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具体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背向底板的一面贯穿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背向第一滑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套管背向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动缸,所述套管朝向底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三电动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使用方便,吊装灵活、可以便于在起重机站位无法满足的狭小空间内进行吊装。空间内进行吊装。空间内进行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在建筑施工中起重机是必不可缺的物料搬运输送设备和工业安装设备,其发展水平代表了工业建设进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0003]而在建设工程中高空作业比较多,使用起重机械也比较频繁,但在一些狭小区域进行施工时,因现场作业空间有限,起重机站位无法满足,所以现有的起重设备吊装范围受限,使用不便,从而造成施工周期长,影响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器室,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背向底板的一面贯穿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0006]所述连接座背向第一滑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套管背向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动缸,所述套管朝向底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三电动缸。
[0007]优选地,所述电器室背向底板的一面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的数量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电器室的底面四角。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柱朝向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与底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远离第一固定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台,所述垫台与底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电动缸通过第一固定座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缸朝向连接座的一面贯穿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一电动缸与连接座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动缸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第二电动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与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套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电动缸通过第二固定座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背向套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连接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侧壁设置有轴套,所述转轴与轴套相配合。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电动缸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缸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二铰链座,所述第三伸缩杆远离第三电动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链座,所述第一铰链座与套管相连接,所述第二铰链座与支撑柱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动缸可以使得物料进行升降,通过设置的第三电动缸可以调整升降的角度,从而便于对物料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满足施工作业,且通过设置的第二电动缸可以扩大挂钩的工作范围,提高实用性;
[0016]2、本技术,使用方便,小巧便捷,吊装灵活、可以便于在起重机站位无法满足的狭小空间内进行吊装,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三电动缸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电器室;2、车轮;3、底板;4、垫台;5、加固杆;6、第一固定套;7、支撑柱;8、基座;9、第一滑动杆;10、连接座;11、第一电动缸;12、第一伸缩杆;13、第一固定座;14、凸块;15、轴套;16、第二固定座;17、转轴;18、套管;19、第二滑动杆;20、连接块;21、绳索;22、挂钩;23、第二电动缸;24、第二伸缩杆;25、第二固定套;26、第三电动缸;27、第三伸缩杆;28、第一铰链座;29、第二铰链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包括底板3,底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器室1,电器室1背向底板3的一面设置有车轮2,车轮2的数量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电器室1的底面四角,底板3的顶面设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朝向底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基座8,基座8与底板3固定连接,支撑柱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6,第一固定套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杆5,加固杆5远离第一固定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台4,垫台4与底板3固定连接;
[0026]支撑柱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缸11,启动第一电动缸11,第一伸缩杆12开始进行升降,进而通过连接座10带动第一滑动杆9进行升降,第一电动缸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3,第一电动缸11通过第一固定座13与支撑柱7固定连接,第一电动缸11朝向连接座10的一面贯穿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2,第一伸缩杆12远离第一电动缸11与连接座10固定连接,支撑柱7背向底板3的一面贯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包括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器室(1),所述底板(3)的顶面设置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背向底板(3)的一面贯穿设置有第一滑动杆(9),所述第一滑动杆(9)远离支撑柱(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0);所述连接座(10)背向第一滑动杆(9)的一侧设置有套管(18),所述套管(18)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滑动杆(19),所述第二滑动杆(19)远离套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0),所述连接块(2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绳索(21),所述绳索(21)远离连接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2),套管(18)背向连接座(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动缸(23),所述套管(18)朝向底板(3)的一面设置有第三电动缸(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室(1)背向底板(3)的一面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轮(2)的数量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电器室(1)的底面四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朝向底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基座(8),所述基座(8)与底板(3)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6),所述第一固定套(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杆(5),所述加固杆(5)远离第一固定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垫台(4),所述垫台(4)与底板(3)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庆娟,田庆广,姜磊,石运顺,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广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