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利功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79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包括装车头、行走输送机、设置在所述装车头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之间的第一输送机、设置在所述装车头与所述第一输送机之间的第一控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之间的第二控制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之间的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液压动力源,简单、直接、耐用、节能,并且使用动力源比较少维修简单。使用动力源比较少维修简单。使用动力源比较少维修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装车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市场上采用的袋装物装车机的各个动作时靠各自复杂的机械结构和伺服电机来实现的,例如,输送机的升降需要机械和一台伺服电机,左右旋转也需要机械和一台伺服电机,而装车头也需要机械和伺服电机来实现升降与左右旋转,它们之间不同实现机械或者动力源的共同使用,势必会使用多种机械结构或者多个动力源,这样的造价成本会很高,其次,由于使用的动力源比较多,所以出现故障的几率也会增多,维修次数为增多,保养成本会提高,而且伺服电机电器复杂,维修起来会更加困难;其次,现有市场上的装车机控制装车头转动的方式比较复杂,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电子元件,容易损坏,且成本过高;再者,现有自动装车机不具备中轴线调整功能,当车辆进入到自动装车机下方时,车辆的车斗的中轴线很可能不与装车头的中轴线上下对齐,这样装车头便不能在车斗的中心位置开始装货,而且由于车辆比较大,所以移动车辆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袋装物装车机使用过多动力源,损坏后维修困难、车辆中轴线不与装车头对齐以及成本过高的问题。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用于向货车装载货物,包括装车头、行走输送机、设置在所述装车头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之间的第一输送机、设置在所述装车头与所述第一输送机之间的第一控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之间的第二控制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之间的旋转机构;
[0005]所述第二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一输送机上下旋转以及左右旋转,所述第一输送机通过所述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控制结构控制所述装车头上下旋转以及左右旋转,所述装车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结构包括第二中心轴、套接在所述第二中心轴外壁的第二外壁、两个安装在所述行走输送机下方的左右旋转油缸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下方的上下旋转油缸,所述第二中心轴与所述行走输送机的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端部转动设置,两个所述左右旋转油缸分布在所述第二中心轴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右旋转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外壁靠近所述行走输送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旋转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结构包括第一中心轴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中心轴外壁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装车头固定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行走输送机两侧的止推板、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两侧的左右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底部的上下连杆,所述左右连杆包括第二左右杆、与所述行走输送机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一左右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三左右杆,所述第二左右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左右杆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左右杆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左右杆与所述止推板朝向所述第一输送机的侧面抵接;
[0009]所述上下连杆包括第二上下杆、与所述行走输送机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上下杆以及第三上下杆,所述第三上下杆与所述装车头的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下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上下杆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上下杆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上下杆与所述止推板朝向所述第一输送机的侧面抵接。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底部的左右随动油缸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装车头底部上下随动油缸,两个所述左右随动油缸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右随动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外壁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下随动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装车头底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上下随动油缸的油压管路与所述上下旋转油缸的油压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同一侧,所述左右旋转油缸的油压管路与所述左右随动油缸的油压管路连通。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轨道,所述行走输送机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轨道沿所述行走输送机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行走输送机与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滑轮。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设置在所述轨道下方的安装平台以及至少两个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调整油缸,所述安装平台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行走输送机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轨道前部与所述导向槽之间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轨道后部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所述安装平台抵接,所述调整油缸分布在所述轨道两侧,所述调整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轨道抵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将装车头的动力源与第一输送机的动力源共用,并且由液压控制,连接简单且耐用,动力源比较少,降低故障概率并且维修起来简单。
[0016]2、在第一输送机上下旋转或者左右旋转时,通过旋转机构能够带动装车头的上下旋转或者左右旋转,并且装车头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输送机的旋转方向相反,便于装车头能够始终与货车车斗平行,并且装车头的端部始终与车头的外立面垂直,这样在货物经过装车头掉落在车斗内时,可以使货物码放整齐。
[0017]3、旋转机构可以为两种不同的结构,当旋转机构由左右连杆和上下连杆构成时,由于左右连杆与上下连杆的构成比较简单,所以维修方便,并且不易损坏,当旋转机构由左右随动油缸与上下随动油缸构成时,由于左右随动油缸与上下随动油缸的结构相比于连杆机构更简单,且移动方便,可以针对不同的现场情况使用不同的旋转机构,利用机械结构的旋转机构可以降低成本。
[0018]4、通过设置轨道与安装平台,可以改变行走输送机的的位置,即改变装车头的位置,所以当车辆移动至装车头下方,车斗的中轴线与行走输送机的中轴线不平行时,即车斗与装车头左右不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油缸推动行走输送机在导向槽上滑动,从而调整装车头的左右位置,或者通过转动轨道,使轨道后部的万向轮在安装平台上移动,使导轨以
导向槽内的万向轮为轴转动,即行走输送机可以以导向槽内的万向轮为轴转动,最终使行走输送机的中轴线与车斗的中轴线对齐,从而更好的装货,并且可以通过轨道下方的万向轮在安装平台上移动来改变装车头相对于车斗的前后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装车头与第一控制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输送机、行走输送机与第二控制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行走输送机分别与第一控制结构、第二控制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用于向货车装载货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车头(1)、行走输送机(2)、设置在所述装车头(1)与所述行走输送机(2)之间的第一输送机(3)、设置在所述装车头(1)与所述第一输送机(3)之间的第一控制结构(4)、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3)与所述行走输送机(2)之间的第二控制结构(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与所述行走输送机(2)之间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二控制结构(5)控制所述第一输送机(3)上下旋转以及左右旋转,所述第一输送机(3)通过所述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控制所述装车头(1)上下旋转以及左右旋转,所述装车头(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3)的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结构(5)包括第二中心轴(6)、套接在所述第二中心轴(6)外壁的第二外壁(7)、两个安装在所述行走输送机(2)下方的左右旋转油缸(8)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3)下方的上下旋转油缸(9),所述第二中心轴(6)与所述行走输送机(2)的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外壁(7)与所述第一输送机(3)端部转动设置,两个所述左右旋转油缸(8)分布在所述第二中心轴(6)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右旋转油缸(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外壁(7)靠近所述行走输送机(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旋转油缸(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送机(3)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结构(4)包括第一中心轴(10)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中心轴(10)外壁的第一外壁(11),所述第一中心轴(10)与所述第一输送机(10)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壁(7)与所述装车头(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自动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行走输送机(2)两侧的止推板(12)、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3)两侧的左右连杆(1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3)底部的上下连杆(14),所述左右连杆(13)包括第二左右杆(15)、与所述行走输送机(2)侧面转动连接的第一左右杆(16)以及与所述第一外壁(11)固定连接的第三左右杆(17),所述第二左右杆(15)一端与所述第一左右杆(16)端部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功
申请(专利权)人:刘利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