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51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部竖直设置被检测气缸,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竖直设置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可相对转动,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顶部设置手轮,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底部螺纹连接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与所述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上气口与供气组件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下气口与检漏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检测上气缸密封性;第二步:检测下气缸密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对气缸全行程密封性进行检测的问题。段无法对气缸全行程密封性进行检测的问题。段无法对气缸全行程密封性进行检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仪表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缸式调节阀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作为关键的执行元件,因具有行程长、转矩大且能够有效实现阀位的自锁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风门、蝶阀等重要调节系统的驱动元件。例如:制氧氧氮压机选用气缸式调节阀通过控制入口导叶的开度来调节入口流量及出口压力大小;高炉减压阀组使用气动长行程执行机构来调整炉顶压力的大小。因此,调节的稳定性是确保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场故障判断中也暴露出如下问题:1、常规手段只能对气缸式调节阀0%和100%两端(极限)位置气密性进行检测,无法判断整个行程密封性的完好性。因调节系统在稳定运行情况下,调节阀阀位变化幅度较小,调节阀始终在某段行程上往复调整,使该段气缸内部缸体磨损严重,在实际调节中,出现卡滞、爬行等问题无法有效检测。
[0003]2、常规检测手段无均压装置,上、下气缸差压大,操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力气,而且存在安全风险。
[0004]3、常规检测手段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试漏液容易被反吸进入到气路中,在气缸正常调节过程中试漏液进入定位器或气路中,易导致定位器损坏或者气路堵塞。
[0005]4、常规检测手段是较为笼统的判断方法,无法判断气缸内漏还是外漏,故障的判断不够准确,对彻底解决问题无法提供可靠依据。
[0006]5、目前无专一的测试台用于气缸全行程密封性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针对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对气缸全行程密封性进行检测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部竖直设置被检测气缸,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竖直设置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可相对转动,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顶部设置手轮,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底部螺纹连接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与所述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上气口与供气组件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下气口与检漏组件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二上气口与第二下气口之间连接均压阀。
[0009]所述固定支架底部设置双耳底座,所述被检测气缸底部与所述双耳底座相互固定连接。
[0010]所述提拉件通过卡扣式Y接头与所述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
[0011]所述供气组件包括气源,所述气源依次通过过滤减压阀和L型快速接头a与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上气口连接。
[0012]所述检漏组件包括防反流罐,所述防反流罐一端通过L型快速接头b与所述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下气口连接,所述防反流罐另一端通过气管设置于试漏罐内。
[0013]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检测上气缸密封性,正转手轮,使手轮带动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自转,提拉件上升,提拉件牵拉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伸出至最长,即行程最大位置,之后解除提拉件与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的连接,将均匀阀关闭,将气源压力调整至0.52Mpa,打开气源阀门,观察试漏罐内的试漏液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无气泡产生,则该位置缸体完好,密封垫密封性完好,然后,关闭气源阀门,打开均压阀,将被检测气缸向下关总行程的1%,关闭均压阀,打开气源阀门,观察试漏液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无气泡产生,则该位置缸体完好,密封垫密封性完好,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关至零位,若气缸停在某一位置后,试漏液15秒内无气泡产生,证明气缸密封性完好,若在检测过程中,被检测气缸未动作的情况下,试漏液里有气泡产生,且在全行程范围内多位置均为此现象,证明气缸密封垫圈损坏,需要更换气缸密封垫圈,若在全行程小范围存在漏气现象,而其他位置均无漏气现象,证明在该范围内缸体内壁受磨损或受外力而变形,需要对缸体进行修复或换新;第二步:检测下气缸密封性,先将L型快速接头a与L型快速接头b的连接位置进行调换,即将L型快速接头a与防反流罐连接,L型快速接头b与过滤减压阀连接,然后反转手轮,使手轮带动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自转,提拉件下降,提拉件推压