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45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口吊装装置,包括:承载支架;滑轮架,设在承载支架顶部;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承载举升块,设在承载板上方;支腿;伸缩动力单元,包括缸体和伸缩杆,缸体上端与承载板固定、下端与支腿固定,伸缩杆穿过承载板与承载举升块顶推配合;承载杆,贯穿承载板和承载举升块,承载杆上设有第一和第二贯通孔;第一插销,穿过承载举升块和第一贯通孔;第二插销,穿过承载板和第二贯通孔;交替性仅安装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使伸缩杆控制承载举升块上下移动,第一插销带动承载杆间歇性上升,一段距离后连接下一节承载杆,重复操作直至组成一定高度的承载杆串。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举升重量大,垂直高度调节方便,受井场条件限制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口吊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井口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气生产井在测试时,现有技术一般是用吊车、旋转举升装置和垂直举升系统三种方式来实现防喷管的安装或卸放。
[0003]其中,吊车安装是先将防喷管串在地面连接好,用吊车钩悬吊防喷管串一端将其竖立来完成防喷管的安装或卸放,然而当井场环境差时,存在吊车不能到达井口、伸缩长度受限、使用成本高等缺陷。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20445752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喷管安装装置,属于旋转举升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在防喷管一端的举升机构、供油机构、油壬结构、起升支架和固定在起升支架上的第一、二起升油缸,起升支架与油壬结构铰接,举升机构包括举升固定套,举升固定套套装在防喷管上,且举升固定套固定在起升支架上。第一、二起升油缸的伸缩端分别与油壬结构铰接,第一、二起升油缸的伸缩端对称分布于防喷管两侧,第一、二起升油缸分别与供油机构连接,通过举升机构带动防喷管由倾斜转为直立,对防喷管安装或卸放。该装置是由举升机构、油壬结构、起升支架、第一、二起升油缸、举升固定套组成的可旋转三角架,用双液压缸使三角架旋转并带动防喷管由倾斜转为直立。
[0005]上述旋转举升装置因结构限制,存在旋转角度小、活动范围窄、防喷管长度不能长、举升重量小,只适用于短防喷管安装或卸放,更不能对防喷管长度进行增加或缩减,举升过程中容易产生弯矩对举升防喷管及井口的伤害等缺陷。
[0006]授权公告号为CN20909998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喷管垂直举升系统,包括基座支架、举升架、旋转臂、防喷管以及液压控制系统。基座支架的固定筒安装于井口的下捕捉器上,基座支架的对位液缸活塞杆连接可旋转的旋转臂;举升架的支撑框架一端与基座支架配合,另一端安装有调节支脚,举升架还包括液压马达、传动丝杠、举升托板组件,液压马达在液压控制系统的驱动下带动传动丝杠做旋转运动,丝杠驱动举升托板组件上下运动,举升托板组件将防喷管垂直举升。使用时,一级一级的防喷管安装于举升架上,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液压马达正转,使举升托板组件向上举升防喷管,直至旋转臂上的定位机构卡入防喷管定位环内,液压马达反转,举升托板组件下行,开始举升第二级防喷管,第二级防喷管上升并与第一防喷管固定连接,然后进行下一级防喷管的举升。最后,完成整个防喷管串的举升后,通过手压泵给对位液缸打压,旋转臂和防喷管串整体上移,旋转臂的定位凸耳从基座支架的定位槽中解脱,旋转臂以对位液缸为回转中心旋转180度,使防喷管串正对下捕捉器,然后将防喷管串与下捕捉器连接。
[0007]上述防喷管垂直举升系统安装使用时,是安装固定在测试井口旁,液压缸活塞行程是一定的,通过液压缸活塞行程来实现防喷管的安装和立放。存在因活塞行程受限,不能安装和立放过长或过重防喷管,局限范围小,更不能方便的对防喷管长度进行增加或缩减,此外液压缸与防喷管偏心不对称安置,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风险等缺陷。
[0008]以上所述的几种装置,都或多或少存在各种缺陷,主要是举升重量小、垂直高度调整受限、受井场作业条件限制较大,此外,除吊车外,另外两种装置都只能适用于防喷管吊装,对于需要在井口进行吊装的其他设备,则需要另外配置吊装设备,造成成本投入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举升重量大、垂直高度调整不受限制、受井场作业条件限制小的井口吊装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井口吊装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口吊装装置,包括:承载支架,用于固定并支撑在井口;滑轮架,设置在承载支架的顶部,滑轮架上安装有供牵引绳绕装的定滑轮;其中,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用于固定在井口装置上;承载举升块,设置在承载板的上方;支腿,用于支撑在井口地面上;伸缩动力单元,包括缸体和能够相对于缸体伸缩移动的伸缩杆,缸体的上端与承载板固定连接、下端与支腿固定连接,伸缩杆穿过承载板与承载举升块顶推配合或固定连接;承载杆,用于上下贯穿承载板和承载举升块,承载杆上设置有沿第一径向贯通承载杆的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上下布置有多个,承载杆上还设置有沿第二径向贯通承载杆的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上下布置有多个;第一插销,用于穿过承载举升块和所述第一贯通孔将承载杆与承载举升块进行连接,承载举升块上设置有第一插销穿孔;第二插销,用于穿过承载板和所述第二贯通孔将承载杆与承载板进行连接,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二插销穿孔;使用过程中,交替性的仅安装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使伸缩动力单元的伸缩杆控制承载举升块上下往复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插销带动承载杆间歇性的上升,承载杆底部设有用于可拆连接下一节承载杆的连接结构,以在承载杆上升一段距离后连接下一节承载杆,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多节承载杆组成一定高度的承载杆串,所述滑轮架设置在最上方承载杆的顶部,以使绕装在定滑轮上的牵引绳一端连接待吊设备、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实现待吊设备的起吊。