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出风口结构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75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出风口结构以及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的凝露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盒以及设置在电机盒内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面板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导风面板转动;电机盒上设有散热孔,电机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散热孔相配合的防凝露凸起,防凝露凸起不仅使得从空调器的壳体内吹出的冷风只能从凝露构件的背风侧吹向防凝露凸起的迎风侧,而且改变了通过散热孔从电机盒内流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从而减小了冷风与从热风的接触面积,使得冷风能够快速带走热风,能够有效减少电机盒上形成的凝露。能够有效减少电机盒上形成的凝露。能够有效减少电机盒上形成的凝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出风口结构以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出风口结构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设备也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用户对于空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漏出来,其中一个就是空调出风口的凝露问题。
[0003]以风管机为例,风管机设置了用于导风的出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包括面板框架、导风板和电机,电机设置在电机盒内,面板框架上设有出风口,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电机用于驱动导风板转动。在风管机制冷运行的过程中,电机工作过程中会发热,现有的电机盒表面设有散热孔,通过散热孔散发的热量与从风管机内吹出的冷风相遇后液化冷凝,在电机和电机盒的表面形成凝露,凝露随风管机的送风吹出、或滴落至地面,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出风口结构以及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器的电机和电机盒的凝露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盒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盒内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风面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面板转动;其中,所述电机盒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孔相配合的防凝露凸起。
[0006]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盒包括彼此连接的盒体与盒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散热孔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防凝露凸起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壁上。
[0007]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凝露凸起包括从所述盒体的外壁上同时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同时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面连接,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孔沿出风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散热孔沿出风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四部分盖设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三端面以及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端面围设形成的平面上。
[0008]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面的高度沿所述出风方向逐渐增大;并且/或者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端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端面的高度沿所述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0009]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散热孔在所述盒体的外壁呈矩阵式排布。
[0010]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凝露凸起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防凝露凸起在所述盒体的外壁呈矩阵式排布,并且/或者沿出风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防凝露凸起的第四部分的高度整体沿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0011]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防凝露凸筋,所述多个防凝露凸筋沿所述盒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2]在上述驱动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传动构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构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盒设置在所述传动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盒伸缩,进而实现所述导风面板的伸缩。
[0013]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该出风口结构包括面板框架、导风面板以及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
[001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机构或出风口结构。
[0015]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盒以及设置在电机盒内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面板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导风面板转动;其中,电机盒上设有散热孔,电机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散热孔相配合的防凝露凸起。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机盒上只设有散热孔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电机盒上设置散热孔以及在电机盒上的外壁上设置与散热孔相配合的防凝露凸起,防凝露凸起不仅使得从空调器的壳体内吹出的冷风只能从凝露构件的背风侧吹向防凝露凸起的迎风侧,而且改变了通过散热孔从电机盒内流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使得热风只能从防凝露凸起的开口方向流出,从而减小了冷风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使得冷风能够快速带走热风,从而降低了热风中的水蒸气在电机盒上液化冷凝的概率,能够有效减少电机盒上形成的凝露,提高了用户体验。
[0017]进一步地,防凝露凸起包括从盒体的外壁上同时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同时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面与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面连接,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面与第三部分的第一端面连接,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位于散热孔沿出风方向的两侧,第三部分位于散热孔沿出风方向的上游侧;第四部分盖设在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面、第二部分的第三端面、第三部分的第二端面围设形成的平面上,防凝露凸起形成将散热孔半包围的结构,对散热孔形成了保护,即使热风中的水蒸气在电机盒上液化冷凝形成凝露,形成的凝露也只会附着在盒体的外壁上和防凝露凸起的外壁上,避免了凝露通过散热孔进入盒体内,从而避免了凝露腐蚀电机;进一步地,从电机盒内流出的热风只能从防凝露凸起的开口方向(即出风方向的下游侧)流出,避免了热风从散热孔流出后直接扩散,从而减小了冷风与热风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在电机盒上形成的凝露,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0018]进一步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增大了盒体的有效通风面积,加速了盒体处的空气流动,进一步促进了盒体内外两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盒体的温度只是略低于环境温度,进一步减少了在盒体上形成的凝露,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0019]进一步地,防凝露凸起的数量为多个,与散热孔的数量相匹配,能够对每个散热孔均形成保护,完全避免了凝露通过散热孔进入盒体内;多个防凝露凸起在盒体的外壁呈矩阵式排布,相邻的两个防凝露凸起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能够容纳凝露,避免了凝露水珠从盒体上滴落至地面,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沿出风方向排列的多个防凝露凸起的第四部分的高度整体沿出风方向逐渐增大,使得从空调器的壳体内吹出的冷风流经防凝露凸起时,始终沿着越来越远离盒体的方向流动,进一步减小了冷风与热风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在电机盒上形成的凝露。
[0020]进一步地,盒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防凝露凸筋,防凝露凸筋增大了盒体与凝露水珠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凝露水珠与流动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凝露水滴蒸发,避免了凝露水珠从盒体上滴落至地面,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出风口结构以及空调器。附图中: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导风面板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盒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盒内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导风面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面板转动;其中,所述电机盒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孔相配合的防凝露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盒包括彼此连接的盒体与盒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散热孔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防凝露凸起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凸起包括从所述盒体的外壁上同时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同时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端面连接,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孔沿出风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散热孔沿出风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四部分盖设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三端面以及所述第三部分的二第端面围设形成的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义郑春梁崔丽敏徐雪峰张兵兵马平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