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定位支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包括平端碳纤维管、固定于平端碳纤维管一端的空心球、固定于空心球一侧的连接球以及固定于连接球底面的加强碳纤维管,所述空心球包括镂空的球面部和用来固定平端碳纤维管的柱形部,所述球面部上具有位于柱形部对面的操作孔,所述柱形部的侧面具有与连接球的外径对应的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内具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球横穿一根通孔型连接轴,螺栓从外侧穿过通孔型连接轴并紧固于所述螺纹孔上。本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使整体框架处于三角体稳定结构,整体安装紧固稳定,结构小巧,不占用空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定位支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如今长期以来一直着眼于提高生产率和加工质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有限利用以及降低污染在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临环境和能源的双重挑战,制业的转型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制造业已经逐步迈入轻量化、智能信息化时代。
[0003]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用户对汽车的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整车厂为保持产品竞争力,对车型更新及新车型推出的脚步不断加快的同时,各汽车厂家也在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也把注意力转向了测量技术的开发。制造技术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测量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的测量技术不断地揭示新工艺的不足之处,使之进一步创新和改造,变得更加完善。检具、夹具作为测量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生产现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单一车型专用检具、夹具的形式已逐渐无法满足要求,车厂对检具、夹具供应商产品的经济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满足多功能、柔性化、高效率,低成本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满意程度。而检具、开口检具、测量支架、夹具、装具、抓具通用结构件目前往往要通过碳纤维框架来固定位置。
[0004]在框架的一些凸出位置需要安装器材,所以需要预留一些安装位置,同时也要用加强碳纤维管对其结构进行补强,这种节点上的用到的连接结构与内部的节点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提供这样的连接组件来实现以上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能够实现碳纤维框架转角位置的稳固固定。
[0006]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包括平端碳纤维管、固定于平端碳纤维管一端的空心球、固定于空心球一侧的连接球以及固定于连接球底面的加强碳纤维管,所述空心球包括镂空的球面部和用来固定平端碳纤维管的柱形部,所述球面部上具有位于柱形部对面的操作孔,所述柱形部的侧面具有与连接球的外径对应的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内具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球横穿一根通孔型连接轴,螺栓从外侧穿过通孔型连接轴并紧固于所述螺纹孔上。
[0007]具体的,所述连接球上设有能让其相对通孔型连接轴的轴线在90
°
范围内转动的腰槽。
[0008]具体的,所述球面部上还具有穿管孔,所述穿管孔的轴线与操作孔的轴线夹角呈45~90
°
。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使整体框架处于三角体稳定结构,整体安装紧固稳定,结构小巧,不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中的空心球与碳纤维管连接节点的局部剖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的空心球与碳纤维管连接部件的爆炸图。
[0013]图中数字表示:
[0014]1‑
平端碳纤维管,
[0015]2‑
空心球,21
‑
球面部,211
‑
穿管孔,212
‑
操作孔,22
‑
柱形部,221
‑
凹球面,222
‑
螺纹孔;
[0016]3‑
连接球,31
‑
腰槽;
[0017]4‑
加强碳纤维管;
[0018]5‑
通孔型连接轴;
[0019]6‑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包括平端碳纤维管1、固定于平端碳纤维管1一端的空心球2、固定于空心球2一侧的连接球3以及固定于连接球3底面的加强碳纤维管4,空心球2包括镂空的球面部21和用来固定平端碳纤维管1的柱形部22,球面部21上具有位于柱形部22对面的操作孔212,柱形部22的侧面具有与连接球3的外径对应的凹球面221,凹球面221内具有螺纹孔222,连接球3横穿一根通孔型连接轴5,螺栓6从外侧穿过通孔型连接轴5并紧固于螺纹孔222上。安装时,平端碳纤维管1与空心球2预先固定,连接球3与加强碳纤维管4预先固定,然后连接球3内穿通孔型连接轴5继而用螺栓5连接到空心球2上,实现框架内的角形连接。穿管孔211会按照实际需要的角度设计,用来穿设其他管材,操作孔212一方面用于拧紧平端碳纤维管1与柱形部22的固定螺丝(未标注),另一方面用来对穿管孔211打胶,实现管材与空心球2的固定连接。本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使整体框架处于三角体稳定结构,整体安装紧固稳定,结构小巧,不占用空间。
[0023]如图1所示,连接球3上设有能让其相对通孔型连接轴5的轴线在90
°
范围内转动的腰槽31。实际应用中,加强碳纤维管4与平端碳纤维管1的连接角度有多种方式,也意味着螺栓5与标准连接球3的相对位置应该可以转动,所以设置腰槽31来进行避位,使连接结构的开合角在0~90
°
范围内变化。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球面部上还具有穿管孔211,穿管孔211的轴线与操作孔212的轴线夹角呈45~90
°
。穿管孔211会占据很大的空心球2空间,又要保证不影响操作孔212和柱形部22强度,因此与操作孔212的夹角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00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纤维框架的柱面凹槽转角连接球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端碳纤维管、固定于平端碳纤维管一端的空心球、固定于空心球一侧的连接球以及固定于连接球底面的加强碳纤维管,所述空心球包括镂空的球面部和用来固定平端碳纤维管的柱形部,所述球面部上具有位于柱形部对面的操作孔,所述柱形部的侧面具有与连接球的外径对应的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内具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球横穿一根通孔型连接轴,螺栓从外侧穿过通孔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春旭,叶超,
申请(专利权)人:巨硕精密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