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覆盖用具包装体及观察试样的覆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978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10),其特征在于,具备:超薄膜(1),用于覆盖观察试样;和主体部(2),具有形成有开口部(4)的保持部(3),超薄膜(1)形成得比开口部(4)大,超薄膜(1)以封住开口部(4)的方式通过物理吸附粘贴于至少保持部(3)的上表面和侧面的一部分,而被保持于保持部(3)。被保持于保持部(3)。被保持于保持部(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覆盖用具包装体及观察试样的覆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覆盖用具包装体及观察试样的覆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显微镜的成像技术时时刻刻不断进步,是将生命现象现场可视化得到实时信息的不可或缺的观察法。以双光子激发显微镜、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超分辨率显微镜的开发为例,在硬件面(显微镜主体、观察精度)的开发中,有令人惊叹的技术。另外,最近,开发出将内脏器官等生物体组织透明化的试剂(非专利文献1、2),生物体组织的特定蛋白质的深部成像成为可能,以前做不到的将生物体组织整体进行成像的需求急剧增加。
[0003]在此,为了容易进行说明,先对观察试样和观察检体进行定义。将观察试样设为细胞或生物体组织等、或在观察用基材或者保持件之上载置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等,将利用超薄膜将该观察试样覆盖后的试样定义为观察检体。
[0004]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试样的制作(软件面),现有技术中,将想要观察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利用透明化试剂(非专利文献1、2)进行透明化,将该生物体组织放在盖玻片(观察用基材)上。然而,该观察试样由于不能防止细胞或生物体组织的干燥,导致由于惯性力使得图像模糊,难以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该现有技术的干燥课题,通过利用水凝胶将细胞或生物体组织包裹能够避免,但是,透明化后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回到原来的不透明状态。因此,开发出以下方法:将想要观察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放到盖玻片(观察用基材)上,从其上方利用超薄膜进行覆盖的方法(观察检体)。通过这样做,能够在保持透明性的同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对于该观察试样,从盖玻片(观察用基材)侧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除此以外,还提出了以下方法:将超薄膜作为观察用基材,利用超薄膜将细胞或生物体组织覆盖,从超薄膜侧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在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没有盖玻片那样的光学障碍,因此,能够观测到细胞或生物体组织的更深部。(非专利文献3)这样,在显微镜的成像时,产生利用超薄膜进行覆盖的需求。然而,进行覆盖之前的超薄膜经过浸渍在水性溶剂中的状态。因此,在用镊子等将超薄膜从水性溶剂取出到大气中时,超薄膜产生扭曲等,以平坦的状态取出是困难的。其结果,存在以下问题:将对象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整体利用超薄膜覆盖是非常难的。
[0005]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以下方法:将无纺布作为基材,在其上具有超薄膜,将无纺布的超薄膜侧与覆盖体粘贴,通过用手指肚摩擦无纺布,来将超薄膜转帖到覆盖体。(专利文献1)
[0006]此外,进行以下步骤:使超薄膜浮于水性溶剂,在该超薄膜上放置生物体组织,进而,从其上方放置盖玻片(观察用基材),将生物体组织和盖玻片(观察用基材)利用超薄膜覆盖(非专利文献4)。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
[0009]非专利文献1:H.Hama,et al.,Nat.Neurosci.,14,1481(2011)
[0010]非专利文献2:H.Hama,et al.,Nat.Neurosci.,18,1518(2015)
[0011]非专利文献3:防水性超薄膜的制备和无盖玻片深度生物成像方法的建立,第8届CSJ化学节2018,学生海报展示,领域:2.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展示号:P2

072,2018年10月23日举办
[0012]非专利文献4:Y.Okamura,et al.,Adv.Mater.,29,1703139(2017)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

16493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超薄膜的转帖方法,能够转帖到观察试样的表面,但是,难以利用超薄膜包裹到观察试样的背面来制作观察检体。另外,为了转帖超薄膜,需要摩擦无纺布侧,因此,有细胞或生物体组织压碎、或细胞或生物体组织从盖玻片(观察用基材)的规定位置错开等可能性,有对想要观察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带来压力造成的影响的可能性。
[0017]另外,对于非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观察检体的制作方法,作业麻烦且需要熟练。另外,存在在利用超薄膜覆盖生物体组织和盖玻片(观察用基材)之前,超过需要的水性溶剂进入盖玻片(观察用基材)与超薄膜之间,而对想要观察的细胞或生物体组织环境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并且,在生物体组织较重的情况下,有时超薄膜向下方的变形变大,生物体组织会落入水性溶剂中,而不能制作观察检体。
[0018]此外,对细胞或生物体组织进行观察的研究人员为了制造这样的观察检体,需要得到超薄膜,但是,为了搬运超薄膜,除了如上述那样利用粘贴有超薄膜的无纺布提供以外,只有提供还带有在超薄膜制造时使用的牺牲层和基材的薄膜、或在使超薄膜浮于溶剂的状态下按每种溶剂提供,存在超薄膜的搬运、流通非常困难的课题。
[001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在观察检体的制作时作业容易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覆盖用具包装体及观察试样的覆盖方法。
[002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2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超薄膜,用于覆盖观察试样;和主体部,具有形成有开口部的保持部,所述超薄膜形成得比所述开口部大,所述超薄膜以封住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通过物理吸附粘贴于至少所述保持部的上表面和侧面的一部分,而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0022]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马上利用除去了牺牲层和基材后的超薄膜。另外,超薄膜通过物理吸附粘贴并保持于保持部,因此在观察检体的制作时,能够不在超薄膜产生扭曲等而容易地将观察试样覆盖。
[002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中,优选,所述主体部具备:板部,由板材构成所述保持部,并在所述板材形成通孔作为所述开口部;以及壁部,从所述板部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而设置。
[0024]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利用主体部将浮于溶剂的超薄膜捞起并取出时,利用壁
部进行支撑,从而超薄膜的捞起作业变得容易。
[0025]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中,优选,所述主体部具备:框部,由线材构成所述保持部,并将所述线材配置为框状作为所述开口部;以及把手部,与所述框部连接。
[0026]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利用主体部将浮于溶剂的超薄膜捞起并取出时把持把手部,从而超薄膜的捞起作业变得容易。
[002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中,优选,所述保持部具有在所述超薄膜被保持的上表面侧形成凹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形成于比所述开口部靠外侧的、所述保持部的外周侧,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开有所述开口部。
[0028]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保持部具有台阶部,因此,在观察检体的制作时,即使在将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放置于作业台等的情况下,也能够自立,并且将观察试样覆盖的区域的超薄膜也不会粘贴于作业台等。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超薄膜,用于覆盖观察试样;和主体部,具有形成有开口部的保持部,所述超薄膜形成得比所述开口部大,所述超薄膜以封住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通过物理吸附粘贴于至少所述保持部的上表面和侧面的一部分,而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备:板部,由板材构成所述保持部,并在所述板材形成通孔作为所述开口部;以及壁部,从所述板部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备:框部,由线材构成所述保持部,并将所述线材配置为框状作为所述开口部;以及把手部,与所述框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观察试样用覆盖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具有在所述超薄膜被保持的上表面侧形成凹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形成于比所述开口部靠外侧的、所述保持部的外周侧,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开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阳介张宏喜多理王木村启志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东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