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82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包括:支架,其一端与墙体连接;环形框架,其水平设置,所述环形框架的顶部通过多根拉杆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内轨道和外轨道,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均为环形,分别沿着所述环形框架的内侧和外侧设置,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上分别滑动设置第一行走车和第二行走车,所述第一行走车和所述第二行走车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吊篮,其与所述第一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吊装件,其与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用于提升幕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更方便、安全的安装条件。安全的安装条件。安全的安装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工具或建筑辅助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具有美观、抗风和抗震能力较好、施工周期快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超高层幕墙安装属于室外高空作业,操作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通常使用的搭架法显然无法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一定程度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更方便、安全的安装条件。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包括:支架,其一端与墙体连接;环形框架,其水平设置,所述环形框架的顶部通过多根拉杆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内轨道和外轨道,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均为环形,分别沿着所述环形框架的内侧和外侧设置,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上分别滑动设置第一行走车和第二行走车,所述第一行走车和所述第二行走车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吊篮,其与所述第一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吊装件,其与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用于提升幕墙。
[000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还与拉绳一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墙体的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区域。
[0006]进一步地,所述墙体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拉绳的位置上设置有预埋连墙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框架的截面呈倒T形,并通过竖直部分与所述拉杆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的截面均呈倒T形,并通过竖直部分与所述环形框架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车和所述第二行走车均包括一对滚轮,一对所述滚轮分别由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的两个水平部分支撑。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吊篮一侧设置有两根第一伸缩杆和两根第二伸缩杆,每根第一伸缩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弹性杆,每根第一弹性杆的端部连接有橡胶万向轮,每根第二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吸盘,每个吸盘通过一软管与真空泵连通,每个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吊篮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吊装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横杆、下横杆、多根第二弹性杆和多根第三弹性杆,所述上横杆与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夹具,每根第二弹性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相对的一侧,每根第三弹性杆连接在所述上横杆或所述下横杆上,并垂直于所述上横杆、所述下横杆、多根第二弹性杆所在的平面,每根第三弹性杆的端部连接有橡胶万向轮。
[0012]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采用内轨道和外轨道分别连接吊篮和吊装件,操作人员与幕墙能够同步间隔上升和下降,施工更精准,振动小、噪声低,更环保,操作人员在内轨道能够根据需要改变相对于幕墙的位置,施工更方便高效,操作人员在吊篮内施工,较为安全。
[001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吊装件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吊装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1]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包括:支架2,其一端与墙体1连接;环形框架,其水平设置,所述环形框架的顶部通过多根拉杆303与所述支架2的另一端连接;内轨道301和外轨道302,所述内轨道301和所述外轨道302均为环形,分别沿着所述环形框架的内侧和外侧设置,所述内轨道301和所述外轨道302上分别滑动设置第一行走车5和第二行走车4,所述第一行走车5和所述第二行走车4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葫芦7和第二电葫芦6;吊篮8,其与所述第一电葫芦7的钢丝绳连接;吊装件9,其与所述第二电葫芦6的钢丝绳连接,用于提升幕墙。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2水平连接在墙体1上,环形框架优选为圆形,内轨道301和外轨道302优选均为圆形,且共圆心。第一行走车5和第二行走车4均为电动,可采用现有技术,第一电葫芦7和第二电葫芦6分别连接第一行走车5和第二行走车4的底部,使得第一电葫芦7和第二电葫芦6可围绕内轨道301和外轨道302运动。第一电葫芦7和第二电葫芦6的钢丝绳分别与吊篮8和吊装件9连接,吊篮8由操作人员乘坐,吊装件9用于吊装幕墙。使用时,第一电葫芦7提升吊篮8,操作人员乘坐吊篮8上升至施工高度,第二电葫芦6提升吊装件9也至施工高度,第二行走车4带动吊装件9至施工位置,根据操作人员需要,第一行走车5带动吊篮8和操作人员在幕墙一侧移动,对幕墙进行安装,调整吊篮8的高度,继续对幕墙进行安装,直至安装完毕。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采用内轨道301和外轨道302分别连接吊篮8和吊装件9,操作人员与幕墙能够同步间隔上升和下降,施工更精准,振动小、噪声低,更环保,操作人员在内轨道301能够根据需要改变相对于幕墙的位置,施工更方便高效,操作人员在吊篮8内施工,较为安全。
[002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的另一端还与拉绳201一端连接,所述拉绳20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墙体1的位于所述支架2上方的区域,通过拉绳201提升支架2安装的稳固程
度。
[002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体1连接所述支架2和所述拉绳201的位置上设置有预埋连墙件,预埋连墙件方便拉绳201和支架2的安装。
[002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优选的环形框架结构,所述环形框架的截面呈倒T形,并通过竖直部分与所述拉杆303连接。
[002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优选的内轨道301和外轨道302结构,所述内轨道301和所述外轨道302的截面均呈倒T形,并通过竖直部分与所述环形框架连接。
[002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走车5和所述第二行走车4均包括一对滚轮,一对所述滚轮分别由所述内轨道301和所述外轨道302的两个水平部分支撑,能够稳定地对第一行走车5和第二行走车4支撑。
[002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篮8一侧设置有两根第一伸缩杆802和两根第二伸缩杆801,每根第一伸缩杆802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弹性杆803,每根第一弹性杆803的端部连接有橡胶万向轮,每根第二伸缩杆801的端部设置有吸盘805,每个吸盘805通过一软管与真空泵连通,每个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吊篮8内。在吊篮8升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风力导致吊篮8与墙体1碰撞,在吊篮8一侧连接第一伸缩杆802,第一伸缩杆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其一端与墙体连接;环形框架,其水平设置,所述环形框架的顶部通过多根拉杆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内轨道和外轨道,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均为环形,分别沿着所述环形框架的内侧和外侧设置,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上分别滑动设置第一行走车和第二行走车,所述第一行走车和所述第二行走车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吊篮,其与所述第一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吊装件,其与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钢丝绳连接,用于提升幕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还与拉绳一端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墙体的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拉绳的位置上设置有预埋连墙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框架的截面呈倒T形,并通过竖直部分与所述拉杆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幕墙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的截面均呈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小平赵鑫张兴其周荣简典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新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