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96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4
一种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包括液体收集杯,液体收集杯包括环形积液槽,环形积液槽中心为管道贯穿通道,环形积液槽的外壁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与环形积液槽连通;环形积液槽为条形槽通过卷和形成的环形结构或者环形积液槽为多个弧形槽拼接而成的环形结构。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竖直管路内液体介质的回收;能有效地防止液体介质洒落,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能防止环境污染。也能防止环境污染。也能防止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道残余介质收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竖直管道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法兰连接,当进行设备检修或更换管道时,需要将法兰拆除,如果竖向管道内残余有介质液体,在松开法兰螺栓或完全拆除法兰时,会有大量液体溢出,液体会沿着管壁下流,造成介质流失和浪费,也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是腐蚀性液体,很可能伤害工作人员或腐蚀设备基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余液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竖直管路内液体介质的回收;能有效地防止液体介质洒落,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能防止环境污染。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包括液体收集杯,液体收集杯包括环形积液槽,环形积液槽中心为管道贯穿通道,环形积液槽的外壁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与环形积液槽连通;
[0006]环形积液槽为条形槽通过卷和形成的环形结构或者环形积液槽为多个弧形槽拼接而成的环形结构。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环形积液槽的外壁板顶部边缘向斜上方延伸形成喇叭形收集壁。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环形积液槽的内壁板处用于设置绑扎带。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液体收集杯为硬质弹性材质,环形积液槽为条形槽通过卷和形成的环形结构,环形积液槽的开口处相互错开并重叠。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环形积液槽的开口缝隙处用于设置水封或密封条或胶带。
[00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内壁板上设有多个定位耳,定位耳处用于安装绑扎带。
[00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液体收集杯由第一半液体收集杯和第二半液体收集杯拼接而成。
[0013]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竖直管路内液体介质的回收;能有效地防止液体介质洒落,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能防止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中本技术使用效果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中本技术三维结构图图一(未安装绑扎带);
[0018]图3为实施例1中本技术三维结构图图二(已安装绑扎带);
[0019]图4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俯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侧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C型弹性垫结构图。
[0022]图中:液体收集杯1、环形积液槽101、管道贯穿通道102、喇叭形收集壁103、外壁板104、内壁板105、导流槽2、绑扎带3、定位耳4、竖直管道5、连接耳板6、C型弹性垫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包括液体收集杯1,液体收集杯1包括环形积液槽101,环形积液槽101中心为管道贯穿通道102,环形积液槽101的外壁设有导流槽2,导流槽2与环形积液槽101连通;导流槽2将余液汇流到一处,方便用容器盛装。
[0025]进一步地,液体收集杯1为硬质弹性材质,环形积液槽101为条形槽通过卷和形成的环形结构,环形积液槽101的开口处相互错开并重叠。液体收集杯1优选为硬质塑料或薄钢,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且能自保持自身的外形。
[0026]安装时,先将液体收集杯1掰开一道缺口,再将液体收集杯1从竖直管道5侧部套在竖直管道5上,松开液体收集杯1后,液体收集杯1靠自身的弹力恢复原始状态。液体收集杯1在一定范围了可以改变管道贯穿通道102的口径,从而使本装置能够适应一定外径范围的竖直管道5。
[0027]进一步地,环形积液槽101的外壁板104顶部边缘向斜上方延伸形成喇叭形收集壁103。喇叭形收集壁103增加了液体收集杯1收集余液的有效范围。
[0028]进一步地,环形积液槽101的内壁板105处用于设置绑扎带3。绑扎带3为尼龙扎带或刚扎带,使管道贯穿通道102与竖直管道5贴合。
[0029]进一步地,环形积液槽101的开口缝隙处用于设置水封或密封条或胶带。本实施例中的液体收集杯1最大缺点是液体会从液体收集杯1缝隙中渗漏,会有少量的余液会透过缝隙继续沿着竖直管道5外壁下流;而采用水封或密封条或胶带,可以减少液体的渗漏量。
[0030]进一步地,如图2

3所示,内壁板105上设有多个定位耳4,定位耳4处用于安装绑扎带3。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4

6所示,液体收集杯1的结构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0033]液体收集杯1由第一半液体收集杯和第二半液体收集杯拼接而成。在环形积液槽101和喇叭形收集壁103的外壁均设有连接耳板6,连接耳板6靠连接螺栓连接。管道贯穿通道102中部设有C型弹性垫7,C型弹性垫7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竖直管道5进行更换。
[0034]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收集杯(1),液体收集杯(1)包括环形积液槽(101),环形积液槽(101)中心为管道贯穿通道(102),环形积液槽(101)的外壁设有导流槽(2),导流槽(2)与环形积液槽(101)连通;环形积液槽(101)为条形槽通过卷和形成的环形结构或者环形积液槽(101)为多个弧形槽拼接而成的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积液槽(101)的外壁板(104)顶部边缘向斜上方延伸形成喇叭形收集壁(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管道内残余介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积液槽(101)的内壁板(105)处用于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磊左文晏仁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