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聚四氟乙烯层、铜粉层、烧结粘合层、钢板层、硅脂粘合层、散热层以及保护层,散热层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水平对称设置于散热层两侧,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孔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的口径沿远离第一散热孔的方向依次增大,第二散热孔垂直对称设置于散热层两侧,两个垂直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孔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的口径沿远离第二散热孔的方向依次增大,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相互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提高散热效果。高散热效果。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润滑轴承是属于无油轴承中的一种类型,其中复合材料润滑轴承采用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抗极压固体润滑材料,由金属板材与嵌入板材的孔或槽中的固体润滑剂膏体构成。在摩擦过程中金属板材承担了绝大部分负荷。经摩擦,孔或槽中的固体润滑剂向摩擦面转移或反转移,在摩擦面上形成润滑良好、牢固附着并均匀覆盖的固体转移膜,大幅度降低了摩擦磨损。随摩擦的进行,嵌入的固体润滑剂不断提供于摩擦面,保证了长期运行时对摩擦副的良好润滑。
[0003]复合材料润滑轴承通过镀铜板材卷制而成,为了提高卷制成型后复合材料润滑轴承的使用寿命,一般在镀铜板材背面采用高分子保护,但是也带来了散热难题,导致其散热效果较差,在高速运转时容易过热导致形变,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聚四氟乙烯层、铜粉层、烧结粘合层、钢板层、硅脂粘合层、散热层以及保护层,所述散热层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散热层两侧,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互联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一流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孔、第一进气道以及第一流通道依次联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口径沿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第二散热孔垂直对称设置于所述散热层两侧,两个垂直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通道,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相互联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包括第二进气道和第二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孔、第二进气道以及第二流通道依次联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口径沿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互联通。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均为多个且彼此等距排列,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均为多个且彼此等距排列。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四氟乙烯层和所述铜粉层之间通过热压形成整体并通过所述烧结粘合层与所述钢板层粘合固定,所述散热层通过所述硅脂粘合层与所述钢板层粘接固定,所述保护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层背向所述硅脂粘合层的一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烧结粘合层朝向所述钢板层的一侧设有多个等距
排列的粘接凸起,所述钢板层朝向所述烧结粘合层的一侧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粘接凹槽,所述粘接凹槽与所述粘接凸起形状相适配。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一端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抵接台阶,另一端向上凹陷形成第二抵接台阶,所述第二抵接台阶与所述第一抵接台阶形状相适配,当所述本体卷合时,所述第一抵接台阶和所述第二抵接台阶相互抵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抵接台阶上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抵接凸起,所述第二抵接台阶上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抵接凸起形状相适配。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层材质为铜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由于设置了散热层,该散热层分别设有水平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并且对称设置第一散热孔之间和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孔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当卷合成型后的复合材料润滑轴承在运转时产生的热量能够由散热层分别通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导出,并且在导出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沿远离第一散热孔的方向和第二散热孔的方向口径依次增大,从而使得热量在分别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流通至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过程中,流通速率加快,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且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通过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依次联通,从而增加了散热面积,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卷合成型后的复合材料润滑轴承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进而确保了在高速运转时也不易因过热导致形变,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实施例一中散热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实施例一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实施例二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1的镀铜板材,包括本
体100,本体100包括聚四氟乙烯层1、铜粉层2、烧结粘合层3、钢板层4、硅脂粘合层5、散热层6以及保护层7,散热层6设有第一散热孔8和第二散热孔9,第一散热孔8水平对称设置于散热层6两侧,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孔8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81,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81相互联通,第一散热通道81包括第一进气道811和第一流通道812,第一散热孔8、第一进气道811以及第一流通道812依次联通,第一散热通道81的口径沿远离第一散热孔8的方向依次增大,第二散热孔9垂直对称设置于散热层6两侧,两个垂直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孔9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通道91,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通道91相互联通,第二散热通道91包括第二进气道911和第二流通道912,第二散热孔9、第二进气道911以及第二流通道912依次联通,第二散热通道91的口径沿远离第二散热孔9的方向依次增大,第二散热通道91第一散热通道81相互联通,当卷合成型后的复合材料润滑轴承在运转时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硅脂粘合层5传递到散热层6,并分别通过散热层6上的第一散热孔8和第二散热孔9导出,并且在导出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散热通道81和第二散热通道91分别沿远离第一散热孔8的方向和第二散热孔9的方向口径依次增大,从而使得热量在分别从第一散热通道81和第二散热通道91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聚四氟乙烯层、铜粉层、烧结粘合层、钢板层、硅脂粘合层、散热层以及保护层,所述散热层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散热层两侧,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互联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一流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孔、第一进气道以及第一流通道依次联通,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口径沿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第二散热孔垂直对称设置于所述散热层两侧,两个垂直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形成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散热通道,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相互联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包括第二进气道和第二流通道,所述第二散热孔、第二进气道以及第二流通道依次联通,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口径沿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互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层的镀铜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均为多个且彼此等距排列,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均为多个且彼此等距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银甫,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巨久无油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