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吊装装置包括承载支架和滑轮架,其中承载支架用于固定并支撑在井口,起到支撑作用,滑轮架设置在承载支架的顶部,用于安装定滑轮,以供牵引绳绕装。
[0012]具体的,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承载举升块、支腿、伸缩动力单元和承载杆,其中承载板用于固定在井口装置上,支腿用于支撑在井口地面上,伸缩动力单元的缸体与承载板和支腿固定连接,伸缩杆穿过承载板与承载举升块顶推配合或固定连接,这样随着伸缩杆的上下移动,就可以控制承载举升块上下往复移动。
[0013]承载杆上下贯穿承载板和承载举升块,承载杆上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通过第一插销穿过承载举升块和第一贯通孔,可以将承载杆与承载举升块进行连接,通
过第二插销穿过承载板和第二贯通孔,可以将承载杆与承载板进行连接。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交替性的仅安装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例如在仅安装第一插销时,伸缩杆可以推动承载举升块上升,进而通过第一插销带动承载杆上移,而在仅安装第二插销时,伸缩杆下移,可以使承载举升块下降,再一次仅安装第一插销,又可以通过伸缩杆使承载杆上移,如此循环,承载举升块实现的是上下往复移动,而承载杆则在第一插销的带动下间歇性的上升。
[0014]由于承载杆底部设有用于可拆连接下一节承载杆的连接结构,这样在承载杆上升一段距离后就可以连接下一节承载杆,重复以上操作就可以使多节承载杆组成一定高度的承载杆串。而滑轮架设置在最上方承载杆的顶部,这样通过绕装在定滑轮上的牵引绳一端连接待吊设备、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就可以实现待吊设备的起吊。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一节一节承载杆的累积叠加,组成具有一定高度的承载杆串,使承载支架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可以满足滑轮架上定滑轮所需的工作高度,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待吊设备的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承载杆组成承载杆串,使定滑轮达到可以满足工作要求的工作高度。然后使用牵引绳来对待吊设备进行起吊,由于采用牵引绳吊装,并且定滑轮的高度可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吊装装置能够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口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支架,用于固定并支撑在井口;滑轮架,设置在承载支架的顶部,滑轮架上安装有供牵引绳绕装的定滑轮;其中,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用于固定在井口装置上;承载举升块,设置在承载板的上方;支腿,用于支撑在井口地面上;伸缩动力单元,包括缸体和能够相对于缸体伸缩移动的伸缩杆,缸体的上端与承载板固定连接、下端与支腿固定连接,伸缩杆穿过承载板与承载举升块顶推配合或固定连接;承载杆,用于上下贯穿承载板和承载举升块,承载杆上设置有沿第一径向贯通承载杆的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上下布置有多个,承载杆上还设置有沿第二径向贯通承载杆的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上下布置有多个;第一插销,用于穿过承载举升块和所述第一贯通孔将承载杆与承载举升块进行连接,承载举升块上设置有第一插销穿孔;第二插销,用于穿过承载板和所述第二贯通孔将承载杆与承载板进行连接,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二插销穿孔;使用过程中,交替性的仅安装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使伸缩动力单元的伸缩杆控制承载举升块上下往复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插销带动承载杆间歇性的上升,承载杆底部设有用于可拆连接下一节承载杆的连接结构,以在承载杆上升一段距离后连接下一节承载杆,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多节承载杆组成一定高度的承载杆串,所述滑轮架设置在最上方承载杆的顶部,以使绕装在定滑轮上的牵引绳一端连接待吊设备、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实现待吊设备的起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台,承载举升块上设置有与凸台匹配且槽口朝下的凹槽,伸缩动力单元的伸缩杆与承载举升块顶推配合,以在伸缩杆下移时,使承载举升块在自重作用下下行并通过凹槽落座在承载板的凸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仲良褚红玉刘晓玲惠小敏杨明滔黄仕勇唐莉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