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776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特别是作为具有颈部的罐体的坯材具有足够高的加工性的罐用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罐用钢板具有如下的成分组成和组织,上屈服强度为550~620MPa,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10~0.130%、Si:0.04%以下、Mn:0.10~1.00%、P:0.007~0.100%、S:0.0005~0.0090%、Al:0.001~0.100%、N:0.0050%以下、Ti:0.0050~0.1000%、B:0.0005以上且小于0.0020%、Cr:0.08%以下、满足0.005≤(Ti*/48)/(C/12)≤0.700,所述组织中未再结晶铁素体的比例为3%以下。未再结晶铁素体的比例为3%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使用钢板的食品罐、饮料罐的罐体、罐盖迫切期望降低制罐成本,作为其对策,正在进行通过所使用的钢板的薄壁化来实现坯材的低成本化。成为薄壁化对象的钢板是利用拉深加工成型的2片罐的罐体以及由圆筒成型而成型的3片罐的罐体以及用于罐盖的钢板。如果只是使钢板薄壁化,则罐体、罐盖的强度降低,因此在再拉深罐(DRD(draw-redraw)罐)、焊接罐的罐体这样的部位,期望有高强度极薄罐用钢板。
[0003]高强度极薄罐用钢板通过在退火后使用实施压下率为20%以上的二次冷轧的Double Reduce法(以下称为“DR法”)进行制造。使用DR法制造的钢板(以下也称为“DR材料”)虽然是高强度,但总伸长率小(延展性不足),加工性差。
[0004]对于罐体,为了降低盖的材料成本,有时将罐口的直径设计成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小。缩小罐口的直径的加工被称为缩颈加工,对罐口实施使用了模具的模头的模头缩颈加工或使用旋转辊的旋压缩颈加工,使罐口缩径,成型出颈部。如果像DR材料那样坯材为高强度,则在颈部产生由坯材的局部变形所导致的压曲引起的凹痕。凹痕导致罐的外观不良,有损商品价值,因此应该避免。另外,材料薄壁化,并且产生颈部的凹痕。
[0005]通常作为高强度极薄罐用钢板使用的DR材料大多因缺乏延展性,难以进行罐体的颈部的加工。因此,在使用DR材料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模具调整和多阶段加工,得到制品。而且,在DR材料中,通过由二次冷轧进行的加工固化,使钢板高强度化,因此根据二次冷轧的精度,加工固化不均匀地被导入到钢板,结果在加工DR材料时有时产生局部的变形。该局部的变形是在罐体的颈部产生凹痕的原因,因此应避免。
[0006]为了避免这样的DR材料的缺点,提出了使用各种强化法的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利用钢组织的微细化实现高强度化,并且实现钢组织的合理化,从而制罐时的深拉深性和凸缘加工性、制罐后的表面形状优异的钢板。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在低碳钢中将Mn、P和N调整为适当量,从而虽然加工时为软质,但通过加工后的热处理而得到硬质状态的薄壁化深拉深罐用钢板。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3片罐用钢板,其通过控制氧化物系夹杂物的粒径,从而焊接部的成型性优异的、例如颈部褶皱的发生较少,并且改善凸缘裂纹。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高强度容器用钢板,其通过提高N含量而实现由固溶N带来的高强度化,通过控制钢板的板厚方向的位错密度,从而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上。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5670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3074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89828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5/16665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3]如上所述,要使罐用钢板薄壁化需要确保强度。另一方面,在使用钢板作为使用颈部的罐体的坯材的情况下,该钢板需要为高延展性。并且,为了抑制在罐体的颈部中产生凹痕,需要抑制钢板的局部的变形。然而,对于这些特性,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强度、延展性(总伸长率)、均匀变形能力、颈部的加工性中任一者差。
[0014]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钢组织的微细化和钢组织的合理化中取得了高强度和延展性的平衡的钢。然而,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考虑钢板的局部的变形,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难以得到满足罐体的颈部所要求的加工性的钢板。
[0015]专利文献2提出了通过由P带来的钢组织的微细化和N的时效来提高罐强度特性。然而,专利文献2中由P的添加带来的钢板的高强度化容易导致钢板的局部的变形,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很难得到满足罐体的颈部所要求的加工性的钢板。
