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78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出料筒体、设在出料筒体一端的减速机、设在出料筒体内的螺旋轮、联轴器,联轴器包括联轴器输出轴、与联轴器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的联轴器输入轴,出料筒体朝向减速机的一端设有开口,出料筒体朝向减速机的一端与压盖固定连接,压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内孔,螺旋轮的头端穿过内孔,螺旋轮的头端与联轴器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旋轮上套设有轴承,螺旋轮通过轴承与压盖旋转连接,轴承朝向减速机的一端设有轴承盖,联轴器输入轴与减速机旋转连接,压盖背离减速机的一端嵌设有密封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使用寿命长,密封性能好。密封性能好。密封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离心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机在化工、制药等行业作为固液分离设备使用,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中部分机型采用螺旋卸料形式,根据传动形式有:皮带传动型和减速机直联型,减速机直联形式安装结构具有紧凑、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旋长度较长,加工时同心度控制较难,使用时间久后容易造成螺旋轮轴损坏,同时,直联输送装置内的物料可能会有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物质很容易进入旋转间隙中,破坏轴承,从而使得整个装置无法运转,检修和维修又较为麻烦,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能够减轻螺旋轮的扰动对减速机的影响,从而解决螺旋轮长时间使用后易损坏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整体装置的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出料筒体、设在出料筒体一端的减速机、设在出料筒体内的螺旋轮、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联轴器输出轴、与联轴器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的联轴器输入轴,所述出料筒体上设有接料斗,所述出料筒体的下表面设有卸料口,所述出料筒体朝向减速机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出料筒体朝向减速机的一端与压盖固定连接,所述压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内孔,所述螺旋轮的头端穿过内孔,所述螺旋轮的头端与联轴器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轮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螺旋轮通过轴承与压盖旋转连接,所述螺旋轮的尾端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出料筒体背离减速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朝向减速机的一端设有轴承盖,所述联轴器输入轴与减速机旋转连接,所述压盖背离减速机的一端嵌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伸入内孔中,并与内孔密封连接。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轴器输出轴与联轴器输入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轴器输入轴包括输入轴部,与输入轴部成一体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圆周面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卡块,每两个第一卡块之间形成1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孔的直径,所述联轴器输出轴包括第二卡接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设有用于连接螺旋轮的贯穿的轴孔,所述第二卡接部内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圆周面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二卡块,每两个第二卡块之间形成1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底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块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一卡块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直径相等,所述第二卡槽的底面直径与第一卡槽的底面直径相等。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套为迷宫密封套,所述迷宫密封套包括轴套部、与轴套部成一体的迷宫密封部,所述轴套部伸入内孔中,所述压盖背离减速机的一端设有迷宫槽,所述迷宫密封部设在迷宫槽中。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套部通过密封圈与内孔密封连接。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为双层U型密封圈。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层U型密封圈上设有径向贯穿的空腔,所述压盖上设有径向贯穿压盖的气路,所述气路与空腔相通,所述气路口处设有气路塞。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轴器输入轴背离出料筒体的一端固定设有指示盘,所述减速机背离出料筒体的一侧固定设有罩壳,所述指示盘设在罩壳中,所述罩壳上固定设有感应开关。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筒体的上侧设有刮料口,所述刮料口上设有刮料盖,所述刮料盖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刮料板。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轮的头端上固定设有盖板,所述第二连接孔与轴孔之间设有盖板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与传统结构相比:
[0015]1)联轴器输入轴与减速机连接,联轴器输出轴与螺旋轮连接,这样联轴器能够吸收一部分螺旋轮的扰动,这样螺旋轮的使用时间会更长,螺旋轮更不易断裂;
[0016]2)优选的,联轴器输入轴与联轴器输出轴的连接方式为卡接,安装方便;
[0017]3)优选的,设置迷宫密封与密封圈形成多级密封结构,提升整体的密封性;
[0018]4)优选的,气路与密封圈配合,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使得密封圈的空腔内形成一定压力,使得出料筒体内的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不易进入轴承部位,防止轴承被损坏;
[0019]5)优选的指示盘和感应开关能够随时监控减速机的转速,即螺旋轮的转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联轴器输入轴的主视图;
[0025]图6为联轴器输入轴的左视图;
[0026]图7为联轴器输出轴的主视图;
[0027]图8为联轴器输出轴的右视图。
[0028]在图1

8中,1、减速机;2、螺旋轮;3、压盖;301、内孔;302、迷宫槽;302、气路;3021、气路塞;4、轴套;5、联轴器输入轴;501、输入轴部;502、第一卡接部;5021、第一卡块;5022、第一卡槽;503、第一连接孔;6、联轴器输出轴;601、连接部;602、第二卡接部;6021、第二卡块;6022、第二卡槽;603、第二连接孔;604、轴孔;605、盖板孔;7、出料筒体;8、轴承;9、定位套;10、密封套;1001、轴套部;1002、迷宫密封部;11、密封圈;1101、空腔;12、U型密封圈;13、刮料板;14、接料斗;15、轴承盖;16、指示盘;17、感应开关;18、罩壳;19、卸料口;20、盖板;21、定位套盖;22、刮料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
[0030]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顶”、“底”、“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1]请参照图1

8,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出料筒体7、设在出料筒体7一端的减速机1、设在出料筒体7内的螺旋轮2、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联轴器输出轴6、与联轴器输出轴6同轴固定连接的联轴器输入轴5,所述出料筒体7上设有接料斗14,所述出料筒体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包括出料筒体、设在出料筒体一端的减速机、设在出料筒体内的螺旋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联轴器输出轴、与联轴器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的联轴器输入轴,所述出料筒体上设有接料斗,所述出料筒体的下表面设有卸料口,所述出料筒体朝向减速机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出料筒体朝向减速机的一端与压盖固定连接,所述压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内孔,所述螺旋轮的头端穿过内孔,所述螺旋轮的头端与联轴器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轮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螺旋轮通过轴承与压盖旋转连接,所述螺旋轮的尾端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上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螺旋轮的尾端密封连接,所述定位套与出料筒体背离减速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朝向减速机的一端设有轴承盖,所述联轴器输入轴与减速机旋转连接,所述压盖背离减速机的一端嵌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伸入内孔中,并与内孔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输出轴与联轴器输入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且所述联轴器输出轴与联轴器输入轴为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联螺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输入轴包括输入轴部,与输入轴部成一体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圆周面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卡块,每两个第一卡块之间形成1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孔的直径,所述联轴器输出轴包括第二卡接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设有用于连接螺旋轮的贯穿的轴孔,所述第二卡接部内设有第二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逸顾根生高锐沈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德力制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