]具体而言,主杆4的中部套设有旋转扣件5,所述旋转扣件5与所述支撑杆6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主杆4以支撑杆6的上端为转轴进行转动,并且,主杆4带动伞形胎膜1转动,从而调整伞形胎膜1在砌砖时的支撑位置。
[0030]具体而言,所述支撑杆6的下端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杆6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垂直相交。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挡板8,所述挡板8与所述支撑杆6并排设置,且保持预设间距,所述挡板8用于当所述主杆4带动所述伞形胎膜1在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上转动时,与所述主杆4的下端接触,以限制所述主杆4的转动。挡板8优选为钢板。
[0031]具体而言,所述作业平台为一三角型框架结构,其上侧面设置有一支撑斜面10,支撑斜面10优选为一钢板,所述支撑杆6和挡板8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撑斜面10上,且所述支撑杆6和挡板8分别与所述支撑斜面10垂直相交。
[0032]具体而言,所述支撑斜面10的下侧设置有底板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支撑斜面10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斜管14的下底面接触。支撑斜面10、底板和支撑梁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伞形胎膜,其上部为弧形结构,所述伞形胎膜的上部用于支撑砖块;主杆,其上端与所述伞形胎膜的下部中心位置连接,且所述主杆与所述伞形胎膜相互垂直设置;支撑杆,所述主杆的中部套设有旋转扣件,所述旋转扣件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作业平台,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垂直相交;其中,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杆并排设置,且保持预设间距,所述挡板用于当所述主杆带动所述伞形胎膜在所述作业平台的上侧面上转动时,与所述主杆的下端接触,以限制所述主杆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胎膜包括支撑骨架和弧形钢板,若干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杆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钢板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弧形钢板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砖块接触,并对其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下端穿设有一顶撑丝杆,所述顶撑丝杆与所述主杆螺纹连接,所述顶撑丝杆用于与所述挡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斜管砌砖内衬上半圆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泉李根田红云唐明丰张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