[0016]专利文献3通过由Nb、B带来的晶粒的微细化而得到所希望的强度。然而,专利文献3中的钢板的拉伸强度小于540MPa,作为高强度极薄罐用钢板的强度差。并且从焊接部的成型性和表面性状的观点考虑,也需要添加Ca、REM,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存在降低耐腐蚀性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3中对钢板的局部变形完全没有考虑,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制造方法中,难以得到满足罐体的颈部所要求的加工性的钢板。
[0017]专利文献4中通过使用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上的高强度容器用钢板,将罐盖成型而实施耐压强度评价。然而,专利文献4中对罐体的颈部的形状完全没有考虑,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中难以得到良好的罐体的颈部。
[001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特别是作为具有颈部的罐体的坯材具有足够高的加工性的罐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19]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成如下。
[0020][1]一种罐用钢板,具有如下的成分组成和组织,上屈服强度为550MPa~620MPa,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10%~0.130%、Si:0.04%以下、Mn:0.10%~1.00%、P:0.007%~0.100%、S:0.0005%~0.0090%、Al:0.001%~0.100%、N:0.0050%以下、Ti:0.0050%~0.1000%、B:0.0005%以上且小于0.0020%以及Cr:0.08%以下,并且Ti*=Ti-1.5S时,满足0.005~(Ti*/48)/(C/12)~0.700的关系,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组织中未再结晶铁素体的比例为3%以下。
[0021][2]根据上述[1]所述的罐用钢板,其中,上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Nb:0.0050%~0.0500%、Mo:0.0050%~0.0500%和V:0.0050%~0.050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0022][3]一种罐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0023]热轧工序,将钢坯在1200℃以上加热,在850℃以上的终轧温度进行轧制而制成钢板,将上述钢板在640℃~780℃的温度下卷绕,其后进行将从500℃到300℃的平均冷却速度设为25℃/h~55℃/h的冷却;
[0024]冷轧工序,对上述热轧工序后的钢板以86%以上的压下率实施冷轧;
[0025]退火工序,将上述冷轧工序后的钢板在640℃~780℃的温度区域保持10s~90s,
其后对上述钢板以7℃/s~180℃/s的平均冷却速度一次冷却到500℃~600℃的温度区域,接着,对上述钢板以0.1℃/s~10℃/s的平均冷却速度二次冷却到300℃以下;
[0026]对上述退火工序后的钢板以0.1%~3.0%的压下率实施调质轧制的工序;
[0027]所述钢坯的成分组成是以质量%计含有C:0.010%~0.130%、Si:0.04%以下、Mn:0.10%~1.00%、P:0.007%~0.100%、S: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罐用钢板,具有如下的成分组成和组织,上屈服强度为550MPa~620MPa,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10%~0.130%、Si:0.04%以下、Mn:0.10%~1.00%、P:0.007%~0.100%、S:0.0005%~0.0090%、Al:0.001%~0.100%、N:0.0050%以下、Ti:0.0050%~0.1000%、B:0.0005%以上且小于0.0020%、以及Cr:0.08%以下,并且Ti*=Ti-1.5S时,满足0.005≤(Ti*/48)/(C/12)≤0.700的关系,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组织中未再结晶铁素体的比例为3%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用钢板,其中,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Nb:0.0050%~0.0500%、Mo:0.0050%~0.0500%和V:0.0050%~0.050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3.一种罐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热轧工序,将钢坯在1200℃以上加热,在850℃以上的终轧温度进行轧制而制成钢板,将所述钢板在640℃~780℃的温度卷绕,其后进行将从500℃到300℃的平均冷却速度设为25℃/h~55℃/h的冷却;冷轧工序,对所述热轧工序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假屋房亮椎森芳惠小岛克己大谷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