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777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保温箱、水箱、导热管、支管、总管,所述水箱置于保温箱的空腔中,所述水箱的空腔的顶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底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管盘绕在水箱上;所述支管的左部设置有三号电磁阀,所述三号电磁阀控制支管的导通,所述支管的右部管孔中设置有三号温度传感器,所述三号温度传感器感应支管中烟气的温度,所述支管有一列若干个,且都固定在保温箱的左壁通孔中,每个支管的右端各与同一水平处的导热管连通;所述总管固定在保温箱的左侧壁上,所述支管的左端固定在总管的右壁通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烟气吸收水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烟气吸收水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烟气吸收水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燃料燃烧释放的烟气中的热量还可利用换热器进行转移。换热器中排出的烟气中还有余热,余热的热量不足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一般都直接排放,但可利用余热进行水体保温。
[0003]申请号为202020532005.X的专利提出了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该专利的结构包括烟气通道,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及换热结构,设置于烟气通道的外侧,用于烟气余热回收;换热结构包括:余热回收通道,用于液体流动;所述余热回收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若干固定条,沿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及若干阻挡环,沿轴向均匀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且与若干固定条固定连接,用于减缓液体流速;每个所述阻挡环上均设置有缺口,若干所述缺口沿螺旋型均匀布设于所述余热回收通道内。该专利能够延缓换热装置内液体的流速,延长液体在换热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换热效率。但烟气中的余热不一定比液体温高,如果烟气温度低于液体温度,就会使得液体丧失热量。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换热装置无法判断烟气余热是否有利用价值。
[000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包括保温箱、水箱、导热管、支管、总管,所述保温箱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水箱呈圆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水箱置于保温箱的空腔中,所述水箱的空腔的顶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底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温度传感器,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感应上层热水的热量,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感应下层冷水的热量;所述导热管呈螺旋型的管道结构,所述导热管盘绕在水箱上,所述导热管中导通的烟气从下向上流动;所述支管呈圆柱体的管状结构,所述支管的左部设置有三号电磁阀,所述三号电磁阀控制支管的导通,所述支管的右部管孔中设置有三号温度传感器,所述三号温度传感器感应支管中烟气的温度,所述支管有一列若干个,且都固定在保温箱的左壁通孔中,每个支管的右端各与同一水平处的导热管连通,所述导热管中的烟气从支管中流出;所述总管呈圆柱型的桶状结构,所述总管固定在保温箱的左侧壁上,所述支管的左端固定在总管的右壁通孔中,所述支管中的烟气流入到总管中。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夹层中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前下壁的通孔中固定有进气管,所
述进气管的后端与导热管的底端连通,烟气管道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将烟气导入到导热管中。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顶壁的通孔中固定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底端部位插入到水箱的空腔中,热水从热水管导入或导出。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右下壁的通孔中固定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左端部位插入到水箱的空腔中,冷水从冷水管流入或流出。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水管上设置有一号电磁阀,所述一号电磁阀控制热水管的导通。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水管上设置有二号电磁阀,所述二号电磁阀控制冷水管的导通。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总管的顶端螺接有防水管,所述防水管呈L型的管状结构,所述防水管防止雨水落入到总管中。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管的底部管孔中设置有过滤芯,所述过滤芯过滤掉烟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总管的管孔顶端固定有支网,所述支网防止过滤芯掉入到总管中。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后壁空腔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控制装置运行。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设置支管,一号温度传感器感应水箱中上层热水的温度,二号温度传感器感应水箱中下层冷水的温度;烟气从进气管流入到导热管中,烟气流入到底层一个支管中,支管中的三号温度传感器感应烟气的温度,如果温度值低于下层冷水的温度,则支管上的三号电磁阀打开,烟气直接从支管流入到总管中;如果温度值高于下层冷水的温度,烟气沿着导热管盘旋向上流动,水箱中的水通过导热管吸收热量,当烟气流经上层的一个支管中时,支管中的三号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值低于流经下层支管的温度值,则支管上的三号电磁阀打开。本技术防止烟气吸收水的热量。
[0019](2)本技术设置过滤芯,总管中的烟气向上流入防水管中,过滤芯吸收烟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使得过滤后的气体从防水管左端排出。本技术具有净化烟气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2]其中:保温箱10、保温材料11、水箱12、热水管13、一号电磁阀14、冷水管15、二号电磁阀16、一号温度传感器17、二号温度传感器18、导热管19、支管20、三号温度传感器21、三号电磁阀22、总管23、防水管24、过滤芯25、支网26、进气管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结构如图1

2所示,包括保温箱10、
水箱12、导热管19、支管20、总管23,所述保温箱10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水箱12呈圆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水箱12置于保温箱10的空腔中,所述水箱12的空腔的顶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17、底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温度传感器18,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 17感应上层热水的热量,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18感应下层冷水的热量;所述导热管19呈螺旋型的管道结构,所述导热管19盘绕在水箱12上,所述导热管19中导通的烟气从下向上流动;所述支管20呈圆柱体的管状结构,所述支管20的左部设置有三号电磁阀22,所述三号电磁阀22控制支管20的导通,所述支管20的右部管孔中设置有三号温度传感器21,所述三号温度传感器21感应支管20中烟气的温度,所述支管20有一列若干个,且都固定在保温箱10的左壁通孔中,每个支管20的右端各与同一水平处的导热管19连通,所述导热管19中的烟气从支管20中流出;所述总管23呈圆柱型的桶状结构,所述总管23固定在保温箱10的左侧壁上,所述支管20的左端固定在总管23的右壁通孔中,所述支管20中的烟气流入到总管23中。
[0024]所述保温箱10的夹层中填充有保温材料11,所述保温材料11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0025]所述保温箱10的前下壁的通孔中固定有进气管2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集成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箱(10)、水箱(12)、导热管(19)、支管(20)、总管(23),所述保温箱(10)呈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水箱(12)呈圆柱体的壳体结构,所述水箱(12)置于保温箱(10)的空腔中,所述水箱(12)的空腔的顶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17)、底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温度传感器(18),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17)感应上层热水的热量,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18)感应下层冷水的热量;所述导热管(19)呈螺旋型的管道结构,所述导热管(19)盘绕在水箱(12)上,所述导热管(19)中导通的烟气从下向上流动;所述支管(20)呈圆柱体的管状结构,所述支管(20)的左部设置有三号电磁阀(22),所述三号电磁阀(22)控制支管(20)的导通,所述支管(20)的右部管孔中设置有三号温度传感器(21),所述三号温度传感器(21)感应支管(20)中烟气的温度,所述支管(20)有一列若干个,且都固定在保温箱(10)的左壁通孔中,每个支管(20)的右端各与同一水平处的导热管(19)连通,所述导热管(19)中的烟气从支管(20)中流出;所述总管(23)呈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亿众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