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85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厢、车厢轨道和座椅,所述车厢具有出入口;所述车厢轨道设于所述车厢内用于导向,所述车厢轨道与所述出入口正对,且所述车厢轨道沿靠近和远离所述出入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座椅设于所述车厢内,其中,所述车厢轨道外沿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远离出入口的第三侧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所述座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提高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可以提高轮椅等在车厢内的行驶稳定性。并可以提高轮椅等在车厢内的行驶稳定性。并可以提高轮椅等在车厢内的行驶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老年人、行动不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面临乘车时遇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比如面临上下车不方便、遇到突发事件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乘车人人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福祉车的数量日益增多,福祉车分为两种:“自驾式”和“照护式”,“自驾式”是由身体行动不便者自己驾驶的车辆,包括电动轮椅、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带辅助驾驶装置的车辆;“照护式”则主要是用于照护和接送身体行动不便者的车辆,其中有些车辆可以让身体不便者与其乘坐轮椅等一同上下福祉车而免于座位转换。
[0003]现有的福祉车在使用过程中,身体不便者及其乘坐轮椅等一同进出车厢时,车厢内固定的座椅、轮椅升降机等会影响轮椅等的通行,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福祉车,一般在车厢内少放置或者不放置影响轮椅通行的座椅等;但是这样会造成车厢内空间的浪费,减少福祉车能够同时乘坐的人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可以提高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可以提高轮椅等在车厢内的行驶稳定性。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厢、车厢轨道和座椅,所述车厢具有出入口;所述车厢轨道设于所述车厢内用于导向,所述车厢轨道与所述出入口正对,且所述车厢轨道沿靠近和远离所述出入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座椅设于所述车厢内,且其中,所述车厢轨道外沿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远离出入口的第三侧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所述座椅。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提高车厢内空间的利用率,并可以提高轮椅等在车厢内的行驶稳定性。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可选地,所述车厢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车厢导轨,两个所述车厢导轨分别构造成导轨结构或两个所述车厢导轨之间构造出导向通道。
[0009]可选地,所述车厢导轨设于所述车厢内底面;或所述车厢导轨设于所述车厢内,并位于所述车厢内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
[0010]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过渡轨道,所述过渡轨道连接所述车厢,且所述过渡轨道适于与所述车厢轨道配合以导向,其中,所述过渡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过渡导轨,两个所述过渡导轨分别构造成导轨结构或两个所述过渡导轨之间构造出导向通道,两个所述过渡导轨分别与两个所述车厢导轨相对,所述过渡导轨与对应的所述车厢导轨可转动地连接;或所述过渡导轨与对应的所述车厢导轨连接为一体。
[0011]可选地,所述车厢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轨道槽,所述车厢的内底面下凹以构造出所述轨道槽。
[0012]可选地,所述车厢轨道被构造成宽度固定或可调的形式。
[0013]可选地,所述出入口设于所述车厢尾部。
[0014]可选地,所述车厢轨道设于所述车厢内沿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所述车厢轨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座椅。
[0015]可选地,所述座椅的宽度尺寸在500毫米到650毫米的范围内。
[0016]可选地,所述车厢内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被构造成用于在预定位置限位轮椅,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车厢轨道的远离所述出入口的一端。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车辆的顶壁。
[0018]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托盘与过渡导轨收纳于车厢内。
[0020]图4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托盘与过渡导轨收纳于车厢内的状态。
[0021]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车厢内的座椅位于车厢导轨的一侧。
[0022]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车厢内的座椅位于车厢导轨的另一侧。
[0023]附图标记:
[0024]车辆100,车厢10,出入口101,限位块102,座椅103,车厢导轨11,过渡导轨12,托盘20,托盘导轨21,内侧导向板22,导向槽203,升降机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100,其中利用车厢导轨11进行导向,并可以隔开经由车厢导轨11的导向进入车厢10内的轮椅等。并可以在车厢10内设置座椅103来提高空间利用率。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结合图1至图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车厢10、车厢轨道和座椅103。本技术中的车辆100可以为福祉车、福利车或其他适于载运的车辆100,本技术中主要是以轮椅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还可以用于运载其他装置(例如运输小车、轮椅床等)。其中,车厢10具有出入口101,出入口101可以设于车厢10的尾部,轮椅从车厢10的尾部进出;另外,出入口101也可以设在车厢10的侧面,轮椅从车厢10的侧面进出;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出入口101设于车厢10的其他位置。车厢轨道设于车厢10内,用于导向,车厢轨道可以用于引导轮椅在车厢10内移动,在轮
椅驶入到车厢10内后,车厢导轨11将为轮椅的行驶提供导向,以便于轮椅的稳定移动。车厢轨道与出入口101正对,且车厢轨道沿靠近和远离出入口101的方向延伸。座椅103设于车厢10内,且车厢轨道的周围设有座椅103,具体而言,车厢轨道外沿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远离出入口的第三侧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所述座椅103。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由于轮椅在车厢10内的可占用空间有限,因此,通过设置车厢轨道,可以对轮椅的行进方向进行限制,实现对轮椅的约束,从而可以在车厢10内摆放座椅103等,提高车厢10内空间的利用率,并可以提高轮椅等在车厢10内的行驶或者停靠的稳定性。
[0029]以出入口设于车厢尾部、车厢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为例,可以在车厢轨道的左侧、右侧以及前侧中的至少一处设置座椅,例如,在车厢轨道与车厢10的左侧板之间设置座椅;和/或在车厢轨道与车厢10的右侧板之间设置座椅;和/或在车厢轨道与主副驾之间设置座椅等。当然,本技术中的座椅还可以设于车厢轨道周围的其他位置。另外,本技术中的出入口还可以设置车厢的其他位置,对应地车厢轨道周围可以设置座椅的位置也会对应变更。
[0030]本技术中的车厢轨道包括多种形式,例如,车厢轨道包括相对的两个车厢导轨11;或相对的两个导槽;或相对的两个车厢导轨11和相对的两个导槽的组合;或者在车厢10内设置栏杆等等。本技术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具有出入口;车厢轨道,所述车厢轨道设于所述车厢内用于导向,所述车厢轨道与所述出入口正对,且所述车厢轨道沿靠近和远离所述出入口的方向延伸;座椅,所述座椅设于所述车厢内,其中,所述车厢轨道外沿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第二侧以及远离出入口的第三侧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所述座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车厢导轨,两个所述车厢导轨分别构造成导轨结构或两个所述车厢导轨之间构造出导向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导轨设于所述车厢内底面;或所述车厢导轨设于所述车厢内,并位于所述车厢内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过渡轨道,所述过渡轨道连接所述车厢,且所述过渡轨道适于与所述车厢轨道配合以导向,其中,所述过渡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过渡导轨,两个所述过渡导轨分别构造成导轨结构或两个所述过渡导轨之间构造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锦华高雷李晓东谢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