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78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包括MCU、开关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振荡电路以及升压电路,其中,所述逆变电路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以将直流电进行逆变,且该逆变电路通过振荡电路与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CU及逆变电路,以根据来自MCU的PWM信号控制逆变电路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可输出恒定频率的高频高压交流电,即通过MCU输出PWM信号至开关控制电路,通过开关控制电路控制逆变电路工作,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PWM脉宽控制调功方式,对逆变电路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控,外部直流电源经逆变电路逆变后输出频率稳定准确的交流电,再通过振荡电路和升压电路获得高频高压交流电。荡电路和升压电路获得高频高压交流电。荡电路和升压电路获得高频高压交流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利用臭氧进行空气净化处理和用品杀菌消毒的器件,它广泛使用于各公共场所、生产车间、医院、手术室以及大中型家禽养殖场等。臭氧发生器是通过驱动电路来促使臭氧片将空气转换成臭氧,从而进行消毒,而臭氧发生器中臭氧产量主要取决于放电功率,放电功率决定了气体中臭氧产生的速度,气体在不同电源条件下的放电试验表明,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条件下,电子电离能力显著提高,击穿电压明显降低,放电比直流条件下更易自持,则臭氧发生器更适宜采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然而目前臭氧发生器的驱动电路输出至臭氧发生室的电源频率存在不准确且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出稳定高频高压交流电的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包括MCU、开关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振荡电路以及升压电路,其中,所述逆变电路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以将直流电进行逆变从而输出交流电,且该逆变电路通过振荡电路与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CU及逆变电路,以根据来自MCU的PWM信号控制逆变电路工作。
[000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有温度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一端通过一电阻连接MCU的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有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以检测驱动电路的工作电流,且所述MCU连接电流检测电路以根据所述工作电流调节输出的PWM信号。
[000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容,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升压电路和第七电阻的一端,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一端和MCU的一输入引脚,所述第八电容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000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分别通过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连接MCU的两输出引脚,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逆变电路,该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五电阻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且该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振荡电路。
[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振荡电路包括自耦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自耦电感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次级绕组的异名端连接逆变电路,该自耦电感初级绕组的异名端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两端,且连接至升压电路。
[00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逆变电路和振荡电路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三电容。
[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连接振荡电路,其次级绕组作为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臭氧发生器的臭氧片。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有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一稳压器、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及第一电阻,所述稳压器的型号为LM7805,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的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第3引脚,该稳压器的第1引脚通过第八电阻连接MCU,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稳压器的第2引脚均接地。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可输出恒定频率的高频高压交流电,即通过MCU输出PWM信号至开关控制电路,通过开关控制电路控制逆变电路工作,则本技术采用PWM脉宽控制调功方式,对逆变电路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控,外部直流电源经逆变电路逆变后输出频率稳定准确的交流电,再通过振荡电路和升压电路获得高频高压交流电。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框图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8]参照图1至图2,图1至图2展示了本技术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100包括MCU 10、开关控制电路20、逆变电路30、振荡电路40以及升压电路50,其中,所述逆变电路30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以将直流电进行逆变从而输出交流电,且该逆变电路30通过振荡电路40与升压电路50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连接MCU 10及逆变电路30,以根据来自MCU 10的PWM信号控制逆变电路30工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外部直流电源为电压为12V的直流电,所述MCU 10的型号为SN8P2711B SOP8。基于上述设计,本技术采用PWM脉宽控制调功方式,对逆变电路30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控,外部直流电源经逆变电路30逆变后输出频率稳定准确的交流电,再通过振荡电路40和升压电路50获得3.1KV

3.5KV的高压交流电,以更有效地触发臭氧发生器放电电极的电晕放电,提高臭氧产出量。
[001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100还包括有温度检测电路60,所述温度检测电路60包括热敏电阻RT1,所述热敏电阻RT1一端通过一电阻R11连接MCU 10的一输入引脚(第5引脚),另一端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一旁路电容C9,且所述电阻R11和热敏电阻RT1还连接有一第十电阻R10,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基于上述设计,因热敏电阻RT1阻值随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100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MCU 10识别其第5引脚的电压变化,从而调节输出的PWM信号,本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00的工作温度高于60℃时,MCU 10根据热敏电阻RT1阻值的变化控制输出至开关控制电路20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使得工作电流降低,从而使得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100的温度不会急速上升。
[002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100还包括有电流检测电路70,所述电流检测电路70连接升压电路50以检测驱动电路100的工作电流,且所述MCU 10连接电流检测电路70以根据所述工作电流调节输出的PWM信号。具体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7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第八电容C8,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升压电路50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一端和MCU 10的一输入引脚(第6引脚),所述第八电容C8和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均接地。基于上述设计,通过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容C8组成的检测电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包括MCU、开关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振荡电路以及升压电路,其中,所述逆变电路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以将直流电进行逆变从而输出交流电,且该逆变电路通过振荡电路与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MCU及逆变电路,以根据来自MCU的PWM信号控制逆变电路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有温度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一端通过一电阻连接MCU的一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有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以检测驱动电路的工作电流,且所述MCU连接电流检测电路以根据所述工作电流调节输出的PWM信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容,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升压电路和第七电阻的一端,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一端和MCU的一输入引脚,所述第八电容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分别通过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连接MCU的两输出引脚,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逆变电路,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灿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净致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