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臂及应用有该喷臂的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75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臂及应用有该喷臂的清洗机,喷臂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体,该主体底壁上开有进水口,所述主体具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集水腔及自该集水腔向两侧延伸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对应进水口布置的整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喷臂集水腔的内顶壁上设置了整流环,从而使水流形成了垂向水层导流系统,在集水腔顶部形成规则的水流旋涡,通过规整流道上层水流,来引导并规整流道下层水流,从而使集水腔与流道衔接处的水流流动更加规则和均匀,提高水流量和喷射水柱的扬程。柱的扬程。柱的扬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臂及应用有该喷臂的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喷臂及应用有该喷臂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应用开放式水泵的洗碗机是将泵的蜗壳与喷臂结合,即喷臂的局部作为泵的蜗壳使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67026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开放式水泵》(申请号:CN201320890925.9)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叶轮,叶轮包括位于中心的轴和在轴的周面上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叶片,叶片在轴向上分为相互连接的上段和下段,上壳体中形成有容置叶片上段的上容置空腔,下壳体中形成有容置叶片下段的下容置空腔,水泵的入水口位于下壳体的下方,出水口位于上壳体的上侧面。
[0003]对于上述结构的喷臂,入水口位于喷臂的底壁上,且经由该入水口向两侧双出水,喷臂通过水在流道中分散的粘滞力带动而转动,由于流道的路径长度有限,导致经喷臂流道喉口处分散后的水流流动不够顺畅,甚至会产生局部反流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喷臂的水流量及喷射水珠的扬程,进而影响了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水流量及水柱的喷射扬程从而提高清洗效果的喷臂。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喷臂的清洗机。
[0006]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臂,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体,该主体底壁上开有进水口,所述主体具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集水腔及自该集水腔向两侧延伸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对应进水口布置的整流环。
[0007]优选地,所述主体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出流道的隔板,该隔板上对应所述集水腔与流道的衔接处为喉口部位,所述整流环的外周壁靠近该喉口部位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对喉口部位水流的整流效果。
[0008]优选地,所述整流环的外周壁到喉口部位的距离为0.5~10mm。
[0009]优选地,所述主体顶壁的在对应集水腔处下沉形成凹陷部,所述整流环围绕该凹陷部的外周布置。设置上述凹陷部,有利于在集水腔形成负压,提高汲水效果,将整流环设置在凹陷部的外围,可使水流在此处以凹陷部为中心形成规则的旋涡,进一步带动水流进行规则的圆周运动,降低集水腔内的水流碰撞、湍流,水能损失大大降低。
[0010]优选地,所述整流环的下边缘不低于凹陷部下壁面的高度。使整流环高度不高于凹陷部的高度,一方面不影响负压汲水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凹陷部周围的水进行整流。
[0011]优选地,所述整流环的高度为2~3.5mm,优选为2.6mm。
[0012]优选地,所述整流环的厚度为1~5mm,优选为2mm。
[0013]一种应用有上述喷臂的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喷臂设于箱体中,喷臂可以是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汲水的叶轮,叶轮上部穿过进水口位于集水腔中,叶轮下部位于喷臂进水口下方,箱体外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喷臂集水腔的内顶壁上设置了整流环,从而使水流形成了垂向水层导流系统,在集水腔顶部形成规则的水流旋涡,通过规整流道上层水流,来引导并规整流道下层水流,从而使集水腔与流道衔接处的水流流动更加规则和均匀,提高水流量和喷射水柱的扬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喷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喷臂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现有喷臂内水流流场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臂内水流流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喷臂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体1,该主体1底壁的中央部位开有进水口11、顶壁上开有喷孔12,主体1中具有与进水口11相连通的集水腔13及自该集水腔13向两侧延伸的流道14。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出流道14及集水腔13的隔板15,该隔板15上对应集水腔13与流道14的衔接处为喉口部位16。
[0022]在本实施例中,集水腔13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对应进水口11布置的整流环2。整流环2的外周壁靠近该喉口部位16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对喉口部位16水流的整流效果。
[0023]具体的,整流环2的外周壁到喉口部位16的距离为0.5~10mm。整流环2的高度为2~3.5mm,优选为2.6mm。整流环2的厚度为1~5mm,优选为2mm。
[0024]上述主体1顶壁的在对应集水腔13处下沉形成凹陷部17,整流环2围绕该凹陷部17的外周布置。设置上述凹陷部17,有利于在集水腔13形成负压,提高汲水效果,将整流环2设置在凹陷部17的外围,可使水流在此处以凹陷部17为中心形成规则的旋涡,进一步带动水流进行规则的圆周运动,降低集水腔13内的水流碰撞、湍流,水能损失大大降低。
[0025]上述整流环2的下边缘不低于凹陷部17下壁面的高度。使整流环2高度不高于凹陷部17的高度,一方面不影响负压汲水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凹陷部17周围的水进行整流。
[0026]本实施例中应用有上述喷臂的清洗机包括箱体,喷臂设于箱体中,喷臂可以是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汲水的叶轮,叶轮上部穿过进水口位于集水腔13中,叶轮下部位于喷臂进水口11下方,箱体外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
[0027]如图4所示,水流在喉口部位存在一定的碰撞、反流现象。如图5所示,水流的规则和均匀性更好,从流道喉口部位出去的流体流态明显规则改善。
[0028]现有水流系统在2500rpm转速下,其流量约1.14kg/m3,本实施例同工况的流量高达1.24kg/m3;此时,需要观察叶片的输入负载功率,从计算看出,两种工况叶片负载均为106W左右。这点说明,在电机输入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流量增大7%;扬程由2m增大为2.4m左右;水流射流功率急剧增加,由此推算的射流效率由43%增加至55%,改善效果极其明显。
[0029]表1.本实施例与现有水流系统的水流性能对比图
[0030][0031]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臂,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体(1),该主体(1)底壁上开有进水口(11),所述主体(1)具有与进水口(11)相连通的集水腔(13)及自该集水腔(13)向两侧延伸的流道(1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13)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对应进水口(11)布置的整流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出流道的隔板(15),该隔板(15)上对应所述集水腔(13)与流道(14)的衔接处为喉口部位(16),所述整流环(2)的外周壁靠近该喉口部位(16)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环(2)的外周壁到喉口部位(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健健刁硕姚永磊陆泽杰魏本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