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799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端子和至少一料带,料带连接端子,端子形成有弹性臂、浮动接触部和导接部;步骤2:然后注塑绝缘块,使绝缘块将弹性臂和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步骤3:弹性臂和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此步骤3可位于步骤2之前或步骤2之后;步骤4:再将料带进行剪裁,使端子与料带分离;步骤5:提供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形成有上下贯穿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收容槽,将端子插入收容槽内,步骤5与步骤4二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对接时,弹性臂提供弹性力使浮动接触部沿上下方向上位移,浮动接触部和导接部直接电性导通,如此改善了高频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将一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多个收容槽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多个端子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弹性臂、一接触部和一导接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且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一导体,所述导体位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当所述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相对接时,所述接触部的上端与所述芯片模块相接触,所述导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电路板相接触,且所述接触部受压向下移动与所述导体的上端相接触,所述导接部受压向上移动与所述导体相接触,如此使得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能通过所述电连接器进行传输。
[0003]但是,由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且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相对接时,所述芯片模块的信号和所述电路板的信号就会通过所述接触部传递到所述弹性臂。如此,传递到所述弹性臂的信号会向四周扩散,四周扩散的信号会对相邻所述端子造成信号干扰,进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而且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相对接时,所述接触部的上端与所述芯片模块相接触,所述导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电路板相接触,且所述接触部受压向下移动与所述导体的上端相接触,所述导接部受压向上移动与所述导体相接触。故,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还需要通过所述接触部传递给所述导体之后再通过所述导体传递给所述导接部。但是由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均会受压会产生偏移,故会导致所述接触部无法稳定的与所述导体相接触,所述导接部也无法稳定的与所述导体相接触,这样所述电连接器就无法稳定的传输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进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将弹性臂和浮动接触部设为间隔设置,且弹性臂的一端通过绝缘块与浮动接触部相连接,当导电端子与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导接部与第一电子元件电性导通,浮动接触部与第二电子元件电性导通,弹性臂提供弹性力使浮动接触部沿上下方向上位移,且浮动接触部和导接部直接电性导通,避免了第一电子元件的信号和第二电子元件的信号传递到弹性臂,改善了高频性能,使得信号能够稳定传输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
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至少一导电端子和至少一料带,所述料带连接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弹性臂、一浮动接触部和一导接部;步骤2:然后,注塑至少一绝缘块,使所述绝缘块将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步骤3: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此步骤3可位于步骤2之前或步骤2之后;步骤4:再将所述料带进行剪裁,使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料带分离;步骤5: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收容槽,将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收容槽内,步骤5与步骤4二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相导接,所述浮动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电性导通,所述弹性臂提供弹性力使所述浮动接触部沿上下方向上位移,且所述浮动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直接电性导通。
[0008]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浮动接触部形成有两个夹持部;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导接部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且所述导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相接触。
[0009]进一步,在步骤5中,所述浮动接触部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侧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所述导接部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侧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间距;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浮动接触部沿顺时针偏转伸入所述第一间距内,所述导接部沿逆时针偏转伸入所述第二间距内。
[0010]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浮动接触部朝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侧裁切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面,所述导接部对应于所述第一接触面裁切形成一第二接触面;在步骤2中,沿上下方向上所述浮动接触部的下端未向下超出所述绝缘块,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绝缘块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接触。
[0011]进一步,在步骤1中,冲压剪裁形成所述导电端子、一固定部主料带、一接触部主料带和一导接部主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主料带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主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导接部主料带与所述导接部相连接,所述弹性臂、所述浮动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三者中任意二者相互间隔;在步骤4中,将所述固定部主料带、所述接触部主料带和所述导接部主料带切除。
[0012]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导电端子裁切形成有一变形臂;在步骤2中,注塑一塑胶块,使所述塑胶块将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连接;在步骤3中,将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互间隔,此步骤3可位于步骤2之前或步骤2之后;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变形臂提供弹性力使所述导接部沿上下方向上位移。
[0013]进一步,在步骤1中,冲压剪裁形成所述导电端子、一接触部主料带、一导接部主料带、一第一副料带和一第二副料带,所述接触部主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导接部主料带与所述导接部相连接,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第一副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变形臂通过所述第二副料带和所述导接部相连接;在步骤3中,将所述第一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将所述第二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变形臂和
所述导接部相互间隔;在步骤4中,将所述接触部主料带和所述导接部主料带切除。
[0014]进一步,在步骤1中,冲压剪裁形成一所述导电端子、一固定部主料带、一第一副料带和一第二副料带,所述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主料带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第一副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变形臂通过所述第二副料带和所述导接部相连接;在步骤3中,将所述第一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将所述第二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互间隔;在步骤4中,将所述固定部主料带切除。
[0015]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及一体连接的所述浮动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至少一端子和至少一料带,所述料带连接所述端子,所述端子形成有一弹性臂、一浮动接触部和一导接部;步骤2:然后,注塑至少一绝缘块,使所述绝缘块将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步骤3: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此步骤3可位于步骤2之前或步骤2之后;步骤4:再将所述料带进行剪裁,使所述端子与所述料带分离;步骤5:提供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收容槽,将所述端子插入所述收容槽内,步骤5与步骤4二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相导接,所述浮动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电性导通,所述弹性臂提供弹性力使所述浮动接触部沿上下方向上位移,且所述浮动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直接电性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浮动接触部形成有两个夹持部;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导接部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且所述导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浮动接触部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侧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所述导接部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侧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间距;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浮动接触部沿顺时偏转伸入所述第一间距内,所述导接部沿逆时针偏转伸入所述第二间距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浮动接触部朝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侧裁切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面,所述导接部对应于所述第一接触面裁切形成一第二接触面;在步骤2中,沿上下方向上所述浮动接触部的下端未向下超出所述绝缘块,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绝缘块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冲压剪裁形成所述端子、一固定部主料带、一接触部主料带和一导接部主料带,所述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主料带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主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导接部主料带与所述导接部相连接,所述弹性臂、所述浮动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三者中任意二者相互间隔;在步骤4中,将所述固定部主料带、所述接触部主料带和所述导接部主料带切除。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端子裁切形成有一变形臂;在步骤2中,注塑一塑胶块,使所述塑胶块将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连接;在步骤3中,将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互间隔,此步骤3可位于步骤2之前或步骤2之
后;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所述变形臂提供弹性力使所述导接部沿上下方向上位移。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冲压剪裁形成所述端子、一接触部主料带、一导接部主料带、一第一副料带和一第二副料带,所述接触部主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导接部主料带与所述导接部相连接,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第一副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变形臂通过所述第二副料带和所述导接部相连接;在步骤3中,将所述第一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将所述第二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互间隔;在步骤4中,将所述接触部主料带和所述导接部主料带切除。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冲压剪裁形成一所述端子、一固定部主料带、一第一副料带和一第二副料带,所述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主料带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第一副料带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相连接,所述变形臂通过所述第二副料带和所述导接部相连接;在步骤3中,将所述第一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浮动接触部相互间隔,将所述第二副料带切除,使所述变形臂和所述导接部相互间隔;在步骤4中,将所述固定部主料带切除。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及一体连接的所述浮动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浮动接触部的一端且与所述弹性臂相连接;所述端子还形成有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浮动接触部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导接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呈角度设置;在步骤5之后,当所述电连接器制造完成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对接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左锋黄常伟何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