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收缩到底,即行程零位置,之后解除提拉件与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的连接,将均匀阀关闭,将气源压力调整至0.52Mpa,打开气源阀门,观察试漏液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无气泡产生,则该位置缸体完好,密封垫密封性完好,然后,关闭气源阀门,打开均压阀,将被检测气缸向上开总行程的1%,关闭均压阀,打开气源阀门,观察试漏液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无气泡产生,则该位置缸体完好,密封垫密封性完好,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开至最大行程,若被检测气缸停在某一位置后,试漏液15秒内无气泡产生,证明气缸密封性完好,若在检测过程中,被检测气缸未动作的情况下,试漏液里有气泡产生,且在全行程范围内多位置均为此现象,证明气缸密封垫圈损坏,需要更换气缸密封垫圈,若在全行程小范围存在漏气现象,而其他位置均无漏气现象,证明在该范围内缸体内壁受磨损或受外力而变形,需要对缸体进行修复或换新。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支架将被检测气缸固定,利用手轮带动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转动,由于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底部螺纹连接提拉件,而提拉件又与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因此,在转动手轮时,提拉件会上升或下降,进而将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拉起或者推压下降,通过提拉件将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拉起到最长或者推压下降至最底部,利用供气组件向被检测气缸内供气的同时,使活塞杆缓慢回缩或者伸出,在此过程不断通过检漏组件进行检测,来实现对被检测气缸全行程的气密性的检测。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方便被检测气缸底部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快速拆装,固定支架底部设置双耳底座,被检测气缸底部与双耳底座相互固定连接。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快速拆装,提拉件通过卡扣式Y接头与被检测气缸的气缸活塞杆连接。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供气组件包括气源,气源依次通过过滤减压阀和L型快速接头a与被检
测气缸的第一上气口连接。检漏组件包括防反流罐,防反流罐一端通过L型快速接头b与被检测气缸的第一下气口连接,防反流罐另一端通过气管设置于试漏罐内,当发生漏气时,试漏罐内会出现水泡。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气缸式调节阀在现场故障判断中无可靠检测方法及装置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设置了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的装置,主要包括:均压装置、气缸固定装置、手动切换装置及连接部件,能够实现气缸行程从0

100%所对应的任意位置密封性的测试,从而能有效判断气缸式调节阀输出力矩小、动作缓慢、卡滞、爬行等问题的原因,为现场故障的排除提供可靠依据。本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因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未能可靠检测而出现的调节阀卡滞、动作缓慢、爬行等问题,提高了仪表监测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确保调节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

气源;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8),所述固定支架(8)底部竖直设置被检测气缸(9),所述固定支架(8)顶部竖直设置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14),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14)与所述固定支架(8)顶部可相对转动,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14)顶部设置手轮(7),所述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14)底部螺纹连接提拉件(13),所述提拉件(13)与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第一上气口与供气组件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第一下气口与检漏组件连接,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第二上气口与第二下气口之间连接均压阀(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8)底部设置双耳底座(11),所述被检测气缸(9)底部与所述双耳底座(11)相互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件(13)通过卡扣式Y接头(12)与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气缸活塞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包括气源(1),所述气源(1)依次通过过滤减压阀(2)和L型快速接头a(5)与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第一上气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组件包括防反流罐(3),所述防反流罐(3)一端通过L型快速接头b(6)与所述被检测气缸(9)的第一下气口连接,所述防反流罐(3)另一端通过气管设置于试漏罐(4)内。6.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装置对气缸全行程密封性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检测上气缸密封性,正转手轮(7),使手轮(7)带动手动行程可调整连杆(14)自转,提拉件(13)上升,提拉件(13)牵拉被检测气缸(9)的气缸活塞杆伸出至最长,即行程最大位置,之后解除提拉件(13)与被检测气缸(9)的气缸活塞杆的连接,将均匀阀(10)关闭,将气源(1)压力调整至0.52Mpa,打开气源阀门,观察试漏罐(4)内的试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斌孙忠玉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