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文博李群专利>正文

输液用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34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包括:基体以及针尖限位加药仓,所述基体内部开有加药室和过滤室,所述加药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加药室连通,连通管路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所述基体一端开有与加药室连通的输入管路,另一端开有与所述过滤室连通的输出管路;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的上下两端贯通,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与所述加药室连通,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内固定设有密封塞,其中,针尖穿过所述密封塞插入加药室后,针尖的尖端能够顶在加药室的内壁上。针尖的尖端能够顶在加药室的内壁上。针尖的尖端能够顶在加药室的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用加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至今为止,输液器领域中的加药原本是滴瓶上操作占大多数,但随着新的国标的实施,取消了滴瓶加药模式,改为管路上的Y形加药模式,很多Y形加药后无法完成气液分离和加药的过滤功能,特别是Y形加药结构存在死腔,每个人操作都不一样,存在着药物滞留在盲管内部以及加药时空气随着液体进入血管等问题,很多问题涉及针尖的刺入深度,因人而异,导致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缺少统一规范的模式,在制造成本控制上也是环节多样,费用升高,产品问题点增加,导致产品质量控制更加严格和高成本。关键的是所加药物是否可以第一时间全部干净地送达人体,无从考证和追究,另外经常可见的就是气体随着液体进入人体导致次生问题和隐患。原有的和现有的加药原件都是独立结构,虽然加药点的那个面积只有大约12平方毫米,但是整体结构设计上还需要很多辅助的大形状便于操作,由于结构过大就导致了内部死腔的存在和药物的留置以及气泡的存留,由于气泡的存留,产生可以压缩的空间,从而有造成链锁的副作用的产生,例如静脉针的回血问题和回血凝固血栓形成等一系列次生不良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尖刺入深度不统一,以及加入药物混合度差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够严格制作成本高和药物滞留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包括:
[0005]基体,所述基体内部开有加药室和过滤室,所述加药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加药室连通,连通管路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所述基体一端开有与加药室连通的输入管路,另一端开有与所述过滤室连通的输出管路;以及
[0006]针尖限位加药仓,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的上下两端贯通,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与所述加药室连通,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内固定设有密封塞,其中,针尖穿过所述密封塞插入加药室后,针尖的尖端能够顶在加药室的内壁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的中轴线相交。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路与加药室连通的端口和所述连通管路与加药室连通的端口错开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室内部设有液体过滤膜,所述液体过滤膜将所述过滤室内部分隔成上游腔和下游腔,所述上游腔通过连通管路与所述加药室连通。
[0010]所述上游腔顶部设有敞口,所述敞口上盖有排气盖,所述排气盖顶部开有贯穿底部的排气孔,所述排气盖底部设有密封所述排气孔的排气膜。
[0011]基体与排气盖扣合形成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外形分为大小两个部分,大形结构的下游部分是脱气过滤持握手柄,小形结构的上游部分是针尖限位加药器,该整体结构同
时包括三个功能,即针尖限位加药、脱气和液体过滤。该整体结构内部分为上下游两个腔室,其中上游腔室为针尖限位加药室,该针尖限位加药室是由针尖限位腔与弹性密封塞合围而成,该针尖限位加药室连通上游输入管路和连通管路,加药针尖刺入弹性密封塞后直接触顶在针尖限位顶面,其中下游腔室为脱气过滤室;另外,排气盖与基体以及过滤膜之间设计为一次焊接,同时热合固定三个零件,即排气盖侧壁与基体内壁焊接密封,同时排气盖下端面与过滤膜压合焊接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盖底部设有阶梯槽,所述排气孔设于阶梯槽内,所述排气膜包括第一排气膜和第二排气膜,所述阶梯槽的第一阶梯设置所述第一排气膜,所述阶梯槽的第二阶梯设置素数第二排气膜。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盖与所述基体扣合呈整体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基体呈扁葫芦结构,所述加药室在葫芦结构的大头内,所述过滤室在葫芦结构的小头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与所述基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时,尖刺刺入密封塞后,穿过密封塞进入到加药室抵在加药室内壁上,从而实现人工加药操作时针尖的自动定位针尖限位,无需其它精神管理和判断规程。
[0017]针尖刺入密封塞顶在加药室内壁后,对内部的流体形成两级次扰流,首先是刺入针尖的位置介于加药室的进出管路中间,与进液管路形成夹角,上游液体进入加药室后首先撞击针尖形成湍流扰动,其次是液体再次撞击加药室内的内壁上形成第二次乱流和混流,从而达到提高药物混合率,降低药物滞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基体1、排气盖2、第一排气膜3、第二排气膜4、密封塞5、插入针尖6、液体过滤膜7、撞击针尖8、针尖限位顶面9、连通管路10、加药室11、输入管路12、排气孔13、输出管路14、下游腔15、过滤室16、第一焊线17a、第二焊线17b、药物18、上游腔19、针尖限位加药仓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基体1和针尖限位加药仓20。
[0025]具体的,基体1内部开有加药室11和过滤室16,加药室11与过滤室16之间设置有连
通管路10,连通管路10一端与加药室11连通,连通管路10另一端与过滤室16连通,基体1一端开有与加药室11连通的输入管路12,另一端开有与过滤室16连通的输出管路14;针尖限位加药仓20的上下两端贯通,针尖限位加药仓20与加药室11连通,针尖限位加药仓20内固定设有密封塞5,密封塞采用弹性密封塞,其中,针尖穿过密封塞5插入加药室11后,针尖的尖端能够顶在加药室11的内壁上。输入管路12的中轴线与针尖限位加药仓20的中轴线相交,使上游流入加药室的液体能够与刺入加药室的针尖相交。针尖限位加药仓20与基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加药室11深度与直径比介于3:1至1:1之间。
[0026]使用时,首先撞击针尖8刺入弹性密封塞5后触底加药室针尖限位顶面9,从而实现人工加药操作时撞击针尖8的自动定位或针尖限位,不用人为控制和判断撞击针尖8位置是否处于合理深度,进而无需其它精神管理和判断规程,提高效率和使用便携性标准性;其次,由输入管路12流入加药室内的液体,在加药针尖6刺入弹性密封塞5后形成一级扰流因素,具体表现为:刺入针尖6的位置介于加药室11的连通管路10之间,撞击针尖8与进液管路12形成近似90度夹角,上游液体进入加药室11后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部开有加药室和过滤室,所述加药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加药室连通,连通管路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所述基体一端开有与加药室连通的输入管路,另一端开有与所述过滤室连通的输出管路;以及针尖限位加药仓,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的上下两端贯通,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与所述加药室连通,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内固定设有密封塞,其中,针尖穿过所述密封塞插入加药室后,针尖的尖端能够顶在加药室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针尖限位加药仓的中轴线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与加药室连通的端口和所述连通管路与加药室连通的端口错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液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内部设有液体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宇东田文博李群
申请(专利权)人:田文博李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