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77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第二耳板组,第一耳板组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耳板组,第三耳板组的平面与第一耳板组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第一、第二和第三耳板组均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耳板,第一、第二、第三耳板组的一端分别与钢柱固定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耳板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拉索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非共面多拉索交汇的复杂受力情况下,既能提供足够承载力,又能控制节点体积较小、造型美观,且便于施工安装与后续调节的拉索上部节点,同时,在非共面、受力不对称的条件下,能够在满足节点外观设计风格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一种方便施工组装与焊接的节点。与焊接的节点。与焊接的节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斜拉结构的应用愈加广泛,而斜拉结构的实现,其配套的节点设计及技术非常重要,节点设计的优劣,对结构整体安全性、工程造价、建筑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0003]目前常规的斜拉结构多采用锚箱式、锚管式、拉锚式、单耳板式等拉索节点形式,其节点难以兼顾体积小、造型佳、承载力大、施工安装与后续使用中维护方便等要求,尤其是在非共面、多拉索交汇的条件下,由于受力不对称、受力复杂,导致上述问题非常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以在非共面多拉索交汇情况下提高节点承载力,同时方便安装施工及后期维护。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耳板组和第二耳板组,所述第一耳板组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耳板组,所述第三耳板组的平面与第一耳板组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和第三耳板组均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耳板,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第三耳板组的一端分别与钢柱固定连接,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和第三耳板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拉索活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耳板具体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上底之间为圆弧连接,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下底之间为圆弧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耳板通过销轴与拉索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耳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拉索的销轴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耳板的两侧设置有耳板贴板,所述耳板贴板位于销轴孔两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钢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水平内隔板、第二水平内隔板和第三水平内隔板,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至第三水平内隔板之间连接有垂直的纵向内隔板,所述耳板的一端插入钢柱与纵向内隔板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与第二水平内隔板之间的纵向内隔板分别与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第三水平内隔板之间的纵向内隔板与第三耳板组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与第二水平内隔板之间的钢柱内壁上设置有内环板,所述第二水平内隔板与第三水平内隔板之间的钢柱内壁上设置有内环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内隔板、第二水平内隔板、第三水平内隔板上均对应开设
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灌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钢柱内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一端与钢柱的壁相连接,所述加劲板的另一端连接至与第三耳板组连接的纵向内隔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相互对称的第一耳板组和第二耳板组、在第一耳板组下方设置第三耳板组,并使第三耳板组的平面与第一耳板组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在每一组耳板中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耳板,将每一组耳板的一端与钢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同时与多个拉索活动连接,以此能够在非共面多拉索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交汇上部节点的承载力,方便施工安装及后期维护;
[0016]本技术基于力流设计,将耳板采用直角梯形结构,并将直角梯形结构斜边与上、下底之间的连接均设置为圆弧连接,相比于传统的半圆形与矩形组合结构耳板,不仅能够保证多拉索交汇情况下节点的受力均匀性,避免发生应力集中破坏的现象,而且能够减小节点体积、提升节点的造型美观;
[0017]本技术通过在耳板销轴孔的两侧设置耳板贴板,进一步增强节点承载力,此外,通过在钢柱内设置水平内隔板以及内环板,以此加强钢柱与耳板的连接,并且针对第三耳板组,通过在钢柱内增设加劲板,以对节点整体性进行加强;在钢柱内的水平内隔板上设置浇灌孔,以实现在钢柱内浇筑混凝土增强节点整体抗弯强度,综上实现整个节点结构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1、拉索,2、钢柱,3、耳板,4、耳板贴板,5、销轴,6、内环板,71、水平内隔板,72、纵向内隔板,8、浇灌孔,9、加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图3所示,其中,图1即为图3的B

B剖面结构图,图2即为图3的C

C剖面结构图,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耳板组和第二耳板组,第一耳板组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耳板组,第三耳板组的平面与第一耳板组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和第三耳板组均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耳板3,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第三耳板组的一端分别与钢柱2固定连接,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和第三耳板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拉索1活动连接。
[0025]其中,耳板3具体为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上底之间为圆弧连接,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下底之间为圆弧连接。耳板3通过销轴5与拉索1活动连接,耳板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拉索1的销轴孔,每个销轴孔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贴板4。
[0026]此外,钢柱2内自上而下(上方、中部和下方)依次设置有三块水平内隔板71,三块水平内隔板71上均对应开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灌孔8。三块水平内隔板71之间连接有
垂直的纵向内隔板72,耳板3的一端插入钢柱2与纵向内隔板72连接,具体的,上方的水平内隔板71与中部水平内隔板71之间的纵向内隔板72分别与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连接,中部水平内隔板71与下方水平内隔板71之间的纵向内隔板72则单独与第三耳板组连接。
[0027]在钢柱2内壁上、位于两块水平内隔板7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内环板6,钢柱2内还设置有加劲板9,加劲板9的一端与钢柱2的壁相连接,加劲板9的另一端连接至与第三耳板组连接的纵向内隔板72。
[0028]本实施例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非共面多拉索交汇上部节点,包括三组(各三块)耳板、耳板贴板、内隔板、内环板、销轴、钢柱,每组耳板内的耳板均平行设置,其中,两组耳板相互对称设置在上方,另设置一组耳板位于下方,下方的这组耳板的平面与上方的耳板组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即为非共面。
[0029]耳板的一端可设有多个销轴孔,拉索通过销轴与耳板连接,耳板贴板位于销轴孔两侧,耳板另一端则插入钢柱对称地与纵向内隔板连接,钢柱内设置水平内隔板与内环板,以加强钢柱与耳板的连接,水平内隔板开有浇灌孔,故可在钢柱内浇筑混凝土增强节点整体强度。此外,对于下方设置的非共面、非对称的耳板则单独插入钢柱与纵向内隔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1)交汇上部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耳板组和第二耳板组,所述第一耳板组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耳板组,所述第三耳板组的平面与第一耳板组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和第三耳板组均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耳板(3),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第三耳板组的一端分别与钢柱(2)固定连接,第一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和第三耳板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拉索(1)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1)交汇上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3)具体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上底之间为圆弧连接,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下底之间为圆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1)交汇上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3)通过销轴(5)与拉索(1)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1)交汇上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3)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拉索(1)的销轴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1)交汇上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3)的两侧设置有耳板贴板(4),所述耳板贴板(4)位于销轴孔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斜拉结构的非共面多拉索(1)交汇上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水平内隔板(71)、第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祝红张涛阮林旺闵籽涵丁亚茹赫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