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75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眼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由于枕起患者头部的头枕和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所述头枕的内部卡接有可在其内部滑动的第一齿条。该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通过侧板、第一齿条、驱动结构、第二齿条和支架的设置,患者俯卧将头部枕在头枕上后,驱动结构能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对移动,从而能使两个侧板将患者的头部夹紧固定,能便于固定不同患者的头部,支架能在直角支杆内活动,便于医护人员调整侧板的前后位置,能根据患者情况卡紧患者头部的不同部位,防止其晃动对视网膜造成影响,且能更便于调节该装置,有利于对患者头部固定时使用。有利于对患者头部固定时使用。有利于对患者头部固定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眼科辅助器械
,具体为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充填气体手术后,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和面部朝下的姿势,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患者,需要患者保持一定时间的俯卧位姿势,保证患者眼部术后能够快速的恢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部垫一枕头,普通枕因缺乏对头部的约束而易使头部发生偏差,没有对患者头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固定,不能保持正确的俯卧位姿势,同时也不能对不同头型的患者的头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固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恢复。
[0003]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2089782U中公开的视网膜脱落术后体位固定装置,虽然该视网膜脱落术后体位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弧形槽和束缚带,不仅便于患者俯卧在矩形块上,也能够通过束缚带将患者的身体充分的束缚,使患者保持稳定的俯卧位,提高患者眼部的康复效果,设有的弧形块、硅胶垫、主连杆和副连杆,不仅便于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弧形块之间,适用于不同头型的患者,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压伤患者脸部皮肤的问题,同时便于调整两个弧形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但是,该视网膜脱落术后体位固定装置,不便于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且不便于操作,不便于根据患者情况固定患者头部的不同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由于枕起患者头部的头枕和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所述头枕的内部卡接有可在其内部滑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啮合有带动其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头枕内部远离第一齿条的一端卡接有可沿其内部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远离驱动结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可在头枕侧面滑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的直角支杆,所述直角支杆的内部插接有可活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所述侧板的远离支架的一侧粘接有用于保证患者舒适的硅胶垫,所述侧板和硅胶垫的侧面均开设有保证患者头部散热的通风孔,所述侧板侧面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绑紧患者头部的绑带结构。
[0008]可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转轴和直齿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头枕的背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花键连接有可旋转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
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直齿轮,所述直齿轮设置在头枕的内部并啮合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中部。
[0009]可选的,所述头枕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驱动电机的支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板的上表面。
[0010]可选的,所述直角支杆的侧面螺纹穿设有用于固定支架的固定螺栓,所述支架的侧面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支架的一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1]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均通过直角支杆和支架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头枕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0012]可选的,所述绑带结构包括弹力带、固定块、插板和拉伸弹簧,所述弹力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侧板侧面的顶部,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另一个侧板侧面的顶部,所述弹力带的另一端穿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拉伸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上表面,所述插板固定连接在拉伸弹簧的顶端并插接在固定块的内部。
[0013]可选的,所述弹力带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板贯穿固定块的一端插接在插槽的内部。
[0014]可选的,所述头枕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患者脸部的凹槽,所述头枕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枕起患者额头的软垫。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通过侧板、第一齿条、驱动结构、第二齿条和支架的设置,患者俯卧将头部枕在头枕上后,驱动结构能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对移动,从而能使两个侧板将患者的头部夹紧固定,能便于固定不同患者的头部,支架能在直角支杆内活动,便于医护人员调整侧板的前后位置,能根据患者情况卡紧患者头部的不同部位,防止其晃动对视网膜造成影响,且能更便于调节该装置,有利于对患者头部固定时使用。
[0018]2、该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通过硅胶垫、通风孔和绑带结构的设置,硅胶垫与患者的头部接触,通风孔能保证患者头部的散热,能保证患者的舒适,而绑带结构能进一步对患者的头部固定,保证了该装置固定的牢固性,防止患者头部意外晃动而使视网膜部位受到影响,保证了患者的正常恢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头枕;2、侧板;3、第一齿条;4、第二齿条;5、支撑板;6、直角支杆;7、支架;8、硅胶垫;9、通风孔;10、驱动电机;11、转轴;12、直齿轮;13、支板;14、固定螺栓;15、螺纹孔;16、弹力带;17、固定块;18、插板;19、拉伸弹簧;20、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由于枕起患者头部的头枕1和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2,头枕1的内部卡接有可在其内部滑动的第一齿条3,第一齿条3的一端啮合有带动其运动的驱动结构,头枕1内部远离第一齿条3的一端卡接有可沿其内部的第二齿条4,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远离驱动结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可在头枕1侧面滑动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2的直角支杆6,直角支杆6的内部插接有可活动的支架7,支架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2;
[0026]通过侧板2、第一齿条3、驱动结构、第二齿条4和支架7的设置,患者俯卧将头部枕在头枕1上后,驱动结构能带动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相对移动,从而能使两个侧板2将患者的头部夹紧固定,能便于固定不同患者的头部,支架7能在直角支杆6内活动,便于医护人员调整侧板2的前后位置,能根据患者情况卡紧患者头部的不同部位,防止其晃动对视网膜造成影响,且能更便于调节该装置,有利于对患者头部固定时使用;
[0027]侧板2的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枕起患者头部的头枕(1)和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1)的内部卡接有可在其内部滑动的第一齿条(3),所述第一齿条(3)的一端啮合有带动其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头枕(1)内部远离第一齿条(3)的一端卡接有可沿其内部的第二齿条(4),所述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远离驱动结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可在头枕(1)侧面滑动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2)的直角支杆(6),所述直角支杆(6)的内部插接有可活动的支架(7),所述支架(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板(2),所述侧板(2)的远离支架(7)的一侧粘接有用于保证患者舒适的硅胶垫(8),所述侧板(2)和硅胶垫(8)的侧面均开设有保证患者头部散热的通风孔(9),所述侧板(2)侧面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绑紧患者头部的绑带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10)、转轴(11)和直齿轮(12),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头枕(1)的背部,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花键连接有可旋转的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的直齿轮(12),所述直齿轮(12)设置在头枕(1)的内部并啮合在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病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1)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驱动电机(10)的支板(13),所述驱动电机(10)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