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41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乡镇医院因缺乏对B超诊断仪进行专业和定期的维护,导致B超机出现死机,影响到B超操作者使用的问题,所述信号采集电路检测B超诊断仪内的粉尘信号和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后得到差值信号,并将差值信号和粉尘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则将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后得到第一比较信号,并将粉尘信号进行转换,将转换后的粉尘信号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则将粉尘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信号,并将第二比较信号与第一比较信号进行计算后得到报警信号,利用报警信号启动散热器,并将报警信号输出至控制中心,保证了安全使用。保证了安全使用。保证了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B型超声诊断仪,生活中简称为B超,是一种精密而复杂的医用电子仪器,在各级医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故障检修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B超进行定时维护,是减少和避免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乡镇医院未对B超诊断仪配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部分B超诊断仪由于放置环境的问题,导致B超诊断仪内积尘速度过快导致B超诊断仪内部的温度过高,进而导致B超诊断仪在使用一到两年后出现死机的问题,而若是死机现象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则对须做B超的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当出现此情景时,B超操作者无法对B超诊断仪进行有效快速的检修,影响到B超操作者的使用。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的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乡镇医院因缺乏对B超诊断仪进行专业和定期的维护,导致B超诊断仪出现死机,影响到B超操作者使用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利用粉尘传感器U1和热敏电阻PTCR同时检测B超诊断仪内的粉尘信号和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后得到差值信号,并将差值信号和粉尘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则将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后得到第一比较信号,并将粉尘信号进行转换,将转换后的粉尘信号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则将粉尘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信号,并将第二比较信号与第一比较信号进行计算后得到报警信号,利用报警信号启动散热器,并将报警信号输出至控制中心。
[0007]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粉尘传感器U1、热敏电阻PTCR,粉尘传感器U1的vcc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并连接正极性电源VCC,粉尘传感器U1的out引脚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1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1B的反相端与运放器U1B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敏电阻PTCR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运放器U3B的反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3B的同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热敏电阻PTCR的另一端、粉尘传感器U1的gnd引脚并连接地。
[0008]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7、电阻R2,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晶闸管Q7的控制极,晶闸管Q7的阳极与信号采集电路中的运放器U3B的同相端
相端相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信号检测电路中运放器U3B的输出端相连接,晶闸管Q7的阴极分别连接运放器U2B的反相端、双向稳压管D2的一端,运放器U2B的同相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9的一端、信号采集电路中的电阻R8的一端并连接正极性电源VCC,运放器U2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双向稳压管D2的另一端、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信号采集电路中的粉尘传感器U1的gnd引脚并连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IE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电路中的运放器U1B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运放器U4B,运放器U4B的同相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运放器U4B的反相端分别连接双向稳压管D3的一端、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二极管D1的负极,运放器U4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双向稳压管D3的另一端、双向稳压管D4的一端、与门U4A的5引脚,与门U4A的7引脚与信号处理电路中的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与门U4A的输出端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5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5B的反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运放器U5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正极性电源VCC,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15的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连接散热器、控制中心,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稳压管D4的另一端、信号处理电路中的电阻R5的一端、信号采集电路中的电阻R20的另一端并连接地。
[0010]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设置信号采集电路对B超诊断仪内的温度信号和粉尘信号进行检测,并利用信号处理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检测出B超诊断仪内的温度上升是否是其内部的粉尘浓度过高引起的,若是则输出报警信号,利用报警信号启动散热器,先对B超诊断仪内部进行散热,避免B超诊断仪内部由于过热引起短路现象出现,避免影响到B超操作员对B超诊断仪的使用,避免对患者造成影响,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部分乡镇医院因缺乏对B超诊断仪进行专业和定期的维护,导致B超诊断仪出现死机,影响到B超操作者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信号采集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信号输出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

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4]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5]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应用在B超诊断仪内部,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利用粉尘传感器U1和热敏电阻PTCR同时检测B超诊断仪内的粉尘信号和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后得到差值信号,并将差值信号和粉尘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则将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后得到第一比较信号,并将粉尘信号进行转换,将转换后的粉尘信号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则将粉尘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信号,并将第二比较信号与第一比较信号进行计算后得到报警信号,利用报警信号启动散热器,并将报警信号输出至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利用粉尘传感器U1和热敏电阻PTCR同时检测B超诊断仪内的粉尘信号和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后得到差值信号,并将差值信号和粉尘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则将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后得到第一比较信号,并将粉尘信号进行转换,将转换后的粉尘信号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则将粉尘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信号,并将第二比较信号与第一比较信号进行计算后得到报警信号,利用报警信号启动散热器,并将报警信号输出至控制中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粉尘传感器U1、热敏电阻PTCR,粉尘传感器U1的vcc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并连接正极性电源VCC,粉尘传感器U1的out引脚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1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1B的反相端与运放器U1B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敏电阻PTCR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运放器U3B的反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3B的同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热敏电阻PTCR的另一端、粉尘传感器U1的gnd引脚并连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超诊断仪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7、电阻R2,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晶闸管Q7的控制极,晶闸管Q7的阳极与信号采集电路中的运放器U3B的同相端相端相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信号检测电路中运放器U3B的输出端相连接,晶闸管Q7的阴极分别连接运放器U2B的反相端、双向稳压管D2的一端,运放器U2B的同相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